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发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6351590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发展姓名:陈威孙吴县中心幼儿园内容提要聆听信息化进步的声音感受教育信息化的脚步 融入教育信息化的大潮 伴随教育信息化的成长一、聆听信息化的声音十八大提出新四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 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 步发展。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技术发展引领社会生产方式变革 电子商务伴随网络发展的迅速崛起 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的竞争就像在机枪面前,太极拳、少 林拳是没有区别的,一枪就把

2、你崩了。2012年9月29日海尔在淘宝网上卖出12000台洗衣机,一天 拉断了海尔几条流水线,而这只是淘宝网聚划算一个小项目而已。 马云技术发展引领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两个小伙子自己造了一辆跑车,除了外壳是模仿法拉利以外,里 面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在淘宝网上采购的,这辆车造价在100万左右, 参加车展以140万人民币卖掉了。车的品牌就叫“Made inTaobao” . 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化生存生于新世纪的儿童,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使用电脑、利用快捷 的网络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在适应信息环境的过程中自然地适应技 术及其规则。在这种适应过程中,人获得了一种技术化的思维方式, 这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决定学生

3、未来生活中基本的行为方式,决定未 来的发展,决定学生能否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现代人认知世界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现代社会的知识爆炸与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能力的鸿 沟越来越大,人要很好的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人类的认知世界、 驾驭世界的认知方式会越来越多的依赖人与智能设备的分布认知、协 同思维。认知是构建教育大厦的基础,人的认知方式的裂变,必然导致教育的 革新。二、感受教育信息化的脚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 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

4、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 用信息技术水平。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教育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 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 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 支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教育部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信息

5、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刘延东讲话 2012、9、5 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工作会议工业革命至今已有 200 多年,但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没有实现工 业化,而互联网问世不到 20 年,就已迅速覆盖全球。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谁在 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信息时代淘汰。中国曾数次和科技革命 失之交臂。今天,我们面对数字化革命机遇,再也不能坐失良机。 解除教育信息化认识之困误区一:认为发展是稳步前进的,上完一个台阶之后再上一个台阶,在复 杂性或质量上不可能出现任何飞跃。结果是忽视了新技术提供给个 人、社会团体、教育系统或国家去实现质的飞跃的可能性,没有

6、认识 到信息与传播技术在加速变革方面的潜力。误区二:人们错误地认为,在引入新技术之前,我们必须解决所有的教育 问题(例如均衡、教育覆盖范围、辍学、质量或课程的现实问题),却 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以贫穷和资源有限为由,拒绝让一个社会享有 可以帮助其克服不利条件的技术和文化资源,这是极其危险的,就好 像要等到每个人都有了鞋穿才开始修路一样!让社会弱势群体承受数 字鸿沟的后果是不公平的,更何况数字鸿沟还在不断扩大文化和社会 经济差距。当代基础教育中的普遍性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造就一批不适应时 代发展的“眼高手低”人才;偏重智能,废弃全面发展。 不自觉维护“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

7、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知识灌输 的对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学习乏味且效率低下;教师是知识的持有 者,学生被看成是知识的接受者。教的人和学的人在地位上有一道尊 卑有别的鸿沟。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是倚仗权威。讲授、教科书、做笔记、作业、模拟测验等机械方法被作为传授 知识的主要手段。控制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面。老师控制学生,学校的行政主管又 控制老师和学生。信任被压抑到最低程度。老师不相信学生能自主学习,学生不信 任老师。三、融入教育信息化的大潮全面理解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不仅仅能够为教育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高效率的工具; 其普及与渗透性

8、还会改变我们一些重大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从而对 这些战略落实提出了变革性的思路和挑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特征。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传统学习模式与新型学习模式的比较传统学习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单一感官刺激单一媒体孤立学习传递信息被动学习新型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多重感官刺激多媒体合作学习交流信息主动学习研究性与问题解决学习对于事实与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环境的变化:学习的环境日益变得浸润性 (immersive) 和真实 性,学习目标转向深度学习,而不是浅

9、层或肤浅的学习。 信息技术运用的方式的变化:技术的关键任务不是以操练的形式来呈 现信息(以控制学习),而是提供问题空间和探索问题的工具(以支 持学习)。教育技术人员工作任务的变化:帮助设计和使用浸润性环境和认知工 具是用来指导学习者,提供获取学习的机会和帮助学习者找到问题的 答案。教师角色的变化:运用信息技术旨在促进学习,而非引起或控制学习。 帮助创建学习环境,使学习更加简便、有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的特征1. 教学环境的开放性:网络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 境。教师要利用这种开放性,引导学生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拓展、迁 移知识。2. 教学资源的共享性: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从其它网站上、

10、从学校的 资源库里、从教师设计的网页中、从同学的计算机上获得学习资源。 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方便地得到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3. 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功能和网络的高速传递功 能,使教学过程由单向传递变为多向交互的交流过程。教师在教学设 计中应充分体现这一功能,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4. 教学软件的人性化:数字化教学软件的非线性超文本结构,使得学 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 设计的时候,要寻找、改造、开发体现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新软件。5. 教学反馈的精确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获得真实、 准确的教学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与学

11、的策略,保证预期学习目标的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 一、 把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整合的实践 与研究(一)使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学习(二)使学生由记忆式的学习转向学会意义构建的研究性学习(三)使学生由依赖老师的学习转向学会自主学习(四)使学生由按部就班的线性学习转向学会非线性的跨越式学习(五)使学生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学会超越学校围墙的学习 二、把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二)充分体现教师地位作用的变化进行教学设计1. 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2.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

12、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将逐渐由在课堂上表现出的 显性行为,转向在课外表现出的以教学设计为主的隐性行为。教师要 适应这个变化,并努力通过教学设计体现这个变化。3、使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4、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功能,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由过去依托于传统的课堂和传统的媒体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向 依托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发展 式教学模式。四、伴随教育信息化成长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 设。从“学习技术使用”到“善用技术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2 年出版的教育领域的信息

13、通讯技术 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评价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的7 个维度之一,描述 了教师群体运用信息技术的不同水平,勾勒了信息化时代的教师需要 经历从“学习技术使用”到学习“善用技术教学”和善用技术支持 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前者与后者结合起来,形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 力发展的连续体。2004 年,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依据这一 标准,在全国推动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采取培训、考试、 认证等措施,把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引向了“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 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 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的培训。至 2010 年底,超过 400 万教师完成了培训,

14、达到了我国适龄教 师总数的一半。2007-2008 年,教育部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 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师,开展了国家级远程示范性培训,每年参加 培训的人数达到了数十万,积累了采用在线学习等多种远程教育方式 开展大规模、高质量培训的经验。2010 年在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实 施的“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受益教师超过了100 万。 专家将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为6个阶段:知晓、学习、明白、 熟悉、调整、创新 知晓阶段:听说过一些计算机技术,但没使用过。 学习阶段:目前正在学习一些计算机基本技能,经常需要别人的帮助。 明白阶段:开始明白怎么使用技术,并且可以应用到一些特定的教学 情境与任务中。熟悉阶段:开始自信、并习惯于在某些教学情境或任务中应用计算机 调整阶段:能使用许多不同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不再担心技术上的问 题,还经常思考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的功能。创新应用:能够创造性地将所掌握的技术应用到教学和课堂中。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强调:1、努力把技术融入学习内容,整合于学习系统之中;2、鼓励采用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项目学习方式、基于资源的学习 和运用教育技术;3、研究运用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方式,建立学生认识真实世界结构;4、注重教师网络学习和学习管理;5、提倡教师和学生作为学习伙伴整合于学习共同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