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修改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616878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规划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十二五规划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十二五规划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十二五规划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十二五规划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规划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规划修改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讨论稿)区经发委“十二五”是我区实施“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和“强三优二调一”战略的黄金期,是深化改革、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关期,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赶超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促进蚌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活力蚌山、和谐蚌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一五”执行情况“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的五年是蚌山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大发展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精化一产、发展二产、提升三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主城区

2、、淮河路中心商务区、姜桥物流工业园区“三大提升工程”,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务实苦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安定和谐、上下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 亿元,是“十五”末的 倍,年均增长 %;财政总收入9.8亿元,增长27.9%,地方总收入6.5亿元,增长26.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04元,增长61%,年均增长9%。(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水平快速提升 “十一五”期间,蚌山区坚持“精化一产、发展二产、提升三产”发展战略,改造和提升商贸

3、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开发文化旅游业,有效提升了第三产业水平;通过姜桥物流园区建设,引进一批工业企业,做强做精第二产业,改变了蚌山区过分倚重商贸业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稳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预计2010年末三次产业构成为 ,基本形成了以三产为支撑、一、二产业稳步增长的格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为“十二五”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十一五”期间,在一批重点项目的推动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五年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倍。投入强度和广度远远高于“十五”时期。完成了南山路中段、

4、太平街、红旗四路、中荣街等多条道路及街巷的维修改造,建成了沃尔玛购物广场、光彩玉器城、清大德人科技研发中心等一批商贸项目,启动建设了商之都、汇金广场、蚌山投资大厦、中贝大厦等一批项目。姜桥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批入园项目正加快实施。各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建成和推进,为全区未来五年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后劲。(四)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按照蚌埠市东连、西进、南扩、北跨的城市发展思路,我区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综合功能逐步增强,城镇聚集效应逐步凸显,城市品位提升显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雅郢新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有序展开,太平街、马场湖、南衡器四厂

5、等一批棚改项目已开工建设,二马路S3S4、新星皮件厂、工农路五号区捆绑项目、宏业村老十栋项目、张公山大塘D区等棚户区改造工程 正在抓紧实施,胜利路综合提升改造、黄山大道二期、凤阳西路打通等项目开工建设,中环线建设、无线电总厂周边改造、光明印刷厂周边改造等项目也正在顺利推进。这些项目建设将使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五)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企业经营机制普遍得到转变,全区区属集体企业完成改制6户,安置职工近1800人,盘活资产55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实现增加值占全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城镇所有法人企业及其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 %,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

6、率达到 ,低保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 %,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财税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等多项改革纵深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区对外经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资达到71.57亿元,超额和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招商引资年均增长18%,五年累计实现引资总额17亿元”的目标。(六)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五年间,实施了 项惠民工程, 项安居工程,累计实现民生投入 万元。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开展下岗人员

7、培训 人次,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以上。(七)科教文卫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共投入2784万元进行校舍维修改造、教学设备添置及新项目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五年来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0%,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指标均达到省颁指标:2008-2009年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分别为99.51%、99.82%,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全区15周岁以下文盲、半文盲率为零,超过省规定标准。

8、文化工作扎实推进,全区26个社区已建成文化活动室25个,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全区22个行政村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覆盖”。平均每年开展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22场;每年坚持“三下乡”,四年中,共开展文化下乡慰问演出9场,平均每年2场。计划生育、卫生等其它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二、“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一)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一是历史积淀深厚。蚌山区是蚌埠市兴起的发祥地,二马路、淮河路等区域有近百年历史。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十二五”期间,蚌埠市将要实施“一主四组团”发展战略,其中的主城区主要落在蚌山区范围内,市内主要的公交线路大都经过蚌山区。三是金融机构众多。全市的银行、

9、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大都设在蚌山区,各种金融网点在区内密布。四是商贸高度繁荣。汇集了众多商家,拥有大量的资金、信息、人才,可以说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和资源,也是体现城市繁荣的标志区。五是产业根基坚实。区内的二马路、太平街等传统小商品批发市场虽然近年来有萎缩迹象,但在皖北地区依然有一定的辐射力、影响力,南山路古玩玉器市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专业性市场,坐落在本区的蚌埠光彩大市场是蚌埠是最大的综合性批发市场,正在建设的姜桥物流园区将是蚌埠最大的现代物流中心。(二)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挑战1经济总量不大。预计“十一五”末,全区GDP总量为 亿,虽然较十五末有较大增长,但与本市其他三个区相比,总量依

10、然偏小。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有效解决总量偏小的矛盾,仍是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2.发展空间狭隘。蚌山区作为老城区,寸土寸金,存量土地相对匮乏,尤其是受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片状发展的空间不足。如何突破土地资源限制,为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空间支撑,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亟待破解的首要难题。3. 产业层次较低。区内产业以商贸业为主,而商贸业本身业态单一,受到新开发地区的新兴业态的挑战。现代物流和旅游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工业企业不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缺少龙头企业;特色农业有一定发展,但规模效应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如何

11、有效利用有限资源,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竞争力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4. 收支矛盾突出。虽然今年的财政收入取得较好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受刚性支出和偿债、还贷等因素影响,支出压力沉重,财政困难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如何扩大税源,提高区级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解决建设资金缺口,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5.竞争压力凸显。随着蚌埠城市建设发展,新区开发,京沪高铁开通,一方面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使我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商贸业受到其他区域的挤压,有可能出现资源要素分流到新的区域。如何同新的区域错位经营、合作共荣,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新的课

12、题。三、“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富民强区为目标,以“一主两翼”为战略导向,遵循“强三优二调一”战略方针,纵深推进“三大提升工程”,巩固中心城区地位,着力打造物流、商贸、金融、文化中心,努力建设宜商宜居、活力魅力、繁荣和谐蚌山,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与城区“翻新”相促进。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加快发展促进城区面貌的改变,以老城区“翻新”改造作为加快发展的经济载体。二是坚

13、持产业升级与城市建设相统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动力推进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为抓手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空间支撑。三是坚持统筹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也要把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以产业高度化和城镇化为突破口,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与路径依赖相贯通。既要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动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也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原有经济发展的路径下循序渐进。五是坚持改善民生与城区改造相协调。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通过城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人为

14、本推动城区改造。(三)发展目标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亿元,年均增长 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28亿元;全社会固定投资规模实现68亿元;招商引资突破百亿元。逐步提高在全市的经济排名,实现全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城市发展目标:“十二五”末,城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 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达到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 万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总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宜居宜商城区特色凸显。3可持续发展目标:全区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以上和 %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4.社会发展目标:建立

15、相对完善的社会事业网络。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安全,应急机制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以内。5.人民生活目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 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以上,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核心,增强区域经济新活力增强经济竞争力,必须着眼于加快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强三优二调一”的总体方针,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培育发展

16、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做大做强第三产业;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并向园区集中,引进一批特色企业进入园区,做优做精第二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做新做细第一产业。1.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业,有序发展房地产业,积极拓展社区服务业。优化升级商贸流通业。围绕淮河路商圈建设和老城区“翻新”,对商贸流通业进行升级改造。一是重点规划建设淮河路中央商务区,推进汇金广场、商之都等项目建设,加快邮电局地块和二马路地块改造,引入境内外知名企业,提高影响力,形成多层次、多业态的商贸业格局,铸造“游百年老街、逛百家名店”的淮河路商业街品牌。二是加强各类市场建设,通过重点扶持园区内中钢建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