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 解方程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6146996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 解方程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 解方程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 解方程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 解方程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 解方程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 解方程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 解方程人教新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解方程(1)课题第3课时解方程(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自主体验。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兴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2.自学思考,获取新知。在教学中,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

2、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并掌握检验的方法。3.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及检验的方法。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学习难点理解利用天平原理解方程的算理。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方程?2.

3、你们能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吗?说说理由。x+234x42+3227=x-19x-42=23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1.叙述方程的意义。2.找出是方程的式子,并说明理由。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说一说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的性质。(学生自由交流)2.想一想,天平的一端放有2袋1 kg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 g的盐,问1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答:1袋白糖与2袋盐同样重。3.根据解方程的过程填一填。(1)x+90=160解:x+90-()=160-() x=()(2)x-18=7解:x-18+()=7+() x=()答案:(1)90 90 70 (2)18 18 25

4、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2)x=4是方程x-6=10的解。()(3)解方程9+x=16时,方程左右两边要加上9。()(4)x+y=0不是方程。()答案: X X X5.看图列方程并解答。(1)(2)答案:(1)238+x=287x=49(2)60+x=90x=30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感知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通过看图,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方程,重点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2.探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引导学生说一说: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根

5、据学生的汇报,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方法一: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由9-3=6,想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6+3=9,所以x=6。方法二: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就得到x=6。(2) 提问:他们的说法对吗?

6、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第67页例1情境图说理)3.指导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

7、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以后我们就可以用等式的性质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这个演算过程应如何书写呢?(2)师:从方程的第二行起写一个“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为了美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观,要注意每步符号要对齐。(师边强调边示范)(3)组织学生自学

8、方程的检验方法,然后汇报。4.揭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1)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相同吗? (3)教师小结:“解方程”是指求未知数的过程,它是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1.(1)观察图: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信息。(2)学生容易发现,左边盒子里有x个球,右边有三个球,一共有9个球。根据图意列出方程:x+3=9。2.(1)学生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汇报。(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和等式的性质进行说理。3.(1)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2)学生认真倾听、理解。(3)自学教

9、材第67页的检验过程,然后全班汇报。4.(1)认真倾听、思考理解。(2)学生交流后明确: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解方程的目的就是求方程的解。(3)学生认真倾听、再次明确什么是“解方程”和什么是“方程的解”。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解题过程。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五、教学板书解方程(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例1:x+3=9解:x+3-3=9-3x=6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

10、理解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在强调解方程的书写步骤的同时,渗透代数化的思想,并通过检验,促进学生良好的验算能力的学习习惯的养成。1.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在学习中,我以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应用方程中来,学生感觉比较抽象,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操作中理解加、减一个数的目的和依据。2.等式性质解方程 初步感悟它的妙用。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教师点评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