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129364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 (2)一箪食,一豆羹_ (3)蹴尔而与之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乡为生死而不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 6、一词多义。为(1)今为(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4)乡为( )身死而不受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_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1)_(2)_(3)_二、文言文阅读。(一)鱼

3、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文中加线字的意思。苟得( )恶( )由是( )独( )蹴( )本心( )得( )已( )丧( )向(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4、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下联: ,此 是 乎?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 我善养我浩然之

5、气。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9、这篇文

6、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11、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此”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

7、侧重于列举事例。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二)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寡人之民不加(更)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形容鼓声,拟声词)然鼓之,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刃,锋刃。既,已经。接,接触。),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

8、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翻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乃置酒请之 B. 战则请从C. 臣是以无请也3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如果知道偷鸡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1、解释下列加点词。攘是请损之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9、A. 斯速已矣 B. 惧其不已C. 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3、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4、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吗?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2、(1)w (2)dn gn (3)c (4)xi3、“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辩”通“辨”;辨别。“辟”通“避”;躲避。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

10、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二、文言文阅读。(一)1、苟且取得 厌恶 通过某种办法 仅仅 践踏 本来的思想,即“义” 同“德”感激 停止丧失原先、从前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嗟来之食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 5、C 6、C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舍生取义10、不为苟得也 患有所不辟也 11、A 12、D(二)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

12、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2、B 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三)(三)1、偷这减少2、D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鱼我所欲也20042011中考题(一)一、2004年常州市阅读下面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3题。(共12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

13、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答题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参考答案:1、(1)好处、益处、裨益等(2)感谢、感激、感恩等 (3)从前、以前、昔日等 (4)停止、抛弃、丢弃等(2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通假字如只答出本字不得分。)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2分。意思对即可。)3、人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2分。意思对即可,从正面阐述亦可。如是套用课文中的原句作简单翻译,最多只能得1分。)二、2004年广东省河源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