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612922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前言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 2025 这三大国家战略虽在表述上 不一样,但本质上异曲同工,核心都是智能制造。2017 年用友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事业部也正式更名为“智能制造事业部”,以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智能制造 的发展。但是,智能制造尚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 同。目前国际和国内还没有关于智能制造的准确定义。在用友公司内部也没有明 确的关于智能制造的定义。为此本人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将学习过程中的摘录及 笔记整理成本文,以供大家进行概念普及。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有限,错误及疏 漏难免,望大家积极反馈(),以便及时修正。1. 智能制造的

2、概念2015 年 5 月 8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中国制造 2025的通知。通知中明确 提出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以带动各个产业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加速培育 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通知中明确了五大工程来 推动中国制造2025 的落地,智能制造工程为五大工程中的其中一个。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 2025,2016 年 12 月 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 部联合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对智能制造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 产、管理、服

3、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推动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 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发展。智能制造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 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 征,这实际上指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管理要求、主要功能和经济目标,体 现了智能制造对于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2. 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明确了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

4、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 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 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由于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处于 2.0 阶段,有的处于 3.0 阶段 有的在走向4.0阶段。我国实现智能制造必须2.0、3.0、4.0并行发展,既要在 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又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方面“加课”。对于制 造企业而言,应着手于完成传统生产装备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升级改造,以及生产 制造工艺数字化和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升级改造。对于

5、装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 应加快实现安全可控的智能装备与工业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提供智能制造顶 层设计与全系统集成服务。鉴于此2020年前,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推进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建立智能转型的试点示范企业。3.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为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发挥 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 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 版)。该标准于2015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该标准对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给 出了一个认知度较高的模型。智能制

6、造系统架构通过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三个维度构建完成, 主要解决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和框架的建模研究。如图1所示。图 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3.1. 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由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 活动组成的链式集合。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同行业的生 命周期构成不尽相同。3.2. 系统层级系统层级自下而上共五层,分别为设备层、控制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 层。智能制造的系统层级体现了装备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协议(IP)化,以及网络 的扁平化趋势。具体包括:(1) 设备层级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条码、射频识别、机器、机械和装置等,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

7、物质技术基础;(2) 控制层级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3) 车间层级实现面向工厂 /车间的生产管理,包括制造执行系统( MES)等;(4) 企业层级实现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等;(5) 协同层级由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通过互联网络共享信息实现协同研发、 智能生产、精准物流和智能服务等。3.3.智能功能智能功能包括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和新兴业态等五层(1) 资源要素

8、包括设计施工图纸、产品工艺文件、原材料、制造设备、生 产车间和工厂等物理实体,也包括电力、燃气等能源。此外,人员也可视为资源 的一个组成部分。(2) 系统集成是指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软件等信息技术集成原材料、 零部件、能源、设备等各种制造资源。由小到大实现从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 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3) 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 ,实现机器之间、机器与控 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4) 信息融合是指在系统集成和通信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5) 新兴业态包括个性化定

9、制、远程运维和工业云等服务型制造模式。3.4. 示例解析-互联互通图 2 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的位置工业互联网位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系统层级的设备、 控制、工厂、企业和协同五个层级,以及智能功能的互联互通。4.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和信息化 部于 2015 年 4 月制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2015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确定首 批 46 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这 46 家试点示范单位分为以下六类: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试点示范;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试点示范; 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

10、产品试点示范; 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试点示范; 以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试点示范; 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示范;2016 年 4 月,再次制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2016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 确定63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这 63家试点示范单位分为以下五类: 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通过 2 两年试点示范企业实施效果汇总测算,各指标平均变化情况如下(简 称两提升、三降低): 运营成本降低 20%; 产品研发周

11、期缩短 29%; 生产效率提高 25%; 产品不良率降低 20%; 能源利用率提高 7%; 从试点企业统计情况看,国产软件主要集中于经营管理、物流仓储与生产工 艺结合比较紧密的领域,而MES、PLM、三维设计、虚拟仿真、控制系统、操作系 统、数据库等软件仍以国外为主。工业软件的国产化仍然是需要大力支持和发展 的方向。5. 用友智能制造方案及推进策略经过多年的实践,用友已经在化工 、建材、军工、装备、消费品等行业培 养了一大批智能制造示范单位。用友智能制造产品整体架构如下。 从生命周期维度看,用友提供设计( PLM 部分)、生产、物流、销售、服务 (部分)的解决方案。从系统层级维度看,用友提供车

12、间层(MES)、企业层(ERP、PLM、SCM、 CRM)、协同层(部分)的解决方案。在 MES 层面,用友细分流程制造、离散制造给出不同的细分解决方案及推进策略。针对不同的细分行业,我们还针对性给出了行业细分解决方案。针对流程制造行业,根据用户不同应用深度,我们给出如下交付策略。针对离散制造行业,根据用户不同应用深度,我们给出如下交付策略。 用友网络智能制造事业部将全力以赴,推动我国制造企业走向智能化。 参考文献:1】、中国制造 2025, 国务院发文 国发201528号,;2】、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年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2015 年12月29 日;3】、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2016 年 12 月 8 日;4】、2015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5 年 3 月 9 日;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2016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 年 4 月 11 日;6】、中国制造 2025 蓝皮书(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电 子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