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612634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戏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戏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戏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戏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戏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戏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戏新课改表格教案完整(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社戏课时:2一、教学内容分析 社戏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本单元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意趣盎然的童年生活经历。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

2、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人物描写对烘托主题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自己的天真、烂漫的童年,这样的课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面对着带有和自己童年生活相近的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喜欢说自己童年的故事。但是我校学生基础薄弱,要上好这节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另外

3、教师必须在预习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教法教师语言诗意化,力求教学语言精练,教学手段多样化,追求教学的诗情画意美。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讨论、探究本课蕴含的人生哲理。注重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亮出自己。(二)学法1、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认真倾听、学会质疑、学会有深度的评价。2、结合具体语段,联系自身生活学习课文;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3、学习分析人物言行,把握人物性格、品质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 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2) 景

4、物描写对抒发感情、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3) 理解人物和环境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六、板书设计社戏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13)略 看社戏的波折(49) 去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430)详 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 赵庄看社戏(1421) 深夜归航(2230) 看社戏后的余波(3140)略 七、教学反思 八作业布置1、 课后字词2、 写一个片段,回忆童年时的一段往事。要求刻画出其中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传达出一种情趣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导入在江南戏台这种建筑司空见惯,但唯有这座戏台与众不同,它因中国一代文豪鲁迅的一部作品社戏而闻名。这座戏台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样的社戏呢?鲁迅

5、又生发了怎样的感时情怀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社戏。二、作者及文体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生字词归省( xng ) 偏僻(p ) 挖掘

6、( ju )钓鱼(dio)悠扬( yu ) 弥散(m) 宛转(wn ) 踊跃(yng )兽脊( J ) 蕴藻(yn ) 乌篷(png )支撑(chng )漂渺(mio ) 旺相(xing ) 撮着( cu) 桕树(ji )自渎课文,思考: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2从故事情节来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四、 精读课文请同学朗读第一部分,思考1、 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2、 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1、 第二

7、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2、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3、 易忽略的精彩处: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4、 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 听同学朗读,同学们作思考。 (1013)5、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请将动词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6、阅读第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

8、来写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7、从上述几种感觉描写里,推测“我”月下坐船去看社戏时怎样的心理?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修辞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 8、阅读1421段。讨论: 1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2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3这一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4讨论:这几段写偷豆要表现什么?5“归船偷豆”双喜在全文中共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

9、阿发在偷豆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讨论:途中偷罗汉豆吃,这件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看戏后的余波),思考:如何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局?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五、人物形象分析(一)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二)六一公公六、语言品析 朗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 7、 品味美词:从色彩、 气味 、声音 、心情 动态方面品味美词。如:七、

10、全文小结: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同学们,先生精心构置的小说社戏,无疑是一幅令人沉醉的江南水乡纯朴气质和淳厚人情的风情画卷。文末一句激起多少读者追忆童年的神思遐想,放下手中的书,人生经历的书本却又悄然翻开,就让我们随着抒情柔婉的萨克斯回家去重温昨日的那段经历、那份情愫。学生倾听 1.学生根据昨天预习情况,迅速组织语言概括回答。 2.跳读课文,找出能证明这出戏不好看的句子或词语。 3.学生齐读课文,品读社戏难忘的原因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

11、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 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

12、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1) 看戏前(13段) (2) 看戏中(430段) (3)看戏后(3l一40段) 详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略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六一公公送豆。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乐土”。)(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 (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3)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

13、“我”所深深怀念的。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三次波折:叫不到船; 不准和别人去; 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八叔公的船回来了; 与我同去; 保证不出事。好处: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 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渲染沮丧)不钓虾,东西也少吃,不开口。高兴(烘托社戏对儿童的吸引力)(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嗅觉:(清香) 触觉:(扑面吹来) 视觉:(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歌吹) 想象(感受):(戏台、渔火)作用: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