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教案(表格式)-浙教版五年级信息科技下册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55841745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教案(表格式)-浙教版五年级信息科技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教案(表格式)-浙教版五年级信息科技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教案(表格式)-浙教版五年级信息科技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教案(表格式)-浙教版五年级信息科技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循环结构(二) 教案(表格式)-浙教版五年级信息科技下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环结构(二) 教学设计课题 循环结构(二)单元第三单元学科信息科技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第14课循环结构(二)的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并掌握这两种循环的异同。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应用,为后续学习更加复杂的编程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中呈现了多样化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概念,并能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2. 学生能够掌握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执行过程,

2、并能够根据循环条件控制循环次数。3. 学生能够利用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循环变量的初始值和循环条件。重点了解计次循环、条件循环。难点掌握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循环结构知识,提问学生:“什么是循环结构?在编程中有什么作用?”2.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循环实例,如定时器、时钟等,提问学生:“这些例子中都包含了循环的哪些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循环结构?”1. 认真听讲,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2. 积极思考,举例说明循环结构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引

3、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以及展示生活中的循环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并为新课的引入做准备。讲授新课1. 计次循环(1)解释计次循环的概念,并展示一个简单的计次循环的代码示例。(2)提问学生:“这个代码中,循环会执行多少次?”(3)引导学生观察循环中的计数器变量变化,理解计数器的作用。(4)让学生尝试编写一个计次循环的程序,实现某个特定的功能。2. 条件循环(1)解释条件循环的概念,并展示一个简单的条件循环的代码示例。(2)提问学生:“这个代码中,循环会执行哪些条件?”(3)引导学生观察循环中的条件判断语句,理解条件判断的作用。(4)让学生尝试编写一个条件循环的程序,实现某个特

4、定的功能。(1)认真听讲,了解计次循环的概念和特点。(2)观察教师提供的代码示例,理解计数器变量在循环中的作用。(3)积极思考,尝试编写一个计次循环程序。(1)认真听讲,了解条件循环的概念和特点。(2)观察教师提供的代码示例,理解条件判断语句在循环中的作用。(3)积极思考,尝试编写一个条件循环程序。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学生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计次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方法。课堂练习(1)提供几个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编程题目,让学生分别用两种循环结构实现。(2)提示学生注意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1)挑选其中一个编程题目,分别用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实现。(2)在编程过程中注意检查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3)与同学交流、讨论,分享编程心得和经验。通过让学生练习编程,加深对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2)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回答几个有关循环结构的问题。(1)认真听讲,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回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通过总结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循环结构概念和编程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板书循环结构(二)1. 计次循环2. 条件循环3. 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