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583487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严发菩提心章凡例 此章别有异本。而文画多纰谬。字句颇缺脱。今以梅尾南都诸本随义参订改正。 笔削非私意也。每值文有大异系之鳌头。法界义镜曰。香象大师菩提心章载法界 观门以明发心相。故今章明第四表德中有五门。自第一真空观至第三周遍含容观 全举彼观文耳也。又如圆超疏钞录凝然华严宗要义永超东域传灯录及高山寺藏目 等皆标为贤首撰也世别有题为华严三昧章者。 然其文大同此章。今谓是乃后学误 以今章残编为三昧章者耶。故探玄记说十重唯识。曰上来所明约教就解而说。若 就观行亦有十重。如一卷华严三昧中说云。然考世所题为三昧章者。总无其文。 故知彼非其于探玄记所指者必矣正德四年纳锦绫山曼陀罗院华严发菩提心章魏国西寺

2、沙门法藏述发心第一简教第二 显过第三表德第四初中问曰。云何名为发菩提心。答曰。依起信论有三种心。一者直心。正念真如 法故。二者深心。乐修一切诸善行故。三者大悲心。救度一切苦众生故。依此三 心各曲开十门。就初直心中具有十心。一者广大心。谓誓愿观一切法悉如如故。 二者甚深心。谓誓愿观真如要尽源底故。三者方便心。谓推求简择趣真方便故。 四者坚固心。谓设逢极苦乐受此观心不舍离故。 五者无间心。谓观此真如理尽未 来际不觉其久故。六者折伏心。谓若失念烦恼暂起。即觉察折伏令尽使观心相续 故。七者善巧心。谓观真理不碍随事巧修万行故。八者不二心。谓随事万行与一 味真理融无二故。九者无碍心。谓理事既全融不二。还令

3、全理之事互相即入故。 十者圆明心。谓顿观法界全一全多同时显现无障无碍故。第二深心中亦具十心。 一者广大心。谓于遍法界一切行门誓当修习学故。 二者修行心。谓于此无边行海 对缘修造故。三者究竟心。谓凡所修学要当成就乃至菩提故。四者忍苦心。谓能 忍大苦修诸难行不以为难故。五者无厌足心。谓顿修多行情无厌足故。六者无疲 倦心。谓于一一难行多时勇悍无疲倦故。七者常心。谓于一一行各尽未来际。念 念相续恒不断故。八者不求果报心。谓修此诸行不求人天二乘果故。九者欢喜心。 谓凡修诸行称本求心皆大欢喜故。十者不颠倒心。谓凡所修行皆离二乘俱绝三轮 故。第三大悲心中亦具十心。一者广大心。谓于一切众生皆立誓愿。将度脱故。

4、 二者最胜心。谓度彼要当得佛果故。三者巧方便心。谓求度众生巧方便法要当成 熟故。四者忍苦心。谓堪忍代彼一切众生受大苦故。五者无厌足心。谓于一一难 化众生化以无量方便无厌足故。六者无疲倦心。谓化难化众生设于无量劫荷负众 生苦不以为劳故。七者常心。谓于一一众生尽未来际念念无间不休息故。 八者不 求恩报心。谓于诸众生作此广大饶益终不希望毛端恩报故。 九者欢喜心。谓令众 生得安乐时。通令得转轮王乐释梵天王乃至二乘及大涅槃等乐故。 十者不颠倒心。 谓不见能化及所化故第二简教者。问。众生修行为要籍受持圣教方成行耶。为要须舍教法行方成立耶。 答。通辨此义略有十类众生。一者自有众生元不识教。悬舍圣言师自妄心。

5、或随 邪友违教修行以为心要。外现威仪内实朽懒。巧伪诳惑。是魔徒党。此为最恶人 也。二者自有众生亦背圣教不读经典。唯以质直心随逐前巧伪人。谓为出要。勤 苦修行竟无所益。此虽胜于前类犹非好人也。此上二人俱舍圣教不得义理。三者 自有众生闻前二人背教为损。即便唯读圣言不解义意。莫知修行。唯以巧伪傍依 圣教求名求利。违自所诵顺妄背真。此虽不舍圣言犹非好人也。四者自有众生虽 受持读诵唯逐文句。不知义理不解修行。唯以直心读诵为业。虽无巧伪胜过前人 犹非究竟。此上二人俱不舍圣教而不得义理也。五者自有众生读诵圣教分知解行。 随力修行。多读文句少有修行。虽是好人犹未究竟。六者自有众生广寻圣教遍知 解行。渐略圣言。

6、而顺教修行。取意专修不复多读。此虽复胜前犹非究竟。七者 自有众生受持圣教深会其意。亡筌得实。唯在修行不复寻言。虽舍教筌犹非究竟。 八者自有众生寻教得旨。知一切法无不称性。是故于文字教法亦不待舍离。持此 顺称之教则为正行。此虽不舍教而得真犹非究竟。九者自有众生常受持称性之言 教。遂得于教不舍不着。恒观绝言之真理乃得于理亦不舍亦不滞。俱起二行故。 经曰。圣说法圣默然者是其事也。此虽理事无碍二行俱起犹非究竟。 十者自有众 生寻教得真。会理教无碍常观理而不碍持教。恒诵习而不碍观空。故经曰。成就 第一诚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乃至学三世诸佛无二语随顺如来一切智慧等。 此则理教俱融合成一观方为究竟也 第三

7、显过者。问。色空空色为相即耶。为不相即耶。答。有二门。一显过。二表 德。第一显过中有四句。谓即亦不可。非即亦不可。俱亦不可。俱非亦不可。初 中有二。谓据人及法。就人有四句。若色即空有二过失。一凡迷同圣过。以凡夫 见色即是空故。二圣智同凡过。以所证真空即是凡见色故。若空即色亦有二过失。 一圣应同凡见妄色故。二凡应同圣见真空故。就法四句者。若色即空还有二过失。 一坏俗谛过。以青黄等色即是真空则无别俗故。二者坏真谛过。既以青黄等相为 真空则别无真空故。若空即色亦有二过失。一坏真谛过。以空是青黄等则无真空 故。二坏俗谛过。以真空为色则无妄色故。第二非即亦不可者。亦有二失。据人 四句者。若色不即空有二失

8、。一者凡迷不成过。以所见色非虚妄故。二凡无悟圣 过。以所见妄色隔真空故。若空不即色亦有二失。一圣智不成过。以空取色外是 非真空故。二圣不从凡过。以空异妄色圣自圣故。就法四句者。若色不即空亦有 二失。一坏俗谛过。以色不无性则待缘不得有故。二坏真谛过。以不会色归空则 无真空故。若空不即色亦有二失。一坏真谛过。以色外断空理非真故。二坏俗谛 过。以空非色妄无依故。第三俱亦不可者。谓若色即空不即空。空即色不即色。 亦有二种失。初据人有二失。一凡圣杂乱过。二迷悟不成过。次就法亦有二失。 一二谛杂乱过。二二谛不成过。思之可见。第四俱非亦不可者。谓若色非空非不 空。空非色非不色者。亦有二种失。就人有二失。一迷

9、无悟圣期。悟不从凡过。二圣凡杂乱二位俱坏过。二据法者亦有二失。一二谛各别俱不成过。二二谛混杂 失法体过。思之可见。第四表德者。自有五门。一真空观。二理事无碍观。三周 偏含容观。四色空章十门止观。五理事圆融义第一真空观法。于中略作四句十门。一会色归空观。二明空即色观。三空色无碍 观。四泯绝无寄观。就初门中为四。一色不即空。以即空故。何以故。以色不即 断空故。不是空也。以色举体是真空也。故云以即空故。良由即是真空故。非断 空也。是故言由是空。故不是空也。二色不即空。以即空故。何以故。以青黄之 相非是真空之理故云不即空。然青黄无体莫不皆空。故云即空。良以青黄无体之 空非即青黄故云不即空也。三色不即空

10、。以即空故何以故。以空中无色故不即空。 会色无体故是即空。良由会色归空空中必无有色。是故由色空。故色非空也。上 三句以法拣情讫。四色即是空。何以故。凡是色法必不异真空。以诸色法必无性 故。是故色即是空。如色空既尔一切法亦然。思之。第二明空即色观者。于中亦 作四门。一空不即色。以空即色故。何以故。断空不即是色。故云非色。真空必 不异色。故云空即色。是故要由真空即色故令断空不即色也。二空不即色。以空 即色故。何以故。以空理非青黄故云空不即色。然非青黄之真空必不异青黄故。 是故言空即色。要由不异青黄故不即青黄。故言空即色不即色也。三空不即色。 以空即色故。何以故。空是所依非能依。故不即色也。必与能依

11、作所依。故即是 色也。良由是所依故不即色。是所依故即是色。是故言由不即色故即是色也。上 三句亦以法拣情讫。四空即是色。何以故。凡是真空必不异色。以是法无我理非 断灭故。是故空即是色。如空色既尔一切法皆然。思之。第三色空无碍观者。谓 色举体不异空。全是尽色之空故。即色不尽而空现。空举体不异色。全是尽空之 色故。即空即色而空不隐也。是故菩萨观色无不见空。观空莫非见色。无障无碍 为一味法。思之可见。第四泯绝无寄观者。谓此所观真空不可言即色不即色。亦 不可言即空不即空。一切法皆不可。不可亦不可。此语亦不受。回绝无寄。非言 所及。非解所到。是谓行境。何以故。以生心动念即乖法体失正念故。又于前四 句中初二

12、句八门皆拣情显解。第三句一门解终趣行。第四句一门正成行体。若不 洞明前解无以蹑成此行。若不解此行法绝于前解无以成其正解。 若守解不舍无以 入兹正行。是故行由解成。行起解绝也 第二理事无碍观者。谓理事镕融存亡逆顺通有十门。 一理遍于事门。谓能遍之理 性无分限。所遍之事分位差别。一一事中理皆全遍。非是分遍何以故。以彼真理 不可分故。是故一一纤尘皆摄无边真理无不圆足。 二事遍于理门。谓能遍之事是 有分限。所遍之理要无分限。此有分限之事于无分限之理全同非分同。何以故。 以事无体还如理故。是故一尘不坏而遍法界也。如一尘一切法亦然。思之。此全 遍门超情离见非世喻能况。如全大海。在一波中而海非小。如一小波匝

13、于大海而 波非大。同时全遍于诸波而海非异。俱时各匝于大海而波非一。又大海全遍一波 时不妨举体全遍于诸波。一波全匝大海时诸波亦各全匝互不相碍。思之。问。理 既全体遍一尘何故非小。既不同尘而小何得说为全体遍于一尘。 又一尘全匝于理 性。何故非大。若不同理而广大何得全遍于理性。既成矛盾。义极相违。答。理 事相望各非一异。故得全收而不坏本位。先理望事有其四句。一真理与事非异。 故真理全体在一事中。二真理与事非一。故理性恒无边际。三以非一即是非异故。 无边理性全在一尘。四以非异即是非一故。一尘理性无有分限。次以事望理亦有 四句者。一事法与理非异。故一尘全匝于理性。二事法与理非一。故不坏于一尘。 三以非一

14、即非异故。一小尘匝无边真理。四以非异即非一故。匝无边理而尘不大。 思之。问。无边理性全遍一尘时外诸事处为有理性。为无理性。若尘外有理则非 全体遍一尘。若尘外无理则非全体遍一切事。义甚相违。答。以一理性融故。多 事无碍故。故得全在内而全在外无障无碍。是故各有四句。先就理四句者。一以 理性全体在一切事中时不碍全体在一尘处。 是故在外即在内。二以全体在一尘中 时不碍全体在余事处。是故在内即在外。三以无二之性各全在一切中故。 是故亦 在内亦在外。四以无二之性非一切故。是故非内非外。前三句明与一切法非异。此之一句明与一切法非一。良为非一非异故内外无碍。次就事四句者。事全 匝于理时不碍一切事法亦全匝。是故

15、在内即在外。二一切事法各匝于理时不碍一 尘亦全匝。是故在外即在内。三以诸事法同时各匝故。是故全在内亦全在外无有 障碍。四以诸事法各不坏故。彼此相望非内亦非外。思之。三依理成事门。谓事 无别体。要因真理而得成立。以诸缘起皆无自性故由无性理事方成。 故如波揽水 以成动。水望于波能成立故。依如来藏得有诸法。当知亦尔。思之。四事能显理 门。谓由事揽理故则事虚而理实。 以事虚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现。 犹如波相虚令 水体露现。当知此中道理亦尔。思之。五以理夺事门。谓事既揽理成。遂令事相 皆尽。唯一真理平等显现。以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故。如水夺波波无不尽。此则 水存已坏波令尽。六事能隐理门。谓真理随缘成诸事法。

16、然此事法既违于理。遂 令事显理不现也。如水成波动显静隐。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故众生现 时法身不现也。七真理即事门。谓凡是真理必非事外。以是法无我理故。事必依 理。理虚无体。是故此理举体皆事方为真理。如水即波无动而非湿。故即水是波。 思之。八事法即理门。谓缘起事法必无自性。无自性故举体即真。故说众生即如 不待灭也。以波动相举体即水故无异相也。九真理非事门。谓即事之理而非是事。 以真妄异故。实非虚故。所依非能依故。如即波之水非波。以动湿异故。十事法 非理门。谓全理之事事恒非理。性相异故。能依非所依故。是故举体全理而事相 宛然。如全水之波波恒非水。以动义非湿故。此上十义同一缘起。约理望事则有 成有坏。有即有离。事望于理有显有隐。有一有异。逆顺自在无障无碍同时顿起。 深思令观明现。是谓理事圆融无碍观也第三周遍含容观者。谓事如理融遍摄无碍交参自在。略辨十门。一理如事门。谓 事法既虚相无不尽。理性真实体无不现。此则事无别事。即全理为事。是故菩萨 虽复看事即是观理。然说此事为不即理。二事如理门。谓诸事法与理非异。故事 随理而圆遍。遂令一尘普遍法界。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