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6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565713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6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6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6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6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6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6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语文练习6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语文练习6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必背100天第11、23、25、27、29天)A拘泥n 宁可nng 漂白pio 呼天抢地qingB靡费m 煞尾sh 字帖ti 数见不鲜xinC呕吐t 荫凉yn 晕船yn 一年半载ziD转速zhun 炮烙po 辟谣p 虚与委蛇y选D。A宁可nng;B靡费m;晕船yn。3.根据后面成语的解释,在横线上写出该成语。(必背100天第9、11、23、25、27、29天)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规模或形状较小。容易误解为“具体实在”。敬谢不敏:以自己没有能力来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

2、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易误作寒冷。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人语言紊乱或空洞。易误作“听话人听不懂”。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也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易误作使人不满意。从长计议:指放宽时间慢慢地商量考虑,不急于做决定。常指慢慢设法解决。易误作从长 远考虑。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易误作“买卖兴隆”。赤地千里: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易误作“火灾”。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侮辱了自己也不计较。易误作“犯了错误

3、也不改”。对簿公堂:指到公堂上受审问。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易误作“只是当 面说”。暴虎冯河:空手打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B公众人物在被默许公众拥戴、媒体追捧、广告收入等公共资源的同时,也理所应当要成为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批评监督权所直接涉及的对象。C由于建设规模大,建设经验缺乏,目前不少在建公租房项目存在设计不合理、成本控制难、后期维护不便等问题。D从三亚海鲜餐馆高价宰客事件,反映出了广

4、大游客希望政府职能部门能努力完善市场监管,真正尊重游客切身权益的愿望。选C。A成分残缺,“具有”的宾语残缺,应在“胃肠病”后加“功效”,构成“具有功效”结构;B成分残缺,状语中“公共资源”的谓语残缺,应在“默许”后加上“拥有”;D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去掉“从”。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作为一种时尚,“文身”备受当今年轻人的欢迎。实际上,这一风尚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就已经出现,被称为“刺青”。在唐代之前,刺青最初并非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而是与一种对犯人惩罚的手段墨刑有着密切的关系。 墨刑又称“黥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一。“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5、其具体做法,先在犯人的脸上或额上用刀刻出文字或图案,再染上墨,把它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墨刑是五刑中最轻微的一种,然而,即便如此,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代,子女不能随意损害其身体,墨刑也就成为对有罪之人的严厉惩罚,能使其蒙受终生的耻辱。墨刑的由来与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关,但不同的是这种刑罚毫无审美功能,反而带有震慑、警戒、惩处的意味,它作为刑罚一开始就与违法乱纪者联系在一起。 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唐代中晚期,首都长安乃至全国范围内就已经出现了街肆恶少纯粹出于自愿、在身上黥刻文字或图案的“刺青”现象,当时刺青的方法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就工具而言,刺青多是用针刺于表皮,而非以刀刻划;就身体部位

6、而言,刺青者倾向于刺在臂上或身上等可被衣服覆盖之处,而非在脸上或额头等显而易见的部位;就文字或图案而言,刺青因出于自愿而带有较强的个人喜好色彩或趣味性,刺青的内容,除了山水之外,还有人选择一些印章、与个人经验有关联的诗句或具有神秘色彩的图案。曾有一个街卒在自己身上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为众人熟知的诗歌及相应的插图,荆客陈至把此人唤作“白舍人行诗图”,话虽似刻薄,然而十分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仅就这一类文身而言,实际上是无伤大雅的,无非是为了自娱,同时又引起他人的关注,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唐代以后,有的刺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水浒传里宋代梁山好汉史进,虽然正是凭着

7、身上的九条青龙文身得到了“九纹龙”的美称,但他在身上刺“青龙”这一图案本身就暗含了某种令人不安的意图。当局者对将具有政治敏感性、僭越色彩的称号文在自己身上,并借此煽动群众以图不轨的文身者的态度是十分严厉的。 刺青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黥刑,但从对身体发肤的侵害上讲,与黥刑同样应当作为一种刑罚。身体的神圣性使其拥有者不能随意对其进行损害,除非有罪受惩;无罪而自行损害身体,无疑是一种大不孝,这种行为本身便是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衅。一个可以损害神圣身体的人,对他人也会造成威胁,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包含了危险性和潜在的敌对情绪甚至仇恨。因此,在古代社会,刺青还被认为是一种跳出伦常的“异端”行为

8、,在这一点上,刺青也不同于今天的时尚文身。 (摘编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5.下列关于唐代“刺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刺青”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古代的刑罚有关,到第二阶段才成为几乎和 今天的文身无异的风尚。B到唐代中晚期,“刺青”现象基本在全国范围出现,“刺青”的群体是街肆恶少,他们黥刻文字或图案完全出于自愿。C它在使用的工具、所在身体部位、刺出的文字或图案所体现的个人意愿、具体内容等方面均不同于古代“墨刑”。D以诗句为内容的刺青,是为了自娱,同时还能引起他人的关注,既无伤大雅,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选A。强加关联。所谓“第一阶段”在唐代之前,所以不能

9、说“唐代刺青经历了两个阶段”,而且对“第二阶段”的表述也不严密,文中只是说“当时刺青的方法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之前的“刺青”与后来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的“刺青”并不一样,而与作为处罚手段的“墨刑”关系密切。B在古代,“墨刑”能成为一种使有罪之人蒙受终生耻辱的严厉惩罚,是因为这种刑罚能损害有罪之人“受之父母”的身体。C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史进身上的刺青图案,表明宋代的刺青已经变成了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D如果有人想借助文在身上具有政治敏感性或僭越色彩的称号去煽动群众图谋不轨,会受到当局者十会严厉的惩处。选C。无中生

10、有。原文举史进的例子是要说明“有的刺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并未“表明宋代的刺青”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审美的功能,墨刑的由来虽然与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关,但它一开始就和违法乱纪者联系在一起。B唐代街卒“白舍人行诗图”刺青的内容,除了体现了这个街卒的个人喜好,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刺青”的内容自由而随意。C从身体的神圣性上说,只有有罪的人才可自行损害身体,并以此作为受惩方式,因此,刺青是应该作为一种刑罚而存在的。D一个在身上刺青的人,是一个无视身体神圣的人,这样的人是一种“异端”,是具有危险性和潜在敌对情绪甚至仇恨的人。选D。张冠李戴和条件缺失。被认为是“异端”的是刺青这种行为,而且是“在古代社会”;是“这种行为本身包含了危险性和潜在的敌对情绪甚至仇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