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论文3000食品质量安全论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5656497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论文3000食品质量安全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品安全论文3000食品质量安全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品安全论文3000食品质量安全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食品安全论文3000食品质量安全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论文3000食品质量安全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论文3000食品质量安全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安全论文3000食品质量安全论文食品安全论文3000食品质量安全论文食品质量安全数科院12级 吴宏玉*-*10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 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 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 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 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乃至一个国家的声 誉。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 及国际间的合作。为此,笔者简要论述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1食品质量食品质量,是指食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食品的外观、 品质、规格、数量

2、、重量、包装以及安全卫生等。食品质量的内容主 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1食品的特性食品特性指食品本身固有的,可以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如外观特 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外观特性包括大小、粗细、长 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包括老嫩、口感、纯度等; 适用性包括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质量特性包括营养成分、 保健性能、保质期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食品特性有些可以通过 人的感觉,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识别,有些只能通过仪器 设备检测才能发现,如对人的生理影响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有些食 品特性通过定性描述就很清楚,有些则需要定量说明。为表示食品质 量,食品

3、包含的一些成分不仅要说明有无,而且还要说明多少。1.2对食品的要求消费者和社会对食品的要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可由 不同的相关方提出。明示的要求是指在文件中明确规定的要求,如社 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及其食品本身的安全、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法 律、规章、条例等规定;国家、行业或者地方关于食品的标准、规范和 要求;市场对食品的要求,如市场准入条件、标识包装特点。隐含的要 求或期望是指社会、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 求或期望。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人们的意愿和期盼,是消费者对某类 或某种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没有文件规定。如消费者一般认 为,芹菜是绿色、细长具有特有清香气

4、味、多纤维素的一种蔬菜,否则 就不是芹菜。生产者为市场提供的芹菜不能脱离消费者对芹菜的这些 基本理解。1.3满足消费者的程度食品满足消费的程度,指食品满足明示要求和隐含期望的情况,它 既包括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也包括消费者对满足预期使用目的 主观评价。质量是一种客观状态,其本身既不表示人们在主观上所做 的优良程度评价、在定量上所做的技术评价、在效果上所做的适用性能评价,也不表示人们的主 观质量要求。食品满足明示的要求,达到标准,说明食品质量合格。2 食品安全性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基本要素。食品的安全性,就是要求食 品应当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 食品,不应造

5、成对人体的危害。对它的充分理解应该注意2个方面:一 是对危害人体的界定。这种危害应包括消费者急、慢性毒害、感染疾 病,危及消费者及其对后代的隐患。二是对无毒无害的界定。这是一种 会对食品产生潜在危害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状态。随着人 类社会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发现,另一 方面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发现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 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从食品安全性的内涵和外 延来看,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是一个能够简单、 明确判断的事情。美国学者Jones建议应该区分绝对安全性与相对 安全性2个不同的概念。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

6、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 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 险。不过,由于在客观上人类的任何一种饮食消费,甚至其他行为总是 存在某些风险,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尽管这是当代环境 威胁加剧条件下普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所谓相对安全性就是一种食 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 实际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或其毒性极低, 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当,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如食 盐摄入过量会中毒、过度饮酒伤身体等。饮食的风险不仅来自生产过 程中人为施用的农药、兽药、添加剂等,还大量来自食品本身含有的天 然毒素。过

7、度偏食可能使食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在人体超量积累达到有 害程度。某些食品的安全性又因人而异,如鱼、蟹类水产品经合理的加 工制作及适量食用,对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少数有鱼类过敏症的人可 能带来危险。食物中某些微量有害成分的影响,也往往在对该成分过 敏的人群中表现出来。以上说明,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制作、食 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 条件。食品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 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生产者和界主流派对什么是食品 在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前者要求对他们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把近 年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的不

8、当。后者从食品构成 及食品科技的现实出发,认为安全食品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而 是在提供丰富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 至最低限度。可以认为,这2种不同的概念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是 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发展与逐渐深化的表现,从需要与可能、现实 与长远的不同侧面,概括了食品安全性比较完整的含义。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 病的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吃的放心、吃的安 全、吃的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 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 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的 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食品工和食品消费者,要正确认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确保消费者 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