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宏基因组测序mNGS临床应用进展(全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562182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宏基因组测序mNGS临床应用进展(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宏基因组测序mNGS临床应用进展(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宏基因组测序mNGS临床应用进展(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宏基因组测序mNGS临床应用进展(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宏基因组测序mNGS临床应用进展(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宏基因组测序mNGS临床应用进展(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宏基因组测序mNGS临床应用进展(全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宏基因组测序mNGS临床应用进展(全文)推荐理由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种类多样,除常见的病原体外,罕见细菌、病毒、真 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不易被传统的方法检测,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导致 漏诊和延误,或造成抗生素药物的滥用。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 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已逐步应用 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是对样本中所有核酸进行无偏倚 测序,结合病原微生物数据库及特定算法,检测样本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 序列,在病原微生

2、物的鉴定、分型、耐药突变检测及新型病原体鉴定等方 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吸弓|力。早在2014年,美国Charles Chiu教授首次应用mNGS技术诊断了一例 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例1,而这类疾病依靠常规检测方法是难以检出 的,此次应用证实了 mNGS技术在病原微生物鉴定领域,尤其是疑难微 生物鉴定方面的应用潜能。随着该技术的社会经济成本不断降低和技术的 不断完善,mNGS已逐渐从科研走向临床应用,成为临床疑难和未知病原 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手段。202。年12月1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 染病科的胡必杰教授团队在Small Methods上(IF=12.13 )发表了一篇 题为High-Thr

3、oughput Metagenomic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的综述,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感染病 原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特摘综述的部分节选,以飨读者。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诊断的应用REVIEWsmall伽函mbHigh-Throughput Metagenomic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No 2 Qixg中飓 Car, Qing 讪皿 Zes hi Song,比距trnd Bijiff高通量测序技术发

4、展历程2测序技术面世至今,测序技术和测序平台不断更迭,而且测序读长不断加 长、通量不断提升、时间不断缩短。1977年出现了以Sanger测序技术3 为代表的一代测序,其主要特点是测序读长长(可达1000bp),准确性高。 然而,一代测序由于测序成本高,通量低等方面的缺点,严重影响了其真 正大规模的应用。现阶段,二代测序(NGS)技术大大降低了测序成本,大幅提高了测序速 度,并且保持了高准确性。但是,NGS存在序列读长短、后续的分析依赖 于片段拼接可能影响准确度以及测序运行时间较长的问题。因此,二代测 序仍有改进的空间。三代测序技术又称单分子测序技术,与NGS相比,三代测序技术每秒可 检测10个

5、核苷酸大大缩短了测序时间。此外三代测序可实现DNA/RNA 直接测序、无需PCR扩增以及无GC偏好性的优点。尽管第三代测序具有 诸多优势,但由于其错误率高、成本高,目前仍未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 应用。平台方法I读长(bp)方式就势劣势二倾序dlluiminia MlSeq边台成边湖序1SD.25DPE便犬相对戏式欢序运行时间命,通量低lllurnina N0KtSeq5OO/55O75.150 SE, PE 测序运行时间 1,网虾 谟甑短!lllumina HiS&q 4000125J50PE通量高,该妖长测序寇有时间lllunina No皿钮q 600150PE 通筮高,议长长测序运行时间耳

6、UHBG1SEQ-50联合睬钎镉定艇合技术 :驴AS和改iSBlDNA笔X球(DNB)50SE窿本低,状岸匿疗器 械注册证读长赣50SE 成本位100PE成本假,在宥院疗器植注田证三代;TI序PacBio Sequel单分手实时测序SMRTJ M.SkbSE精确座锹,成本毫Oxfqfd Nanopare MinlON纳米孔剖序技术/1D 读径长观序速度快 精确度氾成本SS表1.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平台参数汇总2高通量测序检测流程mNGS分为两个技术环节,即实验操作环节(也称湿实验”),和之后的 生物信息学分析环节(也称干实验湿实验包括临床样品处理、文库制 备和测序步骤;而之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是

7、mNGS中的重要部分,是对 测序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质控、人源序列 比对过滤、微生物物种鉴定等过程2。所以就具体操作流程而言,mNGS 主要包括对待测样本进行核酸提取(DNA提取和RNA反转录)、文库构 建、上机测序、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等步骤4。图1. mNGS在临床应用中的测序流程2Clinical evaMatknGastrointestinal system (Gastncjuce. Intestinal juice)Urmaiy system (Urine)Musculoskeletal system(Arthrohydrops. Tissue)Reprodu

8、ctrve system(Vaginal discharge Prostatic Hud)Sputum liquefacton Sample preprocessingFFPE Sample dewaxingHuman DN A removalDMA enzymeNEB Microb)ofne Kit treatment咐 X/WX/VX/dna xy/x/x/。Library PreparabonO SequencingO ReportAnbbobc r05*$tence geneimNGS在不同系统感染中的应用血液系统感染近十年间,对引发脓毒症的感染病原体研究发现,各种感染性病原体在脓 毒

9、症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尽管由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和真菌感染导致脓 毒症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是革兰氏阳性菌仍然是最常见病原菌。然而,目 前仍有约50%的脓毒症患者其致病菌不明确,即培养阴性脓毒症。尤其是 急性感染和重症脓毒症患者如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则病死率 高,此类患者急需在短时间内明确致病病原菌。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快速 和灵敏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多个病例报告和研究表明,血浆中循环或非循环病原体的无细胞病原体 DNA或RNA可能与感染有关,mNGS技术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游离 DNA(cfDNA)或游离RNA(cfRNA)进行测序,可鉴定病原体。多项研究报 道提示,mNGS与血培养结果的

10、一致性达93.7%,在鉴定脓毒症致病菌 方面比其他检测方法更有效。而且,mNGS测序总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培养, 可以识别出传统培养方法遗漏的潜在细菌病原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健康人血液通常被认为是无菌环境,但偶尔也能检测 到细菌DNA,尽管如此,健康人与脓毒症患者血液病原菌的组成还是存 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健康人血液中检测到厌氧菌居多,其中大多数 是双歧杆菌类细菌,而脓毒症患者血液中,大部分为需氧或微需氧微生物。 因此,虽然在健康人血液中检测到细菌DNA,提示细菌进入血液系统中, 但其并不总是导致败血症。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对疑似脓毒症患者mNGS 检测结果的解读。综上所述,mNGS对病毒、结

11、核、厌氧菌、真菌和寄生虫,以及混合感染 诊断方面优势明显,对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有效避免 血流感染患者的抗生素滥用,与此同时,mNGS检测时间可缩短至24小 时,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原体种类多样,其症状包括脑膜炎、脑炎和脓肿, 往往威胁患者生命。然而,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尚不能有效涵盖临床感染 性疾病的病原谱,尤其是罕见病原体。此外,CNS感染性疾病确诊的依据 在于从脑实质或脑脊液(CSF)内检测到病原微生物,但是由于脑脊液和 脑组织样本取材相对困难,且标本量小,限制了 CNS感染性疾病病原体 的检出。因此,CNS感染患者往往未能查出病因,尤

12、其在急性脑膜脑炎患 者中高达50%,临床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近十年来,mNGS在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在价值。 目前已有多个病例报道应用mNGS技术从脑脊液和脑组织中鉴定出病毒、 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并表明mNGS在诊断难度较大的亚急性或慢性 脑膜炎病例中具有突出价值。研究表明,在CNS细菌性感染中,mNGS 比传统检测方法的总体检出率更高,但仍不能取代细菌培养等传统检测方 法,建议将mNGS与常规微生物学检测结合使用,从而提高致病菌的检 出率。mNGS在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CSF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 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PPV)。mNGS的敏感性显著高

13、于传统培养 法,并且mNGS与常规方法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TBM的检出率。 上述结果表明,mNGS可作为TBM诊断的前沿诊断工具。在真菌检测方 面,mNGS在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和脑曲霉病中的敏感性分别为76.92% 和80%,与传统检测方法结合也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在CNS病毒感染中, 同时进行DNA和RNA测序可以提高CSF品中病毒的检出率。除此之外, mNGS技术在检测诊断困难和少见的病原体上也呈现了巨大的优势,如单 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布鲁氏菌、福氏耐格里阿米巴、脑囊虫以及创伤 弧菌。mNGS另一个应用前景是鉴别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因,并且帮助临床指导 用药。脑脊液mNGS可看做在自身

14、免疫性疾病确诊之前,排除广谱潜在 CNS传染病的适当工具。与培养法相比mNGS受抗生素药物影响更小, 但如果患者在脑脊液采样之前接受抗菌治疗时间延长,那么mNGS的检 出率将显著下降。此外,mNGS半定量可协助临床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 果,但由于mNGS存在假阴性的可能,对于mNGS检测结果阴性的情况, 仍需谨慎对待。综上所述,mNGS在结核、真菌以及罕见病原体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受抗 生素影响小、可进行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因的鉴别。因此,推荐 mNGS 可作为慢性和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一线诊断方法,急性脑炎病例的 二线诊断方法。呼吸系统感染2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也是造成免

15、疫抑制人群死亡 的重要因素。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 染所致,感染的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亦可导致肺炎。毫无疑问,病原检 测和鉴定对于精确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但是呼吸道感染患者常 接受经验性广谱性抗生素治疗,如频繁和不适当地使用抗生素会限制培养 法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无需预先假设,可一次性检测多种病原体,并且多项临 床研究已经证明了其可以快速、准确的协助诊断肺部复杂感染和重症感 染。众所周知,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例如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除上述细菌以外,mNGS与传统的培养方 法相比可以鉴定出更多的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非结 核分枝杆菌(NTM)、诺卡氏菌和各种放线菌。此外,mNGS在辅助肺部 侵袭性真菌感染、肺部混合性感染和重症无反应性肺炎诊断方面也具有一 定的价值,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研究中,mNGS的检测准确率甚至可以达到100%。mNGS在新发病原体检测方面的优势及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