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读书笔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538955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类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设计类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设计类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设计类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设计类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类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类读书笔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 院: 艺术学院 课题名称: 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 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 专业(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 班 级: 09-09 学 生: 梁艳梅 指导教师: 黎 勇 日 期: 4.27 日期: 2013 年 04 月 28 日 读书地点:家读书书名:设计的觉醒作 者:田中一光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11-1读书内容(章、节): 本书是田中一光先生在大陆首次发行的文集,他以亲笔文字将读者带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去体验与众不同的设计人生,进而认识一个真实、全面的田中一光。设计大奖上的冉冉新星、办公室里的“工作狂”、讲台边的“园丁”、

2、玻璃窗边的编排指挥家他工作上的非凡才华让人敬佩奋发;而年龄最小的歌舞伎观众、戏剧舞台上的活跃份子、爵士乐的鉴赏家、厨房里的美食创意鬼才他生活中的情趣又让人心生向往。身为设计师的田中一光先生,以清丽优美的笔触,充满画面感的描写与记录,将设计之道与生活之道自然融合,在启迪设计智慧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生活视野。田中一光先生于2002年去世,从02年至今的这段时间,中国设计界对日本设计的关注与日俱增。日本人骨子里对细节和质感的偏执;岛国人因为资源的匮乏和人口比例的失调所引发的忧患意识;消费文化在日本的白热化发展导致的市场极度细分,这些日本的特殊性所衍生的设计特质给国人探寻自己的设计之路提供了

3、良好的借鉴与引导。日本设计在国内的反响让我们认识了当今日本设计界的一批中坚力量:原研哉、深泽直人、隈研吾、安藤忠雄而作为这些设计师的前辈,真正日本设计风格与哲学的开拓人物田中一光,向我们更好地呈现了日本设计的发展、沿革、嬗变。在追根溯源中,我们期待国人对设计本质的不懈求索精神,终将觉醒。读后感:一直在思考为何有关日本设计的书籍近年在国内如此受欢迎,而在此书中我似乎离答案又近了一步。因为它展现的是以田中一光为代表的战后第一代日本设计师,伴随时代变迁和发展不断实践与思考设计的本质,以期更准确地把握人类自身价值和生活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植于现代设计中的理想基因被再次唤醒。一个错位的对应,现在

4、的中国正如六七十年代的日本都是世界工厂,我们看着日本从阵痛中走过,欣然发现他们自信地走出了一条不卑不亢的设计之路。日期: 2013 年 04 月 30 日 读书地点:家读书书名:风景园林设计作 者:美 格兰特W. 里德出 版 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8读书内容(章、节):内容简介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很令人头痛的事就是把概念转化为特定的、详细的空间组织形式。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提供的一些生动、实用的技巧,能把这一转化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使之更富有成效。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原著第2版)中提供的方法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得以印证,为设计思路和方案图提供了概念和哲

5、学方面的基础。里德利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图形色画出最终的设计方案。读后感:园林设计类的书很多,但这本阐述的概念到形式的做法还是非常值得学习。 在深入场地、解决现实问题之前,拥有用线条进行抽象和再现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很实用 是一本直接教授“对打招数”的书。在公司构思方案的时候速速的读过两三遍,觉得还是有空的时候仔细的推敲一下比较好(临时抱佛脚了)。此书的逻辑清晰明了,至于能不能立马就转换成自己的东西这个.要在设计中多感受了。日期: 2013 年 05月 01 日 读书地点:图书馆读书书名:人性场所作 者:(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等编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10-1读书内容(

6、章、节):这本书分城市广场、邻里公园、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老年住宅区户外空间等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作者认为美学目标必须与生态需要、文脉目标和使用者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读后感: 这本书出色的地方是它关注了公共空间的各个层面,而不是一个层面,比如不是只有抽象的空间形态和比例的讨论,它还关注引导控制,不是只有设计师的形式色彩材料的视野,它还关注人的行为和活动,有相对完整的视野框架。而且不是一种完全的抽象理论纲领和愿景的书写,通过具体的案例的讲述分析,对具体的问题的批判和解决,梳理了各个层面,达成一种良好的理解的可能。视野框架方面提出了公共空间的愿景,它

7、的基本模式,它的目标,它从欧洲的高密度历史格局城市中转移演化到美国城市中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各个层面,如规划和法规的控制和引导的可能,法学和产权上的界定,管理的模式,空间的形态和设计,行为学和目标群需求,社会交往,环境质量控制,色彩和材料以及设计,气候,交往模式,街具和设施。方法上是针对具体的空间有大量的定量定性的研究和具体的观察和理解做基础。有具体的数字比较。具有说服力。大量的行政实践和设计实践中的例子和问题富有直接的借鉴性。如果阅读被允许看做是和作者的对话,如果你也多少考虑过类似问题,我是说你自己,你就会感觉到对面的人的力度。日期: 2013 年 05月 06 日 读书地点:图书馆读书

8、书名:设计结合自然作 者:(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出 版 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0读书内容(章、节):设计结合自然是麦克哈格的代表作,1971年获全美图书奖,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本书在很大意义上扩展了传统“规则”与“设计”的研究范围,将其提升至生态科学的高度,使这真正向着饮食多门综合性学科的方向发展。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精辟的论断,阐述了从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侵害的依赖关系、大自然演进的规律和人类认识的深化。作者提出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操作和分析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通过许多实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 、气候等问题均以生

9、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在我国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由“空间论”转向“环境论”,进而发展至“生态论”的今天,书中述解的许多理论观点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书中所介绍的环境规则与设计方法,依然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提供着鲜明的借鉴价值。本书对从事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学等学科学习与工作的人们是一本不可多得、历史弥新的参考书,同时,它也密切契合了当前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体动态,为我国实施和谐、生态、多元的城市环境设计与规划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平台。读后感: 一直坚信不疑人类的智能能够精确地分析土地的价值,能被称作政府和规划师的人

10、怎么能够明知建设会破坏土地而故意为之呢?原来他们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些唯利是图的小人天哪,小人要毁掉这个世界,不能允许!不学环境和规划的人也应该看看这本书,没有高深的专业词汇,没有教条的一二三四,与其说这是一本讲设计方法的书,还不如说这是一本拯救自然价值观的先锋小册子。 日期: 2013 年 05月 08日 读书地点:图书馆读书书名:都市生活作 者:博刚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8读书内容(章、节):本书是作者以亲身经历的都市生活编辑的。散文式的语言对纽约、北京、上海等地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都市生活进行评价和描写,文笔清新优美。读后感:第一次看到这个类型的书籍,在图书馆找

11、到也完全是属于偶然,这样的书,想必外行看不懂或者不愿意多看。或者是纯粹看个热闹。但偏偏编排的门类在当代文学的架上,所以大多的建筑系的学生不知道,也难怪看的人少。但若是内行或者象我这样算半个外行半个内行的学生来说的话,这本书就很难得了。简直是深入浅出的建筑随笔,让我们这些才一只脚踩进建筑的门槛里面的学生们窥见了建筑师们的所想所见。书中大量的京话,令人费解。日期: 2013 年 05月 09 日 读书地点:图书馆读书书名:不只中国木建筑作 者:赵广超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6-4-1读书内容(章、节): 不只中国木建筑提醒大家毋须在房屋和建筑设计之间画出一条界线,因为最

12、基本的房舍也会包含建筑艺术的精神和意义;“最高级的”建筑文化,也可以具有“平易”、闲适“的情调。 作者曾在法国接受教育,在香港院校执教东西方艺术设计多年,这一次利用了五年的课余时间,用带着感性的笔触,就一般被视为艰涩的传统建筑,写下16篇平易隽永的文章。本书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去接触中国文化,可读性很高。建筑艺术不应该是建筑学者、建筑历史家、甚至建筑专业者的专利品。所谓建筑设计(architecture)亦不应该像以往的观念,即只有“具有特殊意义的空间或结构”方可视为建筑设计,其他就只是“房子”不值一谈。“特殊”的含义,可解作“最高级”、“非一般”或“不寻常”的物料和技术应用。 不只中国木建筑提醒

13、大家毋须在房屋和建筑设计之间画出一条界线,因为最基本的房舍也会包含建筑艺术的精神和意义;“最高级的”建筑文化,也可以具有“平易”、闲适“的情调。 作者曾在法国接受教育,在香港院校执教东西方艺术设计多年,这一次利用了五年的课余时间,用带着感性的笔触,就一般被视为艰涩的传统建筑,写下16篇平易隽永的文章。本书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去接触中国文化,可读性很高。读后感: 木材对我们这个民族而言,太重要了,赵先生所言,“木”这个字代表着覆盖与支撑,它支撑起了我们民族的建筑,民族的文字:我们建筑工程需要木,需要“栋梁之材”;我们刻印书籍需要木,难免“灾梨祸枣”,它覆盖着我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定位:我们的意识形态

14、因为木,而“蒙阴受泽”,我们定位升华,无不期冀着“出谷迁乔”.读完释卷,我感到很幸福、很满足,为我们传统建筑的博大精深而幸福,同时也为自己能够欣赏到它的大美不言而满足,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丝伤感掠上心头。日期: 2013 年 05月 10 日 读书地点:图书馆读书书名:现代建筑作 者:(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里德出 版 社:辽宁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10读书内容(章、节):本书是对20世纪的建筑及其起源的一次全面审视,1980年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赞誉,从而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1985年本书再版时,作者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增添了新的内容。此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充,补充了最新的内容,并对当前特别重要的领域和论点进行了考察。本书的参考文献部分也经过重新审订和扩充。本书资料翔实,涵盖了自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丰富而精致的图片,令本书的阅读更加直观;客观而精到的论述,使现代建筑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线索变得清晰可循,建筑及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建筑与音乐、绘画、哲学的内在联系也更可感知。读后感: 对于建筑学的学生而言,这本书所能起到的作用几乎在于两个极端。 一方面,它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补足,他的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