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水土保持现实状况和计划调研汇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5357246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城区水土保持现实状况和计划调研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渭城区水土保持现实状况和计划调研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渭城区水土保持现实状况和计划调研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渭城区水土保持现实状况和计划调研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城区水土保持现实状况和计划调研汇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渭城区水土保持现实状况和计划调研汇报 我区地处XX市东郊,泾渭河汇流三角地带,属径渭河流域下、中游,总面积272km2(其中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全区流失面积,年侵蚀量万吨。建国五十年来,我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黄土台塬阶地治埋中,开展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大抓宝鸡峡灌区配套,修筑梯田,改旱坡地为水地等项工作,进行田、林、路、渠、井、站全方面计划,综合治理,全区共平整土地3000km2,建成宝鸡峡干、支、斗各级渠道1170条,抽水站23座,机井1164眼,池塘39座,计划并建成东西公路3条,南北公路3条,路旁栽植杨树,泡桐等树种,建成了田园化骨架工程,拦截了地面径流,降低了水土流失

2、;塬下冲积平原区水土保持工作关键任务是防洪,关键采取以下工程方法为主,林草方法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建国早期我区实施“因害设防、局部治理”的方案,渭河防洪工程标准不高,到八七年基础被洪水冲垮,八八年以后,我区河道治理进入较高标准的“统一计划、逐段治理”的新阶段,加宽培厚大堤25公里,砌石护岸公里,新修加固坝垛121座,为开发东郊滩涂,确保安全渡汛,健全我区南线交通网络,打开咸阳东大门发明了条件。我区水土流失类型关键是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冲积平原沿河地带有轻度重力侵快,表现为洪水季节河川两岸有倒塌、跨岸发生淹没和坍塌农田,此次调研我区冲积平原年侵蚀总量万吨,冲积平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吨/平方公里,

3、属不显著侵蚀。黄土台原区以水力侵蚀为主,方法为细沟状面蚀。在塬区表现为地表经流避高就低,逐步汇成小股水流在坡面冲击很多较均匀的小沟(深度和宽度均不超出20cm),经过耕作可恢复平整;在塬边表现为滑坡,窑面、土墙倒塌比较严重,因为我区降水年内分布不均,暴雨集中,强度大,塬面破碎,沟深坡陡,再加之土壤以黄土为主,质地疏松,和人工垦植的影响,塬区年侵蚀模数346吨/平方公里,年侵蚀总量万吨,属微度侵蚀。全区年侵蚀总量达万吨,平均流失深度,水土流失面积达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8。我区塬上塬面比较平坦,但阶地之间地势起伏较大,群众住宅集中,历次暴雨,坡水下流均出现不一样程度的灾难,塬下渭河阶地平原,

4、土地平整,属水土基础不流失区。解放前,渭河常常泛滥,解放后虽经治理,但从4996年间,渭河还出现灾难性洪水12次,每次洪水全部有不一样程度的破堤,崩地、伤人、毁房,同时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和威胁。水土流失不但带来以上危害,而且也降低了土壤肥力,影响了农作物产量,给下游地域带来了更多的泥沙,给我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原因。现在全区还有流失面积急需治理,分布在泾河流域的石安源、王村沟、芋子沟三个流域单元和渭河流域的蟒源东、蟒源西二个小流域单元,咸三支、东三支、东四支、抽水站、高干渠等水利设施从中穿过,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沛、坡地开发潜力较大,旧庄基地平整大有可为。水土保持

5、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开发战略西移这一历史难得机遇,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钅容基总理主要指示,全方面落实落实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变观念、理思绪、抓计划、订方法,切实搞好我区水土保持工作。在综合考虑我区气候、土壤、人口、劳力、资金、材料的基础上,在确保不停治理水土流失,改进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依据我区农业、林业、水利发展计划制订我区水土保持计划。提议分两期进行计划治理,一期大约投资万元,治理经河流域的石安源、王村沟、芋子沟三个小流域单元,修水平梯田2578km2;营造经济果林带1105km2,一期治理面积共;二期计划投资628万元,治理渭河流域的蟒塬东、蟒塬西两个流域单元,修水平梯田2198hm2,营造果林带942hm2,治理面积。估计项目实施后,可拦泥万方,蓄水万方,其中一期拦泥万方,蓄水万方;第二期拦泥万方,蓄水万方。将全方面改进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缓解农、林、牧三业用地矛盾,调整小气候,促进我区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