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12课《把耳朵叫醒》word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510917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12课《把耳朵叫醒》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12课《把耳朵叫醒》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12课《把耳朵叫醒》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12课《把耳朵叫醒》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12课《把耳朵叫醒》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12课《把耳朵叫醒》word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12课把耳朵叫醒word教案教学目标1. 借助词典读课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2. 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沃尔特迪斯尼获取创作灵感过程的关键语句,了解“米老鼠”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教学准备搜集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搜集米老鼠或其他迪斯尼公司创作的动画形象。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1. 展示课题把耳朵叫醒。2.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2. 讨论,说说课文的大意。(本文主要写了年轻画家沃尔特迪斯

2、尼在贫困潦倒的生活境况中善于倾听而获得艺术灵感,创作出米老鼠动画形象从而名躁全球,成为美国动画艺术片先驱的动人故事)3. 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贫困潦倒 赏识 入不敷出 颓然 灵感 相依为命 心安理得 难以言传 举步维艰 报酬 吓唬 彼此 坎坷 天赋 轮廓 蜚声世界 青睐 迷惘三、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 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因而成名的故事,也知道“米老鼠”的创作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请你再用心读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艰难的过程。提醒学生读书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句,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体验。2.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勾画。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3.

3、 集体讨论,说说自己找到的词语,概括“米老鼠”的创作过程。这一过程可概括为: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4. 请生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非常努力,但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3)“他想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

4、跳跃声。”“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瞧!倾听使年轻画家在普通的老鼠身上找到了爱。(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知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经历了那么多的举步

5、维艰,才有了这一刻的“灵光乍现”,又怎能说是“一瞬间”呢?(7)读课文的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8)通过学习,怎样理解“把耳朵叫醒”?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能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的灵感。四、拓展: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2.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附:板书12把耳朵叫醒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教学反思:附送:2021-2022年六年级上册第12课秋天的怀念word教

6、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我”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1、整体感知: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

7、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2、激发情感: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1、画一画。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2、想一想。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说一说。再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

8、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4、议一议。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

9、么样的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三、重点择读,深情感悟。在学生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四、入情入境,实情表达。1、诉说心声。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2、笔尖生情。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巧妙地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或者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从而使文道得到统一。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默读课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