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翻译-日薪上万的“翻译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476571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声翻译-日薪上万的“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同声翻译-日薪上万的“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同声翻译-日薪上万的“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同声翻译-日薪上万的“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同声翻译-日薪上万的“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声翻译-日薪上万的“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声翻译-日薪上万的“翻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声翻译:日薪上万的“翻译之王”日本大地震和利比亚局势的电视直播中,他们精准的同步口译让人们感受到了新闻现场的心跳。这些“翻译王冠上的明珠”同时也是“收入金字塔”的塔尖同声传译,也被叫做“同声翻译”,简称“同传”,是口译的一种,属口译金字塔结构中 的塔尖地位。同声传译的特点是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译者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平均间隔三至四秒, 最多达到十几秒。有人开玩笑道,同传译员恐怕是世界上最善于一心二用的人,足见这个行 业对人员素质要求之高。同声传译不仅是在电视直播上,在各种国际性交流会议的现场,也需要高质量的同声传 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立在德国纽伦堡的国际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时,首次采用

2、同声翻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采用同声翻译。如今,同声传译已经是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目前,世界上 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 同声传译的方式。同声传译素有“金字塔塔尖”和“翻译王冠上的明珠”的美称。众多的赞誉反而给它蒙 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它究竟是一份怎样的工作?高收入:一两天能挣上万元北京目前付给同声翻译的报酬一般是每天4000 元人民币,这是每组三人的平均所得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独立完成翻译任务,最高的可以达到每天一万元以上。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4 年发布的“非全日制就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表中列 出的54 种行业里,同声传译以每小时最高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拔得头

3、筹,而小语种的同声 传译(西、法、德语)甚至高达 8000 元/半天。而如今,因为人才稀缺,这个价格只涨不跌。 “同声传译员一天的薪水相当于一个白领一个月的收入,他们一天能挣五六千。 ”新东方 的老师们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同声传译员于洋告诉记者,他们参加一天会议的薪酬是 5000 元人民币,而有的会议薪酬则会更高。会议繁忙的时候,比如37月和912月往往日程 都会排得很满,有的会议都需要提前一个多月预订。“优秀的译员在会议高峰的时候月收入 可以达到4 万元甚至更高,所以对于优秀译员年收入50 万或者更多也不足为奇。 ”于洋说。对于外界传言说同声翻译的报酬高达每小时三四千美元,有多年同声传

4、译经历,还曾经 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担任过翻译的卢嘉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表示没有这么多,但他坦言 这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就拿北京来说,目前付给同声翻译的报酬一般是每天4000 元人民 币,这是每组三人的平均所得,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独立完成翻译任务,最高的可以达到每天 一万元以上。时间的计算按照8小时工作日进行,从会议开始到四个小时算半天,四个小时 以上到八个小时算一天。此外,客户将支付同声翻译的食宿费用、机票费用、地面交通费用 和其他有关费用,总的说来,收入很可观。 ”高门槛:想当“同传”难上加难同声传译之所以能拿到绝对的高薪是因为人才少。同声传译人才之所以少,是因为“难”,想当“同传”,太难

5、了。于洋在上海、厦门、深圳、青岛等城市都去做过同传。在同记者交谈的一个小时里他就 接到3个会议的邀请,但是由于时间冲突,最终只能接受了其中一个会议。许多企业或组织 拿着高薪四处寻觅优秀的同声传译人才,却往往很难得到满足。有资格加入“同传”学习的首要条件是通过高级翻译资格考试,然后加试“同传”,通 过后才算入门。而实际上,能通过初级翻译资格考试就已经相当于英语专业八级水平了,从 目前进行过的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超过 10%,而通过高级翻译资格的更是凤毛麟角,口 译的“同传”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选优,可以说已经是登峰造极了。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

6、员 总共也就2000 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30 人左右,至 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一片空 白。北京语言大学负责同声传译教学的吴小璀老师告诉记者,北京语言大学的同传专业每年 只招收15 名研究生,他们的课程设置也非常精心。“首先从母语开始锻炼,跟着新闻联播跟 读,然后练习其他语言的跟读,每天坚持15 分钟以上,而且保证不错1 个字;然后练习翻 译,这个过程贯穿3个学期。 ”吴老师把三个学期的具体过程展示给记者,第一学期给原 稿看,翻译出来,然后进入翻译箱,训练翻译,用词造句和发音都进行调整;第二学

7、期训练 快速反应,此时老师不提供原稿,同学们过目了就进入翻译箱听声音进行翻译;第三学期没 有原稿和译文,按照采访或者讨论的模式发言,同学直接翻译。“这样的训练过程是日本权 威机构总结出来的,对提高同学的能力非常有效。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告诉记者,即使这么苛刻的要求,这么地优中选优,读同声传译 的研究生毕业后,能从事同声传译工作的并不多。“进入同声传译的门槛相当高,不是你读 了研究生接受了相关培训或者考了同传的证书,就可以进入行业了”。于洋告诉记者,“公司或者客户在选择同声传译员时相当看重其参加过的会议经验,如果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没有经验的译员,几乎没有踏入同传圈子的资本。 ”除了具备成熟的

8、会议经验之外,进入同传行业还需要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吴小璀老师非 常认同这一点。“进入同传一定要有人带。 ”高压力:其实还是个体力活一场同传下来,感觉自己像刚跑完800 米测试一样,有种脱水的感觉,体力透支。她甚 至要靠跳肚皮舞减压。王茜是一位已经从事多年翻译工作的女孩,从2003 年开始做同声传译工作。她告诉记 者,一场同声传译通常都是两三个人一组搭档完成,每工作20 分钟就要换人,这是因为同 声翻译是一项精神压力极大的工作,在翻译过程中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 组织语言,口齿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有人曾做过实验,做同传连续超过20 分钟人就有些失常了,如果工作时间太长人就 要疯

9、掉了。你可以试试跟着电视上播音员连续复述20 分钟,看看是什么感觉,更何况还是 翻译外语,”她说,“有时候碰上自己身体状态不是很好的时候,一场同传下来,我感觉自己 像刚跑完800米测试一样,有种脱水的感觉,体力相当透支。 ”同声传译一句话翻译完,一般与原话说完仅隔3 秒钟,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同声传译 时,戴着耳机的同声传译员紧盯发言者的口形,凝神细听讲话内容,还要进行笔录,要在瞬 间译成汉语,传递给戴耳机的听众。耳听、眼看、手记、嘴说几乎在同一时间进行,同声传 译员有时被戏称为“精神分裂者”。王茜说,她有一种“很好的方式”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那就是在一家餐厅表演中跳肚 皮舞,这也算是她的一个

10、业余爱好。同传”必须是“杂家”同声传译不仅对同传人在语言上有极高的要求,也要求同传人具有非常广阔的知识面。因为国际会议的内容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今天是政治,明天可能就是经济,后天则可能 是医疗,如果对这些专业没有涉猎,那就可能听不懂专业术语,翻译好就成空谈了。做了两年多同传的王茜觉得给政治人物翻译最容易,因为不会涉及很多专业方面的知 识,给科学家做同传是最难的,因为不光是专业领域的很多内容,而且他们有自己的逻辑 他们的思路有时候和普通人不太一样,这对同传翻译是有很大影响的。而给有口音的科学家 做同传则更是难上加难。王茜说,有一次给一对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兄弟做同传,他们是研究化学助燃剂的,一个 是因

11、为澳大利亚英语的口音非常怪,一个是演讲跳跃性很强,同声传译的时候让听众摸不着 头脑。何文丽老师已经出色地完成过数十场各类会议同声传译。这个温文尔雅又聪明能干的英 语老师二十年前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但在 9 年前才开始因为奥运会与同声传译结缘。 2000 年,何文丽在悉尼大学读翻译专业时,为悉尼奥运会做过翻译志愿者。在半年多的奥 运会筹备期间,她和队友们几乎每天不是在做同声传译就是在为同声传译做准备。这一经历 为她日后从事同声传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做好会议同传,我和队友做了大量的 准备工作。大会工作人员将每个与会者以前的发言资料的录音拿给我们,我们就对着一大堆 音频资料反复听,直到熟

12、悉了每个发言人的演讲风格和主要观点。这样在正式做同传时,翻 译的效率和准确率才能有保障。为了一场几个小时的会议,我们准备了两个多月。做同声传 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偷懒不得。 ”不是“青春饭”,经验最值钱同声传译无疑需要惊人的记忆能力、闪电般的思维、快速的反映能力和充沛的体力,所 以一般人认为这是属于年轻人的事业,是“青春饭”。其实不然。同传不仅需要上述能力,更需要身经百战、愈战愈能的经验积累。心理素质的提高、能 力的增强、现场的适应力等都需要时间的磨练。据行家介绍,目前,国际上的“同传大腕” 基本上都在40 岁以上;而且,同传不受年龄限制,有些联合国退休译员,七八十岁了,依 然出色。现在国内做得最好的同传就是40 多岁的“老人”。王茜自己也觉得现在相对于刚出道那 几年,虽然记忆力有所下降,但信心更足,有把握翻译得更好,因为经历得多了,很多场面 都见过了,遇到突发事件也知道如何处理。她举例说,去年她在给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演讲做 同声传译时,教授突然读了一段英文版的孙子兵法,如果没有经验肯定傻掉了,因为没 看过书根本没法翻译,不过她以前遇到过类似情况,于是不慌不忙地说道:“这是一段英文 版的孙子兵法,估计教授先生会用中文再读一遍。 ”果然,教授用中文读了一遍,使她 免受尴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