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丽水黎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4678053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87 大小:3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丽水黎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2018-2019年丽水黎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2018-2019年丽水黎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7页
2018-2019年丽水黎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7页
2018-2019年丽水黎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丽水黎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丽水黎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1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丽水黎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 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 1 题:文言文阅读,完成4 7 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2、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英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

3、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4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5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 师说以贻之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其下圣人也远矣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分)(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5分)第2题: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完 成8-1 1题。(共1 5分)放 鹤 亭 记 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

5、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偻东山而归,故 名 之 曰 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 其 为 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 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 公 作 酒诰,卫 武 公 作 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 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

6、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日: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 易 诗人以比贤人君

7、子酒者B.升高而望,得异境焉C.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乎卫武公作 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山人欣然而笑曰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1 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第五自然段中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这表面上是招鹤,实则表达了苏轼虽羡慕隐居之乐,但仍眷恋仕途的情感。1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6 分)(1)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2)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第3 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完成4 6 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9、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锲而舍之锲:雕刻D.圣心备,同fT y L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快,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C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译: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鳍鱼

10、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不专一的缘故。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第 4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0 1 2 题。(1 6 分)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

11、,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万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

12、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 流 涕 谏 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叙曰:“何为乃尔?阜 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

13、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等结谋。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 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选 自 三 国 志 卷二十五1 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了

14、杨岳,并杀了刺史、太守。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讨伐马超,最后夺取冀城,逼走马超。D.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马超袭击历城,姜叙的母亲被抓。但她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1 1 .文中有哪些内容表现了杨阜的远见卓识?请简要概括。(4分)1 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 分)(2)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3 分)(3)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3 分)第 5 题:第 6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9 题。(第 5-8 题各3 分,第 9 题 1

15、0 分,共 2 2分。)劝 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敕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

1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不 复 挺 者 挺:直。B.声非加疾也 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C.而闻者彰 彰:清楚。D.假舆马者 假:驾驶。6 .下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取之于蓝B.糅以为轮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斧斤以时入山林C.而见者远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风雨兴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篇用“君子日 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己”,使观点更具权威性。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