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东宝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4677154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96 大小:34.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东宝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2018-2019年东宝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2018-2019年东宝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2018-2019年东宝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2018-2019年东宝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东宝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东宝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东宝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0 1 3题。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僮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

2、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 士 少 举 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蜩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泉,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

3、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节选自 欧阳文忠公集)1 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C.悉散以蜩乡里 蜩:周济 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1 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以一布衣终于

4、家 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因不复仕进出谷万斛以梁 厚遗以遣之 为之罢市三日A.B.C.D.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1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每

5、题4分,共1 2分)(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第2题: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4 7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 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瑁布衣时与甫善,时培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瑁兵败于陈涛斜

6、。明年春,瑁罢相。甫上疏言危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瑁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

7、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 选 自 旧唐书?杜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棹舟迎甫而还B.玄宗奇之,召试文章为奇妙C.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夜里D.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出过错棹:用桨划奇:认宵:在过:指5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3分)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甫自京师宵

8、遁赴河西贬培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A.B.C.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B.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C.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瑁就有深交,所以在房反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7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4分)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3分)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3分)第4题: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5 8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10、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惜其用武而不不终也 其可怪也欤C.齐人勿附于秦 师不必贤于弟子 D.洎牧以谗诛至丹以荆卿为计6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意有所极

11、,梦亦同趣。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可谓智力孤危思厥先祖父B.肴核既尽,杯 盘 狼 籍 战 败 而 亡,诚不得已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8.从句式特征看,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洎牧以谗诛第 5题:第 6题:第 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 1 1 4 题。(1 9 分)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12、,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

13、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B.鲍叔遂进管仲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游:游玩,游览。进:推荐,进献。既:既然。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不贤,没有才能1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C.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师不必贤于弟子D.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之贤的一组是()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管仲既用,任

14、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A.B.C.D.1 4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译:(3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译:(3分)_ _ _ _ _ _ _ _ _ _

15、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4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6、第8 题:第 9 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 9 题。(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二)嗟 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