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454672742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93 大小:3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3页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3页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3页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3页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1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无锡东方国际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第2题:古代诗文阅读(34分)楚义帝论(清)查礼天下事未有成一事建一勋而出自迂生腐儒之手者。况天下之大,帝王之重,又当干戈纷扰群雄角鹿之秋哉!苏子瞻论楚帝曰:“天下之贤主也。”以予观之,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安在其为贤也?宋义者,战国游士之流也。一言偶中,未必其遂能知兵也;乃骤加以“卿子冠军”之名,委以三军之重,而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二人之不相戕杀者,未之有也。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义之不能杀羽,而羽之能杀义,亦事之易知

2、者也。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杀义尔。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然是固不可以遣羽,而亦不可以遣沛公。自古无因人成事之帝王也。义帝为怀王孙,固楚民之所望,而楚之不祀久矣;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为诸侯王之长,斯亦奇矣。又欲不烦一手足之劳,俨然为群雄之主焉;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沛公入关,则羽必怒而图沛公;怒而图沛公,则沛公不能当羽,沛公必败,羽必胜;羽胜,则羽之气横,而义帝益不能制之也。夫秦虽强,易 与(对付)也。彼虐用其民既甚,其民皆有父兄之痛焉;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为义帝计,惟遣一将以救

3、赵,而亲率诸将以击秦,数始皇、二世之罪,受子婴之降,除秦之法,与民休息。秦地百二山河,天下莫强焉。楚虽大,僻在东南,其形势非关中比。因秦之规以定都焉。封项羽、沛公各以大国,封诸侯之有功者以小国,又封五国子孙之贤者,以无绝其先祀。当是时,天下固义帝之天下也,虽项羽之暴,何足忌哉!羽与沛公,固皆我之佐命臣尔。惟前既有以失羽之心,而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而天下之势去矣。乃欲端拱安座,用人之劳而享其逸,不亦缪乎!吾故曰: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当干戈纷扰群雄角鹿之秋哉B.又以轻急暴戾

4、之项羽,使为之属C.数始皇、二世之罪D.怒而图沛公,则沛公不能当羽秋:秋天属:部属数:列举图:谋取,希望得到1 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义帝行事“特一迂生腐儒”的 一 组 是()委(宋义)以三军之重属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A.B.D.1 1、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C.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一反前人对楚义帝的评价,旗帜鲜明地指出义帝不过是一个迂生腐儒,绝对成就不了帝王之业。B.义帝虽然为怀王之孙,但目前他不过是一个民间牧羊儿,因此义帝的失误还表现在没有亲自率领诸将击秦。C.文章主要论述楚义帝用

5、人不当的的错误,不该重用战国游士之流的宋义,入关之命应交付项羽,不该交付刘邦。D.作 者 设 想:在当时形势之下,义帝若能亲率大军攻秦,完全可以取胜,而项羽刘邦都会成为自己的佐命之臣。1 2、把下列文言文中画线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3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3分)(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分)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9 1 2题。(1 7分)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日:“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

6、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日:“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 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跟日:“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日:“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

7、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日:“壮 士!能复饮乎?”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 下 皆 叛 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 选 自 鸿门宴)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 是()(3 分)A.若属皆且为所虏 属:下属B.目眦尽裂 眦:

8、眼眶C.则与斗卮酒 与:给D.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樊哙侧其盾以撞B.劳苦而功高如此吾其还也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C.欲诛有功之人D.窃为大王不取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 1.翻译下列语句。(8分)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分)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译文:_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4分)译文:_1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B.范增老谋深算,富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之囚

9、。C.项伯同项庄一起舞剑,并借机掩护刘邦,项羽对此不加制止,失去了一次杀死刘邦的良机。D.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樊哙闯帐”这一情节,表现樊哙勇猛豪壮而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第4题:阅 读 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 成69题(共1 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 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

10、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于其身也,则耻

11、师焉,惑矣!假:借助,凭借耻:以为耻D.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族:家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尝践而望矣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其皆出于此乎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劝学选段运用比喻论证说理,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

12、而且觉得可信。B.劝学选段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批判态度。第5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完成78题。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

13、之学也,以为禽牍。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瀚(X i 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游必就土,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注: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人之学也/不 乎 耳/出 乎 口/口 耳 之 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B小人之学也/不 乎 耳/出 乎 口/口

14、 耳 之 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C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D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2)故君子游必就土,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第6题:阅读下文,完成第8 1 1题。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日:“无它财,愿以身

15、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日:“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屐,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日:“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日:“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编,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日:“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日:“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日德曜

16、,名孟光。居有顷,妻日:“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日:“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虎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日:“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日:“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愿以身居作 居作:作佣人B .鸿并绝不娶 并:一起C.简斥数妇 简:挑选D.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择:抛弃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3 分)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居尻下,为人赁舂 七日而鸿不答 鸿潜闭著书十余篇A.B.C.D.1 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