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4668420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物理14.如图,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的木板正沿着固定斜面匀速下滑,现在木板上再轻放一小木块,则小木块在放上去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木板( )。A仍匀速下滑B匀减速下滑C匀加速下滑D不能确定sj.fjjy.org15.如图,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单色光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B在玻璃砖中,a光的速度大于b光的速度Ca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小于b光在真空中的波长D以同一入射角从某介质射入空气,若a光恰发生全反射,则b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16.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

2、2日1点30分发射升空后,成功进入近地点高度约为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为37万公里的椭圆形地月转移轨道。在落月之前,嫦娥三号共需要通过包括轨道修正、减速制动和绕月变轨在内的3个关键环节的“考核”。当嫦娥三号第一次近月制动后进入距月球表面高度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然后再通过变轨进入15公里100公里的椭圆轨道,最后嫦娥三号将从高度约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动力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三号在100公里环月圆轨道的周期比15公里100公里的椭圆轨道的周期大B嫦娥三号在100公里环月圆轨道变为15公里100公里的椭圆轨道需开动发动机加速C若已知嫦娥三号在100公里环月圆轨道的周期和引力常

3、量,可求出月球质量D嫦娥三号在15公里10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近月点与远月点的速度比为20:317.空间有一沿x轴分布的电场,其电势随x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和-x1两点的电势相等Bx1点的电场强度比x3点电场强度小C一正电荷沿x轴从x1点移动到-x1点,电势能一直增大D一负电荷沿x轴从x1点移动到x3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18.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有一直径为L的圆形线圈,空间有竖直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宽度为2L,线圈以垂直磁场边界的初速度V0进入磁场且最终离开。则线圈在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同B线圈速度的

4、变化量相同C线圈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相反D线圈中产生的热量相等19.如图,一质量为m的小石块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上与圆心等高处A静止释放,经时间t下滑到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压力为2mg,此后水平飞出恰好垂直击中倾角为=30度的斜面,空气阻力不计。则下列有关石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A到B平均速度为R/2tB石块在圆弧轨道上运动时先超重后失重C石块在圆弧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为mgR/4D石块从圆弧轨道飞出到击中斜面的时间为20.氢原子由原子核和一个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子运动的半径可以变化,且沿不同的轨道运动时原子具有的能量不同(原子能量为电子动能

5、与原子电势能之和)。现有一氢原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其核外电子从半径为R1的轨道跃迁到半径为R2的轨道上。若已知氢原子电势能(e为电子的电量)则( )。A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了B核外电子的动能减小了C氢原子吸收的能量等于D氢原子吸收的能量等于21.(18分).(8分)如图为“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钩码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300g。实验中用钩码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绳对小车拉力的大小。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安装实验装置; 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 计算小车的动能增量和对应细绳拉力做的功,判断两者是否相等(1)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绳与木板平行B

6、 为消除阻力的影响,应使木板右端适当倾斜C 在质量为10g、50g、80g的三种钩码中,挑选质量为80g的钩码挂在挂钩P上最为合理D 先释放小车,然后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2) 在多次重复试验得到的纸带中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测量如图,打点周期为T,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用题中的有关字母写出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3) 写出两条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 ; .(10分)一电压表的量程标定不准确,某同学利用图示电路测量该电压表的实际量程Um。所用器材有:量程标定为3V的不准确的电压表V1,内阻r1=3K;量程标定为15.0V的标准电压表V2;标准电阻R0,阻值为9k;滑动变阻器R,总阻值为20.0;电

7、源E,电动势为18.0V,内阻很小;开关S;导线若干。并回答下列问题:(1) 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2) 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应滑至 端。(填a或b)(3) 开关S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V1满偏;若此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则V1的量程为 。 (4) 若测量时电压表V1未调到满偏,两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从图中读出V1的示数U1= ,V2的示数U2= ;由读出的数据计算Um=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2.(14分)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

8、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5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关闭动力系统后滑行距离为900m,飞机的质量为2.0104kg。假设航母始终静止且飞机所受阻力恒定(阻力不包括阻拦索的拉力)。取g=10m/s2,求:(1) 飞机着舰到停止的总位移;(2) 当阻拦索的夹角为106时阻拦索的拉力(sin53=0.8,cos53=0.6);(3) 阻拦索对飞机做的功。23.(16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Oxy中,x轴上方有垂直纸面向外的

9、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x轴下方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图中M、N两坐标分别为M(0,)、N(,0)。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由第三象限中的某点P(图中未画出)沿x轴正方向射出,该粒子能一直沿P、O、M、N四点围成的闭合图形做周期性运动,粒子重力不计。求:(1)该粒子到达O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3)该粒子的运动周期T。24.(20分)如图,在水平面上有一弹簧,其左端与墙壁相连,O点为弹簧原长位置,O点左侧水平面光滑。水平段OP长L=1m,P点右侧一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皮带轮与水平面在p点平滑连接,皮带轮逆时针转动,速度为3m/s。一质量为1kg可视为质点

10、的物块A压缩弹簧(与弹簧不连接),弹性势能=9J,物块与OP段动摩擦因素1=0.1;另一与A完全相同的物块B停在P点,B与皮带轮的摩擦因素,皮带轮足够长。A与B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且碰撞事件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现释放A,求:(1)物块A与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2)A、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B运动的时间;(3)A、B碰撞的次数。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参考答案14.B 15.C 16.A 17.D 18.B 19.D 20.C21. .(1)AB(3分若只答对1个得2分)(2) (3分)(3)长度测量的误差;用mg代替绳子的拉力等(答案合理皆可)(2分).(1)图略 (3分)

11、(2)a (1分) (3)U2/4(2分) (4)2.50V (1分) 12.0V(1分) 3.60V(2分)22.解:(1)由v-t图像可知,总位移x=105m (3分) (2)设飞机所受阻力为f,由动能定理得: (2分) 解得: (1分) 当有阻拦索时设飞机加速度大小为,阻拦索拉力为,由v-t图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1分) (2分)联立上式并带入数据得: (1分)(3)设阻拦系统对飞机做的功为,飞机匀减速的位移为,由动能定理sj.fjjy.org (2分)解得: (2分)sj.fjjy.org23.解:(1)由题意可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设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粒子到达O点

12、时速度的大小为v,与x轴正向的夹角为,由几何知识 (1分) (1分)解得: (1分)由牛顿第二定律: (2分)解得: (1分)(2)粒子在电场中沿抛物线运动,加速度竖直向上设大小为a,粒子由N运动到O时间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sj.fjjy.org (1分) (1分) (2分)联立上式得: (2分)(3)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 (1分) (1分) (2分)24.解:(1)设物块质量为m,A与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为,由动能定理: (2分)解得:=4m/s (1分) (2)设A、B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2分) (1分)解得:=0,=4m/s (1分)

13、 碰后B沿皮带轮向上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设为,由牛顿第二定律:/s2 (2分) 运动的时间 (1分) 位移(1分) 此后B开始反向加速,加速度仍为,速度与皮带轮速度相等时匀速,设加速时间为,位移为,匀速时间为sj.fjjy.org (1分) (1分) (1分)A、 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B运动的时间(1分) (3)B与A第二次碰撞,两者速度再次互换,此后A向左运动再返回与B碰撞,B沿皮带轮向上运动再原速返回,重复这一过程直至两者不再碰撞。每一次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设第二次碰撞后重复的过程数为n,则:(2分) 解得:n=2.25 (2分) 故两者碰撞的次数为6次 (1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