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罗霄山片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457271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章县罗霄山片区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宜章县罗霄山片区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宜章县罗霄山片区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宜章县罗霄山片区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宜章县罗霄山片区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章县罗霄山片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章县罗霄山片区(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章县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初稿宜章县扶贫开发攻坚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二年五月目 录序 言1第一章 基本情况2第一节 规划范围2第二节 自然资源条件2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3第四节 贫困状况5第五节 发展机遇5第六节 重大意义7第二章 总体要求8第一节 指导思想8第二节 基本原则8第三节 战略定位9第四节 发展目标11第三章 空间布局13第一节 功能分区13第二节 空间结构14第三节 城镇布局15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16第一节 交通16第二节 水利18第三节 能源21第四节 通信和信息化22第五节 城市基础设施23第五章 产业发展25第一节 特色农业2

2、5第二节 旅游业30第三节加工制造业32第四节 现代服务业34第五节 民族文化产业36第六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协作发展37第七节产业化扶贫39第六章 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39第一节 小城镇与村庄建设45第二节 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49第三节 改善人居环境52第七章 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52第一节 扩大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53第二节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54第八章 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55第一节 教育55第二节 医疗卫生57第三节 科技文化体育60第四节 社会保障61第五节 社会管理62第九章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63第一节 重要生态功能区63第二节生态建设65第三节环境保护67第四

3、节 防灾减灾68第十章 改革创新70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70第二节 扶贫机制创新71第三节 区域协作机制创新71第十一章 政策支持73第一节 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73第二节 投资政策74第三节 土地政策75第四节 生态补偿政策76第五节 社会帮扶政策77第六节 特殊扶持群体和扶持措施78第七节 重大政策和项目贫困影响评估81第十二章 组织实施81序 言 宜章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地处湘赣粤省际交汇地带,集革命老区、湘赣苏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省际边界山区于一体,是湘赣粤山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经济协作区。宜章山地多耕地少,地质和自然条件差,少数民族(瑶族)居住分散,贫困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滞后,

4、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办201110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办201046号)、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办20117号)、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湘发20125号)的要求,结合宜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围绕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总体框架,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把扶贫攻坚与跨区域协同发展有机衔接起来,明确了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宜章

5、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第一章 基本情况第一节 规划范围本规划区域范围依据连片特困地区划分标准及区域经济历史沿革划定,涵盖宜章县域11个镇16个乡(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为22个乡镇),347个行政村,18个社区(居委会),2566个村民小组。全县土地总面积2142.7平方公里,总人口61.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74万人,占总人口的75.99%。全县范围内多民族聚居,有汉、瑶等21个民族成份,常住少数民族人口16187人。规划中涉及旅游、交通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内容延伸至宜章县域外。第二节 自然资源条件地理交通。宜章位于东经1123735至1132

6、029、北纬245338至254153之间,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71公里。处于湘赣粤省际交汇地带,是罗霄山片区西南部通道口。史称“楚粤之孔道”,今为湖南南大门、湘粤对接第一站,省际边界线长达287.02公里,北距长沙385公里,南距广州364公里,东距赣州266公里。武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及其复线、107国道、324省道、厦蓉高速、宜凤高速等国省干线贯穿境内,铁路干线里程39.72公里,设白石渡四级客货运站。公路线路里程1366.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3.1公里。 土地条件。属山岭重丘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山地多平地少,地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点,山地面积占72.2%,

7、耕地面积27.84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7.62千公顷,旱土面积10.22千公顷,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效灌溉面积18.62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6.9%。境内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等呈阶梯分布。气候资源。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日照数1603.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426.9毫米,平均蒸发量1505.8毫米,无霜期292天,适宜多种林木和农作物生长。但“春干、夏洪、秋旱、冬冻”季节性气候特征明显,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冰雹和冰冻等自然灾害交织影响。地表水资源总量20.13亿立方米,年可供利用的地下水总量大于4259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

8、量17.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2.1万千瓦,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和工程性缺水严重。煤、钨、锡、萤石、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可供开发矿产资源9类36种,是全国有色金属之乡、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大县之一,但矿产资源开发以原矿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生态生物。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境内有大小河流276条,其中一、二级支流6条,为珠江、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两江”源头,珠江流域面积占94%。森林总面积101.4千公顷,森林蓄积量34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94%。境内有花植物达1500多种,野生木本植物102科800多种,草本植物中常见的有72科184种,昆虫有89科

9、619种,野生动物93种。莽山烙铁头蛇、虎、猴、穿山甲、野生铁杉、雪松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达10多种,其中莽山烙铁头蛇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为极危。历史人文。宜章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建县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已有1395年历史。是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和首义地,历史文化古迹20余处。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和湖南八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邓中夏故居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区,拥有地球同纬度保护最好的一片原始次森林和南国动植物基因库

10、美称,是全国首批14个自然景观区之一。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经济发展。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3亿元,是2000年的2.76倍,年均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为22.05:56.54:21.41,一产业不强,二产业不优,三产业不快等问题较为明显。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8.22亿元,贷款余额23.64亿元,存贷比为30.2%,比央行规定商业银行的最高限额低44.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对本地经济支持度不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8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7元,城市化率3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7

11、1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7.4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宜凤高速、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影视文化城、宜章大道、省道324线改造、厦蓉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复线等一批重大建成和在建项目,为科学发展构筑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取得进步。实有学校282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5.2%,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66%,0-3岁婴幼儿入园率25%,职业教育入学率30%,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医疗卫生不断发展。片区医疗卫生机构583个,卫生技术人员2457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902 张,每万人拥有

12、床位30.9张。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参合人员46.27万人,参合率95%。城乡居民保障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56%。乡镇敬老院16所,2.34万人享受农村低保。民族文化。片区民族融合和文化开放程度高,内外交流不存在语言文化障碍,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瑶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宜章夜故事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莽山瑶族盘王节、一六水北岸龙舞、碕石爬竿狮子被收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四节 贫困状况

13、贫困程度。宜章县集“老、少、边、穷”于一体,县域经济整体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科学发展任务重。据湖南省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2007-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896元、2416元、2477元,在湖南省123个县中排倒数第35、23、21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453元、504元、564元,在湖南省123个县中排倒数第40、38、38位;人平GDP分别为9079元、10217元、10292元,在湖南省123个县中排倒数第33、32、27位。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57元,仅为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622元的47.26%,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的44.89%。农民人均纯收入在

14、1200元以下的有1.5774万户6.3096万人,占贫困人口总量的20.01%;1200-1500元的有2.3073万户9.4598万人,占贫困人口总量的30%;1500-1800元的有2.4448万户9.5346万人,占贫困人口总量的30.24%;1800-2300元的有1.5068万户6.2274万人,占贫困人口总量的19.75%。全县有贫困村120个、农村贫困户7.8363万户、贫困人口31.5314 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6%。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东部石漠化干旱区、西部采煤沉陷区、南部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高寒山区。制约因素。宜章自然条件恶劣,基础条件差,抗击自然灾害

15、能力弱,返贫率高。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濒发。宜章县境内山体多,山势陡峭,沟谷河流遍布,又属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分布广,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剧增,是崩塌、滑坡、洪涝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多发地。到2010年,宜章县水土流失面积达557.1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5.9%。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宜章县发生特大旱灾、洪灾、冰灾等自然灾害38次。特别是2006年受超强台风“碧利斯”、“格美”,2007年受超强台风“圣帕”影响,连续两年三次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2008年12月遭受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先后导致6.5万人返贫。位处省际交界边缘,受辐射带动作用少。宜章地处湘、粤、赣三省市交界处,省际边境线长达287.02公里,距省会长沙市385公里、广东省广州市364公里、江西省赣州市266公里,大中城市经济圈对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