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和情绪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4572337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机和情绪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动机和情绪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动机和情绪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动机和情绪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动机和情绪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机和情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机和情绪(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概念,掌握动机理论飞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 的种类,把握动机和情绪情感的作用。本章重点:1. 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2. 动机的种类3. 社会性动机4. 动机理论5. 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6. 情绪情感的表达7. 情绪情感的功能本章难点:1.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2.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3. 动机理论4. 情绪情感与动机的关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动机与行为一、动机的定义二、动机的产生三、动机的种类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一、交往动机二、成就动机三、工作动机第三节 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三、认知与期待理论第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一、情绪情感的定义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三、情绪情感的种类四、情绪情感的表达第五节情绪情感的功能一、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二、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三、考核知识点(一)动机的概念与特征(二)动机的产生与作用(三)动机的种类(四)社会性动机(五)动机理论(六)情绪情感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七)情绪情感的种类(八)情绪情感的表达(九)情结情感的作用四、考核要求(一)动机与行为识记:动机、需要、诱因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应用: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二)社会性动机识记:交往

3、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领会:成就动机的成分,工作动机理论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三)动机理论识记:本能理论、匮乏动机、成长动机、认知与期待理论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应用: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四)情绪情感的概念识记:情绪情感、心境、应激领会: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表达的方式应用: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五)情绪情感的功能应用: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第一节动机与行为一、动机的定义(一)动机的概念什么是动机呢?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心理学家一般把 动机定

4、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 内在动力。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入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 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 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如好朋友们经常在一 起玩、学习,但友谊行为背后的交往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二)动机的功能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 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 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生

5、理的需求产生的 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获得满足。2. 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例如,在成就动机支配下的 人会积极的学习,主动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做。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相同,这就 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例如,同样是努力学习,有些孩子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赏, 并不十分在意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而有些孩子则是对所学的内容本身有浓厚的兴趣。由于 动机的不同,导致了行为目标的差异性。3. 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也随之愈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 有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存在了,但

6、只要动机仍然存在,行为就不会 完全避免,它只不过是以别的形式存在,如由外显行为改为内潜行为。二、动机的产生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需要一旦产生、 就成为一种刺激,人们便会想方设法采取某种行为以寻求满足,消除不平衡状态。当一个人渴 了的时候,体内便会出现一系列与渴有关的生理不平衡状态,在这种不平衡状态的驱使下,这 个人会四处寻找解渴的东西。此时,内在的生理需求成了他寻求解渴物品这一行为的直接推动 力量。所以,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

7、产生的。除了有机体内部的需要外,外在的环境刺激也可能成为行为的驱动力量。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 的诱因。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剌激物。 在一般情况下,诱因作为一种外在剌激物,能够吸引有机体的活动方向,有助于他寻求需要的 满足。如口渴的人急于寻求一个解渴的水源,有水源的地方便作为一个诱因存在,引导着口渴 的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来满足自身的需要。有些情况下,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 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如色香味俱佳的食物可能会使一个本来并不饿的 人产生尝一口的想法。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

8、内部原因;诱因 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剌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所以,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 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三、动机的种类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的生理的需要,也有社会和文化的需要。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 满足时,相应的动机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各种活动的动机。依据不 同的标准,可以将动机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 生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

9、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它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 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饥、渴、缺氧、母性、性欲、排泄、 疼痛等,这些都是保证有机体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生理性动机。生理性需要得到满足后,相 应的生理性动机水平便趋于下降。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们曾用动物做一实验来验证不同 驱力的相对强度。实验者设计了一种障碍箱,把有动机的老鼠和假定的动机物用电栅分开,老 鼠必须忍受一定强度的电击才能通过栅栏以获取食物、水、性或子嗣。结果表明,母老鼠忍受 的痛苦最多,越过栅栏的次数最多,这就是母性动机最强有力的证据。在人类的身上,纯粹的生 理性动机很少见,因为人不仅是自然的人,

10、更是社会的人。如上述生理性动机中的母性动机, 一方面它是天生遗传的一种动机,另一方面也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影响和约束。在人类社 会中,养育子女被认为是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人类所表现出来的母性动机已不再是纯粹的 本能的动机了。2. 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渐社会化, 接受其所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为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社会文化需要,就会产生 各种社会性动机,如工作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成长动机等。社会性动机是人的某些高 级需要所产生的,所以,如果社会性动机长期得不到满足,虽然不会危及人的生命,但却有可能 导致适应不良,出

11、现某种心理障碍。如交往动机长期得不到满足,会使人倍觉孤独,并有可能进 一步出现心理障碍。另外,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比较晚,因此,社会性动机也 会比生理性动机出现得晚些。如成就动机要到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1.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如有些小学生为 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喜欢或称赞而学习。如果没有奖励,他们的学习劲头就不足,即学习动机 减弱甚至消失。但在儿童动机发展的早期阶段,外在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往往是先有外在 动机,以后内在动机才逐渐发展

12、起来。2.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如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了解到学习对自己毕 生发展的重要性,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转 化成为内部动机了。一般来说,由内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 赏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这就是动机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 例如,一学生原本对学习充满兴趣,但他父母为督促他学习,不断地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奖励多 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可能就转向获取父母的奖赏,学习动机由内在动机变为外在动机。一旦这 种外在奖励

13、减少,学生的学习劲头就会减弱甚至消失。(三)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依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划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1. 主导动机人的行为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的表现之一,便是某一行为可能是由多种动机所驱使的。推动 行为的各种动机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有的表现强烈而稳定,起主导作用。在行为的发生过 程中,主导动机起的作用最大,支配着行为发生的方向和强度。2. 从属动机在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则处于辅助从属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偏弱,称为从属动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况下会相互转化。在学习活动中会有多种动机并 存,在众多动机中,有人把提升自己的能力作为学习的主导动机,而有人

14、把获得赞赏、满足兴 趣、成绩优异作为学习的主导动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主导动机也会变化,如在竞赛 前期,会把获得优异成绩作为主导动机,而提升自己可能转化为次要动机。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 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研究还发 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 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见图7.1)。图7.1动机强度、活动难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第二节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15、一、交往动机(一)交往动机及其获得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 合作与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这种动机会促使人们结交朋友,寻找支持,参加某一团体并参与其活动。当这种动机促使人们 满足了交往需要时,就会感到安全,有依靠和归属感;反之,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元助、痛苦、 焦虑。关于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 是一种本能行为。遗传的基本交往倾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远古时代,与其他食肉动物相比, 人类是十分弱小的种族,需要大家集合在一起维护彼此的生命安全,保证种族的繁衍,因而具 有交往倾向的个体便存活下来,并将这种倾向演化为一种可遗传的特性保留了下来。另一种观 点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交往行为的学习有多种方式,条件反射和奖赏等都 有可能加强交往倾向。例如,对交往行为持一种赞赏的态度,就会强化个体的交往行为。(二)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人是社会的动物,交往是人类社会生存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总会花大量的时间与他人相处, 由此产生交往行为。在所有的交往行为中,有些是先天遗传的,有些是后天学习得来的,还有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