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新课标教研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4553070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组新课标教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组新课标教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组新课标教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组新课标教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组新课标教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组新课标教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组新课标教研报告新课标学习教研报告 科学组一、新课标的出台是适应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科学教育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核心课程,从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特征与要求。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手、脑结合。(3)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4)采用探究法。(5)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6)实施写实性评价。二、新课标的制定是在自然教学取得的经验基础上修订完善的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拓宽了学科教学的功能,

2、加强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从过去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学发展到进一步关注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多方面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1、教学观念的转变。大家在教学中更加关注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强调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与学生身边有关事物与现象的联系,从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目标上除了知识技能以外,还关注学生与社会有关的思想、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2、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即由过去的以讲生物与环境、物质与能、地球与宇宙的学科知识为主,发展到更关注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入了许多环保、资、生态、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自然”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同时,还增加了科学研究方

3、法的教学内容。3、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作业,练习,考试,发展到比较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动手实践。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实验教学是这一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模式。教师比较重视提出问题,创设各种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做,从中学到东西,而不是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三、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原来的教育大纲明显存在以下弊端:从目标上,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它环节;“刚性”太强,弹性不足。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毕竟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但在国家

4、的课程方案中应该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么一个教学过程达到这一素质要求。这样,从总体出发点和思路上就明确了国家方案中应该包括的是规定各方面国民素质基本要求的各科课程标准,而不是直接指导教学的各科教学大纲。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置换,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际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科学课程改革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国际上和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都说明科学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四、

5、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区别和突破 目标上的突破:(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于思想品德教育。(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内容上的突破:(1)列出了科学探究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更加有利于这两部分课程目标的落实与检测。(2)每一部分通过主要概念框图的形式,给内容主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3)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都是以学生为第一人称,用他们的学习结果方式表述,是可以检测的。(4)配以相关的活建议,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与贯彻这些标准。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