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441827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茶产业开发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油茶产业开发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油茶产业开发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油茶产业开发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油茶产业开发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茶产业开发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茶产业开发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茶产业开发调研报告一、我县油茶开发历史、现 状及其衰落原因分析1. 我县油茶生产历史悠久。据载,桂阳从明万历年间开始栽培茶树。清同治年间桂阳直隶州志货殖传记载:“自蓝山东北山谷,岁产茶油,利亦十余万”,“芦村以内,白水洞旁,桐茶取油数千金”。民国时期油茶 生产区有福泉(今桥市乡)、福寿(今洋市乡)、善长(今银 河乡)、五美(今仁义乡)、镇中(今城郊乡)、汇通(今泗 洲、莲塘乡)、东成、两生(今团结圩乡)等。全县丰产年 产茶油4万余石(合2000吨),常年产量3万石(合1500 吨)左右,1940年减至5100石(合255吨)。2. 集体经济时代,油茶开发受到高度重视。从新中国成立至实行家庭联

2、产承包责任制的集体经济时代,茶油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粮油重要物资受到重视,也是油茶产区 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据桂阳县志记载,1949年全县油茶林面积10万亩(不含茶、杉、松混交林面积)。1955年, 成立以县长为首的油茶垦复委员会,规定茶山免征农业税,自食油免征货物税,发放油茶贷款万元资助茶山垦复,并给 垦复任务最大的洋市区补助大米15吨。1957年,全县茶山增加到万亩(其中大部分原为茶、松、杉混交林,砍伐松、 杉后培育成为油茶林)。1958年,洋市公社(包括东成)组织 8000人上 山,建油茶试验示范林 4790亩,疏林补植4700亩,粮林间 作5000亩。1960年2月,县成立油茶局(后并

3、入林业局), 专管油茶生产。19701975年,全县年均垦复万亩。此时, 全县有11个公社茶山面积超过 1万亩。1976年,桂阳定为 全省30个10万亩油茶基地县之一。 县定东成、洋市、雷坪、 团结、樟市、桥市、莲塘、欧阳海等8个公社为油茶林基地公社。为加速基地建设,县革委规定,新造1亩油茶林或将现有1亩茶山改造成“三保山”(保土、保水、保肥),给予补助费4元,熟荒、生荒各补助稻谷和公斤,全县很快形 成营造新林、改造残林、更新老林的茶山建设热潮。当年, 全县建成“三保”山万亩。19771979年,全县年均垦复茶山万亩。1981年农业区划时用航片测定,全县有茶山面积万亩。3. 分包到户以后,油茶

4、生产逐渐衰落。据桂阳 县志记载,茶山承包到户后,垦复面积减少,但随着油茶 加工由传统的人工或水力木油榨改用柴油机或电动油压泵 榨油机加工,工效和出油量均得到提高。19801988年平均每年垦复茶山万亩,年均产茶油841吨。进入90年代后,猪油和其他植物油供应充足,加上大批劳力外出务工和发展 烤烟生产,顾不上油茶林垦复培育,致使不少油茶林荒芜, 有的改种柑桔类水果。全县茶油产量由“八五”期间年均1084吨减少到“九五”期间年均1065吨,油茶加工机具和 技术没有大的改进。进入本世纪以后,我县油茶林基本处于不抚不 育、天种天养的状态,许多油茶林中的杂草野树比油茶树长 得快长得高,油茶树被杂草吞没、

5、被葛藤绕死,影响油茶籽 品质和产量的两大关键因素一一光照和土壤养分被杂草荆 棘所蚕食,加上人为毁损、火灾频发等原因,我县茶林面积 下降到目前的20万亩左右(概数,无权威数据),茶油产量 也大幅下降。如东成乡原有油茶面积万亩,最高年产量420吨,但目前实有可采面积不足 2万亩,2016年加上从外地购 进的大批茶籽,全乡产油仍不足100吨。樟市镇京口村毛铺自然村,产量最高年份户平达 250公斤,2016年户平仅5公 斤。一些曾盛产油茶的地方濒临无茶籽可采的境况。4. 历史轮回至今,我县油茶生产正在蕴育新的生 机。虽然多年来油茶生产逐渐衰落,但我县油茶主产区群众 从未放弃油茶这一“天赐”之物,称其为

6、“不吃潲的猪 婆”。每年茶籽成熟的时候,在家的老弱妇孺齐上山,还有 大批在桂阳、郴州等近地方打工的人员回乡采摘。莲塘全镇 仍有榨油坊20余个,平均榨油 2000公斤以上,塘市有 15 个,东成、洋市、欧阳海等乡镇各有8-20个不等1.油茶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一是油茶的“国宝”价值被发掘。油茶是我国特 有的油料树种,用它加工而成的茶油色佳味香,营养丰富, 科学实验证明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软化血管等作用,是“富 贵病”的克星,长期食用还有助于润肤乌发,增加人体免疫 力,故被称作为“长寿油”,其品质优于目前世界上公认的 植物油王 橄榄油,专家称之为“国宝”。美国白宫卫生 研究院(NIH)

7、营养平衡委员会主席西莫普勒斯博士认为茶 油是“东方的橄榄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国际 粮农组织将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油茶全身都 是宝,茶油除了作为优质食用油之外,还可加工成高级护肤 化妆品,压榨茶油后剩下的茶枯饼经深加工可生产皂素和茶 粕等系列产品,用作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 粉,茶壳可提炼成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壳和茶 树干根都可培育茶树菇。二是油茶综合开发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油茶产 品价格直线上升。目前,我县民间作坊压榨的茶油价格达到 了 36元/公斤。郴州邦尔泰苏仙油脂公司(以下简称“苏仙 茶油”)通过近几年研发成功的低温冷榨先进工艺生产的“苏仙”

8、牌有机茶油价格为188元/升,同种工艺生产的金浩茶油贡品更是卖到了 320元/升。冷榨后进行与民间机榨 工序相似的热榨,热榨工艺生产的精炼茶油价格也在50元/升以上。压榨出完茶油后剩下的茶饼过去是废弃之物,但现 在的收购价格已升到了每吨 1200多元。这些茶饼还有 7%以 上的含油率,可通过“浸出”工艺将其中的茶油分离出来。“浸出”工艺生产的茶油价格在20元/升以上。也就是说,纯茶油价格已超出或远远超出猪油和普通植物油,正逐渐向 其价值本位高档食用油靠拢。为了降低茶油产品价格, 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厂家只好生产掺有菜籽油等普通植 物油的“茶籽调和油”。“浸出”茶油以后的茶枯饼经粉碎 即为茶粕

9、,目前价格为 1600元/吨,而且供不应求,甚为抢 手。苏仙茶油目前的茶粕全部以198美元/吨的价格“照顾性分配”地出口至日本、英国、越南等地,我们看到其包装 袋全是英文。随着油茶产品价格的上升,原料收购价格也相 应提高,目前苏仙茶油收购茶籽的价格在4000元/吨以上。三是油茶栽培科研技术趋于成熟,产量大幅提 高。省林业厅把经科学选育的“湘林”新品系列定为油茶低 改主推品种。据验收,2016年我省1万亩“湘林”油茶林单 株平均挂果432颗,单株平均产油 504克,每亩80株,即 每亩产油40公斤以上。良种良法配套的“湘林”系列油茶 单产比自然林高 6至8倍,比我县目前的油茶林高10-20倍,而

10、且没有大小年之分,显示出良好的丰产潜力。四是油茶原料和产品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 态。价格直线上升了,产量大幅提高了,政府对油茶产业逐 渐重视了,说不定各地蜂拥而上,是否会因产业过度扩张而 出现油茶原料和产品市场滞销、价格狂跌的局面呢?这完全 是“杞人忧天”。恰恰相反,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资源不足,以茶油为主的油茶 产品也将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状态。目前许多人对茶油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津津 乐道,认为是一种荣誉,其实专家和业内人士都认为这种提 法并不科学,因为茶油比橄榄油更好,只是橄榄油价值比茶 油早被专家发掘和被西方国家超常规推介。2016年底,美国FDA (美

11、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发布新闻公告,允许 橄榄油在其食品标签上标注“每天食用23克橄榄油,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允许作 为非保健品的橄榄油使用这样的标注,显然给橄榄油带来巨 大的市场空间。而我们的茶油以前大部分是在我国南方油茶 产区自产自销,“藏在深闺人未识”。随着对茶油功效的科 研认识和人类健康意识的提高,这种状况正在得到彻底改 观。苏仙茶油负责人介绍,深圳一位“富婆”为了青春养颜, 每天早晚都要喝一盅精茶油一一这不是一种怪癖,而是有科 学依据的。今年3月,温州市“菜篮子”开发公司与苏仙茶 油签订了第一批价值 300万元的茶油订单,“苏仙”牌茶油 成功进入温州

12、“菜篮子”工程。最近,苏仙茶油又与解放军 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铁道部和林业 部签下价值近500万元的购销合同。其产品还出口日本、新 加坡、马来西亚、英国、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新加坡星岛环球网文章分析:茶油有“东方橄榄 油”的称号,但在价格和地位上却没有得到体现。中国茶油 年产量约20万吨,每年却要进口近 40万吨橄榄油。目前市 场橄榄油售价为每公斤 100元左右,而国产精炼茶油每公斤 50元,只有橄榄油的一半(粗茶油价格更低),“人参卖了萝卜价”。巨大的价格落差是茶油所具备的一大竞争优势, 具有非常广阔的国内及国际市场。在上世纪中叶,茶油和橄 榄油的产量相当。而现在橄榄油的世界总产量已达到360万吨。该文认为,目前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就是 由于资源不足,油茶籽产量不高,使得油茶加工企业原料短 缺,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而油茶树对地理气候条 件的要求决定了油茶资源总量有限,不可能出现产业扩张过 度和原料过剩的问题。油茶是中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全 球油茶的生长带东至南韩济州岛,西、北为中国四川盆地和 秦岭山脉,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等少数省(区),国外仅日本、泰国、越南等国少量栽培,其整体产量极低。#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