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全册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3652034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PDF 页数:109 大小:1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全册教案(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全册教案精品,成长系列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 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 米。1 米=1 00厘米 1 00厘米=1 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非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 厘 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 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

2、出长度。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 厘米短2 厘米的线段。)二、1 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个位满1 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 7 0比2 5 多多少?1 9 比46

3、 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 9 多 1 7 的数是多少?(2 9+1 7=46)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角有L 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 直角 钝 角(钝角 直角 锐角)。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兔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 个角,4 个都是直角。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1 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 个角,其中有1 个是直角,另外2 个是锐角。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

4、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四、六、表内乘法知识点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 写成乘法算式:5 义4 或 4X 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 X 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3、2 X 7=1 4 读作:2 乘 7 等于1 4;3 乘 4 等于1 2 写作:3-4=1 2。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 X 4=

5、4X 8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 I:加法:5+5+5+5+3=2 3 乘加:5 X 4+3=2 3 乘减:5 X 5-3=2 3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 的 3 倍是多少?(7 X 3=2 1),5 个 8 相加的和是多少?(8 X 5=40)五、观察物体知识点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

6、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6、练习(1)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2)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3)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4)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七、认识时间知识点1、1 时=(6 0)分2、钟面上游(1 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 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 0)个小

7、格。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 小格是(1)分,走 1 大格是(5)分,时针走1 大格是(1)时。分针从1 2走到6,走了(3 0)分;时针从1 2走到6,走 了(6)小时;时针从1 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 1 2,走了(1 2)时。4、(3 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 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 3 0分是8 时半,9 时 1 5 分是9 时一刻。5、(3 或 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八、数学广角知识点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

8、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2、3 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 次。3、用 3 个不是0 的数,能组成6 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 4、5、7 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 个两位数。如:0、4,7 能组成 40、47、70、74。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课 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 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

9、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6 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 1 厘米的白纸条、1 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 长 1 厘米的小方木。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

10、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 1 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 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3)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4)质疑问难。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拄一拄地量,老师也一拄一拄地量,结果也不

11、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栗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5)活动延伸。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 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 5 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 表示?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归纳升华。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 表示

12、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二、积累运用用手一拄一拄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三、总结提升(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归纳强调。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板书设计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 题:认 识 厘 米 用 厘 米 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 页及第4 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 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 步 建 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13、,体会 1 厘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难点;体 验 1 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演示。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 A I 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

14、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 厘米”并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厘米。认识刻度尺。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0 刻度线认识1 厘米。1 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 到刻度1 是 1 厘米,从刻度1 到刻度2 是 1 厘米,从刻度2 到刻度3 也 是 1 厘米)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从刻度0 到刻度2 是几厘米?4 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

15、汇报。(2)用厘米量。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把尺子上的0 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1)完 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 题。集体订正。(2)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 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 识 厘 米 用 厘 米 量(1)认识厘米认 识 1 厘 米 从 刻 度 0 到刻度1认识几厘米(2)用厘米量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 题:认 识 米 用 米 量教学内容:第4 页例4 例 5

16、及第4 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 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概念。(2)根 据 1 厘米和1 米的实际长度,理 解 1 米=100厘米。(3)学会用1 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体 验 1 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演示。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 A I 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提问: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 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 识 米 用 米 量)二、探究新知(1)认 识“米”。猜 1 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 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