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数学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3651121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PDF 页数:116 大小:9.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数学教案](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 4 例 1、例 2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1 .滑冰场

2、上午有7 2 人,中午有4 4 人离去,又有8 5 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 天接待9 8 7 人。照这样计算,6 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二、新授1 .小 组 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1)7 1-4 4+8 5=2 7+8 5=1 1 3 (人)7 1-4 4 表示中午4 4 人离去后

3、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 5 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 8 7+3 X 6 6+3 X 9 8 7=3 2 9 x 6 =2 x 9 8 7=1 9 7 4 (人)=1 9 7 4 (人)第一种方法中,9 8 7+3 算出了 1 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 乘 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 8 7 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引导学生

4、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 .巩固练习(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2)P5/做 做 1、2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四、作业P8/14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

5、天地”3 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 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 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2-44+85 (1)9874-3X6(2)6+3X987=27+85 =329x6=2*987=113(人)=1974(人)=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第三单元第八课时:教学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的复习回 忆

6、 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二、联系实际复习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三、小结学生谈收获第九课时:教学内容:P39例 1 (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

7、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 元。带 1035 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汇报:(1)1035-235-4971035-497-235(2)1035-(497+235)(1)1035-497-2031035-203-497(2)1035-(497+203)二、新授板书:1035

8、-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教师板书。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小练:(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 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a+b+c=a+(b-c)axbxc=ax(b-c)a+b+

9、c=a+(bx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小练:(1)填空:4 3 6-2 3 6-1 5 0=4 3 6-(+)4 8 0-(2 6 8+1 3 2)=4 8 0 0 2 6 8 0 1 3 21 0 0 0-1 5 9-D=1 0 0 0 0 (D+4 4 1)-(2 1 7+4 4 3)=8 9 5 一 口一口1 6+2+4=1 6+()2 1 0 4-(7 X 6)=2 1 0 0 (7 0 6)4-(2 5 X 7)=3 5 0 0 ()(2)判断

10、:6 3 8-(4 3 8+5 7=6 3 8 4 3 8+5 79 0 1-1 0 9-9 1=9 0 1-(1 0 9+9 1)1 1 3-3 6-6 4=1 3 3-(3 6+6 4)3 4 5 6-(4 8 1+5 1 9)=3 4 5 6-4 8 1-5 1 93 5+1 4 =3 5 0+2+73 0 0 0 4-4-?2 5=3 0 0 0 4-(4+2 5)三、巩固练习:P 3 9/做一做 1、2简算:(1)1 2 4 5-(2 4 5+6 7 3)(2)1275-(164+36)(3)480-82-18(4)673-84-71-45(5)81+3+3(6)2104-(7X 6

11、)四、小结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五、作 业:P41/24、P47/6板书设计: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1)1035-235-497(1)1035-497-203 a+b+c=a+(b-c)1035-497-235 1035-203-497 axbxc=ax(b-c)(2)1035-(497+235)(2)1035-(497+203)1035-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203):(学生举例)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

12、+c)a+b+c=a+(bxc)第十课时:教学内容:P40例 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示主题图。二、新授1.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小组讨论。(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 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

13、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2.观察图(-)的条件问题。小组讨论。汇报。三、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完善板书。四、作业:P42/5 7回贴是一种美德,哪怕仅仅是一句“谢谢”,也是对大家的鼓励。海滨男孩幼儿园大班UID 28242精 华 0积 分 246帖 子 45威 望 0 点金 钱 234元阅读权限40注册 2007-3-10状 态 离 线#12发 表 于 2007-3-12 14:47资 料 主 页 短 消 息 加 为 好 友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P44例 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4、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算12x30 18x2024x40 15 x4015=()X()24=()X()30=()X()36=()X()二、新授出 示 例 4 主题图什么是“一打?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打”表 示 12个。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1)25 X12=300(元)(2)25 X12=25 X(3X 4)=(25

15、 X 4)X3=100 x3=300(元)(3)12X25=12X(1004-4)=12x100-4=1200-4=300(元)第 1种直接计算。第 2 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第三种把其中的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

16、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完善板书。四、巩固练习P47/4、5板书设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12X25=300(元)12X25 12X25=(3X 4)X25=12X(1004-4)=3X(4X 25)=12X1004-4=3x100=1200-4=300(元)=300(元)海滨男孩幼儿园大班UID 28242精 华 0积 分 246帖 子 45威 望 0 点金 钱 234元阅读权限40注册 2007-3-10状 态 离 线#13发 表 于 2007-3-12 14:47资 料 主 页 短 消 息 加 为 好 友第十二课时:教学内容:P45 例 5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二、新授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汇报:(1)31X2+30X2+26=(31+30)X2+26=61x2+26=122+26=148(天)(2)7X21+1=147+1=148(天)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