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立体管理模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080745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立体管理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维立体管理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维立体管理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维立体管理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维立体管理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维立体管理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立体管理模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维立体管理模型(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三维立体组织模型”理论基础:“三维立体组织模型”是该组织体制的制定者在制定该组织的体制时遵循的 一个理论依据,“管理”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虽然诞生了不少的管理思想和流 派,但是在很多的学者看来,管理还是一个很艺术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对于学习的人来讲,工科、理科中的“实验模型”常常让人心醉并沉迷于 其中,而对于学习文科特别是管理类的学生来讲,这样的期待是奢侈的。三维立体组织模型图“三维立体组织模型”是在结合管理的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几何立体概念的 稳固性和可塑性提出来的“管理模型”,如

2、上图所示。以“能浦青年志愿者社区公益组织”为例,1) “组织内部核心体系”的坐标对应的是“监事会、执事会、理事会”的三大机构,这三个机构构成了该组织的管理核心和分权体制,是组织最根本的“横行”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没有管理理念的组织是生存不了的,没有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的组织是发展不了的。2) “核心体系外的组织体系”的坐标对应的之队的建设,其中不包括“中学之队”,“标志塔之队”和“牛田洋之队”是该坐标线的中心元素,作为基础之上的“竖行”线条,它跟组织的核心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组织的基本体制框架,也就构成了组织基本的运作框架。在这个基础上,以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优化管理,是发挥这个组织力量的必要

3、条件。由于横行元素的独立管理需要,之队也应该试行适当的、符合本身组织发展的管理方式,在完成自身管理,优化工作的前提下,实现组织最终的效益最大化。3) “组织的新生系统”是作为该立体模型的“纵行”并贯穿其中,新生系统应该是组织的培养系统、再生系统,一个组织不应该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来参与其中,而是应该选择最合适的人才来完成组织的新陈代谢,这样才能发挥组织最大的力量。“组织的新生系统”不仅应该存在组织的核心系统和核心系统外的组织机构中,也应该是贯穿各个机构之中的部门和单位,也应该是贯穿在各个机构、部门、单位的每一个时期之中,现代企业把管理培训生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培养目标,也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能青”组织

4、的新生系统就是“中学之队”的组织机构,中学之队的人员不纳入团队的主体编制,应另外编制,作为组织的新生系统,文化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相对于组织的“以活动为中心”的理念,中学之队不能亦步亦趋,而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塑造适合组织发展的创新性人员”的理念中。4) 在这三个基本坐标线的构成的基础上,“三维立体管理模型”的配置还没有完全的结束,因为每一个组织都有丰富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其中: 硬件系统除了三大坐标线的构成之外,以“能青”组织为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横行元素还应该包括“各机构的独立运作和机构间的协调准则”,这保证了该横行元素的科学、合理运作,而且他的准则内容应该是随着组织的发

5、展而不断的变化的;同样的道理,在“能青”组织发展的过程中,竖行元素除了组织体系中的“之队”建设之外,应该积极、主动的和外界的“相同性质和合作单位”开展良好的组织交流活动,其中也包括组织之间的管理和学习交流;最后,在“纵行”标线中,除了组织本身的新生系统外,应该遵循“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事原则,让在组织中的每一分子都可以实现在组织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能青”组织的成员基本是学生群体,但是在未来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设立相关的活动和机构,吸纳社会工作者、社区群众、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学术研究者作为其组织的成员,并根据实际的情况赋予相应的管理职位。 软性系统也是“能青”组织一直很重视的系统建设,例如以“自愿自主”为核心的组织文化贯穿了组织的活动、机构运作、成员品质之中,“自愿自主”的组织文化可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作为一个自发的、基本没有资源基础的团队,“自愿自主”的组织文化可以凝聚更多的坚定的力量,洗涤更多的投机的、立场不坚定的组织成员,让“民主、自由、独立”之花盛开在组织的每一位成员心中。随着“能青”组织的发展,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沟通,团队凝聚力的建设都是会面临实际的问题,这些不能称之为困难,而是发展中必然面临的问题,相信组织的管理者会在问题出现之前制定策略,在问题发生时充分利用问题的载体,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组织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