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0693313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实验名称: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目录 实验目的 . 3 实验内容 . 3 实验设备 . 3 实验原理 . 3 实验结果 . 4 数据分析的. 7 附页: . 9 Matlab模拟波特图程序:. 9 图片目录 图片 1 系统结构图 . 3 图片 2 系统模拟电路. 3 图片 3 无校正阶跃响应曲线 . 4 图片 4 无校正时波特图 . 5 图片 5 超前校正阶跃响应曲线. 5 图片 6 超前校正时波特图. 6 图片 7 滞后校正阶跃响应曲线. 6 图片 8 滞后校正波特图 . 7 表格目录 表格 1 稳定裕度和截止频率 . 7 表格 2 阶跃响应数据.

2、7 2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串联校正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研究串联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度过程的影响; 实验内容 设计串联超前校正,并验证; 设计串联超前校正,并验证; 实验设备 HMNN电子模拟机一台 PC机一台 万用表一块 实验原理 图片1系统结构图 其中GC(s)为校正环节,在本实验中利用系统模型实现; 不加校正环节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图片2系统模拟电路 4s(s+1)K1 T1 K2 T2 K3 未加校正环节时GC(s)=1 加串联超前校正环节时,传递函数:GC(s)=GC(s)=1+aTs1+Ts1+0.63sa=2.55,T=

3、0.26: ,其中:1+0.26s 加串联止滞后校正环节时,传递函数:GC(s)=1+bTs1+Tsb=0.12,T=83.33:,其中: 3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GC(s)=1+10s1+83.33s根据系统模型,可以达到系统参数的计算方法: K1=R2/R1T1=R3C1K2=R5/R4 T2=R5C2K3=1 实验结果 由系统参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 R5=1MWC2=1ufR4=250KW R3=1MWC1=1uf 不加校正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和波特图 图片3无校正阶跃响应曲线 4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图片4无校正时波特图 加入超前校正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和波特图 图片5超前校正阶跃响应曲线

4、5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图片6超前校正时波特图 加入滞后校正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和波特图 图片7滞后校正阶跃响应曲线 6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图片8滞后校正波特图 根据波特图仿真结果可得: 表格1稳定裕度和截止频率 项目 截止频率 相稳定裕度(degree) 模稳定裕度h 计算 无校正 1.88 28 3507 超前校正 2.38 47.4 14454 滞后校正 0.449 54.8 23442 l 相位稳定裕度采用相频特性曲线上第一个显示频率为-180度的点所对应的幅频值进行 数据分析的 时频域分析: 由实际获得的阶跃响应实验数据可以得到: 表格2阶跃响应数据 项目 超调量 无校正 45.51%

5、 超前校正 22.925% 1.92s 滞后校正 19.75% 14.39s 调节时间 5.45s l 调节时间的5%公差带以初次进入公差带范围并不再超出此范围的时间作为参考,表中所列时间已减去阶跃响应的0.5s延迟; 利用中频段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在截止频率wc附近的区段,考察系统的平稳性和快速性; A) 无反馈环节:利用开环传递函数,可以得到系统的转折频率为1rad/s,即在w大于转折频率的情况下,开环幅频特性曲线斜率近似为-40db/dec,由获得的无反馈条7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件下阶跃响应曲线和上表可以看出,系统振荡性较强,虽然振荡衰减,但超调量较大,同时考虑wc与调节之间见的反比关

6、系,此时截止频率大小在三个系统中处于中间,而获得的实际调节时间数据也验证了这种关系。 同时,根据频率特性曲线可以计算出:相稳定裕度=28degree,模稳定裕度=3507,相对较小,利用理论分析的结论可知,稳定裕度相对较小意味着超调量大,振荡性强; B) 超前校正环节:通过表1可以看到,通过超前校正,系统的稳定裕度得到了大大增加,同时截止频率相对无校正环节时也有所上升,考虑到wc与调节时间间的反比关系,通故理论分析可以得到:此时对于wc较大,则调节时间较小;稳定裕度较大,对应阶跃相应超调量也应该较小,震荡较弱。 参考实际时域阶跃响应曲线和表2,此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相比于无反馈时都明显减小,同时

7、系统的振荡性也得到明显减弱,符合上段理论分析的结果。 C) 滞后校正环节:参考表1,此时wc相对最小,但稳定裕度最大,可以得到理论分析结果为:此时在时域的阶跃响应,调节时间应在三个系统中最长,系统的平稳性好,对应超调量最小,振荡最弱。 参考实际时域阶跃响应曲线和表2,此时系统无振荡,超调量为19.75%是三个系统中最小的,但调节时间最长,此结果符合理论分析的预期。 数据分析总结: 综合第条中分析得到的结论,并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对加入超前及之后校正环节给系统阶跃响应带来的影响总结如下: 合理的设置校正环节,能对系统的平稳性和快速性有所改善,不同的校正环节改善情况各不相同; 对超前环节,通过增大截止频率和稳定裕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对快速性的提高也有所帮助; 对滞后环节,能够增大稳定裕度,但会减小系统的截止频率,因此,滞后校正是通过牺牲快速性来换取稳定性和振荡性的改善。 8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附页: Matlab模拟波特图程序: w=logspace(-2,3,200); num=2.52 4; den=0.26 1.26 1 0; g=tf(num,den); x,y,w=bode(g,w); margin(x,y,w);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