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4971381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称订货点法(Order Point Method )什么是订货点法?订货点法又称订购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订货点法指的是:对于某种物料 或产品,由于生产或销售的原因而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低到某一预先设定的点时, 即开始发出订货单(采购单或加工单)来补充库存,直至库存量降低到安全库存时,发 出的订单所定购的物料(产品)刚好到达仓库,补充前一时期的消耗,此一订货的数值 点,即称为订货点。安全库存法订货点法也称为安全库存法。从订货单发出到所订货物收到这一段时间称为订货 提前期。订货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某种物料库存量虽然降低到了订货 点,但是可能在近一段时间企业没有收到新的订单,所

2、以近期内没有新需求产生,暂 时可以不用考虑补货。故此订货点法也会造成一些较多的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特点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假定订货提前期t、p(即市场供应、装运条件)是不变的(即t p是个常量),每次订货的批量是相等的,订货时间是随着物资库存量降到订货点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在生产对物资的消耗速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在 订货点派人订货来适应物资消费速度的变化,保持物资储备的合理性。订货点也称警戒点订货点也称警戒点,是指订货点库存量 qp。它是个用指示某种物资已到订货时 间的参数。订货点库存量的大小取决于物资的订货提前期tp和日耗量cm。订货提前期的长短取决于派员前往和办理订货手续的时间、

3、供方备货时间和办理运输计划与托 运时间、承运单位装车、运输时间和卸货、转运、验收入库所需时间的总和。订货提前期乘日耗量,就是订货点库存量 qp。在生产不均衡的条件下,物资消费速度时 快时慢,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的时间也就有早有迟。因此,按照物资实际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的时间派员订购物资,可以防止在等批量订购条件下由于消费速度变化所 造成的物资缺货和超储问题。订货点的确定方法设物资的订货提前期为tp,平均日耗量为cm,则订货点(即订货点库存量)pq的 计算公式为:qp=tp cm (1)式中的tp在一般情况下是个常量。tp可用两种方法确定:(1) 查定法。即精确地查定订货提前期各个构成环节所需的时间

4、,并加总求和。即:tp=派员外出办理订货手续时间+供方备货办理托运时间 +运方装运时间+转运检验入库时间(2) 统计法。即使用tp的历史资料,并消除订货提前期中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波 动(即剔除历史数据中少数偏离平均值较大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出tp:tp =1 n n i=1tpi(i=1,2,.,n) (2)“定量不定期”购买条件下订货点的应用在物资可以随时购买的条件下实行等批量订货,称为“定量不定期”购买方式。在“定量不定期”的购买条件下,如果企业的物资消费速度(日耗量)变化不大,可 以直接用订货点库存量进行订管理。即在 qp确定后,采用限额法或分堆法控制购买。(1) 限额法。即将qp

5、作为订货时点的库存限额,标在库存卡片和库存明细帐页上。 当库存量下降到qp点时,发出订货信息,派员订货。(2) 分堆法。即将库存实物分为三堆,第一堆堆放保险库存量,第二堆堆放订货提 前期库存量,余数为第三堆。在物资出库时,先发第三堆。第三堆发完时,说明已到 订货点,要发出订货信息。然后发第二堆,第二堆发完时,订货应该到货。第一堆是 保险储备,一般不动用。但因物资本身有保管限期,所以应定时更新。如果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调整或由于生产不均衡,造成消费速度(日耗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则要对订货点进行调整。假设当消费速度处于正常状态时,订货批量为q,供应周期为ts,订货提前时间为tp,订货点为p,订货点库存

6、量为qp,日耗量 m=q / ts=qpt p。当消费速度加 快时,订货批量q不变,供应周期缩短为ts,库存量先于正常状况下降到qp线,p 点左移到pl点,由pl点到经常储备耗尽的时间为tp。由于tp小于tp,故在pl点 开始订货,当经常储备耗尽时订货不能到达,这就需要把订货点再向左移到1点,即 对订货时间加以修正,修正量为tp-fp=Af。同时,对订货点库存量也要进行修正。新 订货点p的库存量为:qp=q p+Aq。此时,消费速度(日耗量)cm为:c,m=q / ts=qp / tptp=qp / cm订货时间和订货点库存量的修正量分别为:At=tp -tp=qp / cm-qp / cm=

7、qp(cm -1cm) =qp(cm -cm)cmcm=(1 -cm- cm)tp(3)q=cmAt=qp(cmcm -1) (4)式(3)是订货提前期由于消费速度加快而增加的提前时间,式(4)是因而增大的库存量。如果cm=cm,即消费速度没有变化则(3)、(4)式均等于零,即不需修正。由式(3)可知At为t p的(1- c m c m )倍。由式(4)可知Aq为q p的(c m c m -1)倍。n是数据个数,式中的cm是在正常消费速度下的日耗量。如果消费速度发生变化,则cm和订货点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定期不定量购买条件下订货点的应用订货周期不能改变、订货量可以调整的购买的方式称为定期不定量购

8、买方式。在定期不定量购买条件下,物资消费速度变化对订货点库存量有影响,从中可以看出, 在定期不定量条件下,订货点(即订货日期)是固定的,当消费速度变化时,库存曲线到达订货日期的实际库存量qa小于(消费速度加快)或大于(消费速度减慢)订货点库 存量qp。设其差额为土Aq,则:Aq=qp-qa确定订货点订货量的具体作法将订货提前期tp标注在物资卡片和帐页上,每到订货点(日)时即检查实际库存量 qa,计算qp-qa的差。如为+Aq,则按q+Aq订货;如为-q,则按q-Aq订货。这样 调整订货量后,可以防止缺货或超储现象的发生。物资提前或延期到货的处理方法在订货点法中,假定订货提前期是不变的,即物资是

9、按预定时间到货的。但是,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经常发生提前或延期到货现象。这种由供方、运方造成 的问题,同样会使企业遭受超储或缺货损失。物资提前或延期到货,事先如缺乏联系,是不能通过订货点库存量来发现和调整 的。而且企业消费速度的变化和到货的提前或延期,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发生的。这就 要 对库存物资超储和缺货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对于因消费速度变化造成的超储和 缺货,可以通过订货点库存量发现,并可用调整订货周期或订货量的方法加以调整和 防止;对于因到货提前或延期造成的超储和缺货只能通过事前联系、事后积极调整补救的办法进行处理。处理办法(1)事前密切联系。企业对所需物资,应采用 ABC分析法,

10、将占用资金很多而品 种较少的A类物资和一部分B类物资(指占用资金较多,品种数也较多的物资)同C类 物资区分开来,进行重点管理。对A类和少数B类物资的需用量要详细核算,订货 量和库存量要以严控制,在订货后要与供方密切联系,互通信息,避免发生提前或延 期到货。具体措施可在订货合同中写明本企业的要求,在执行合同中双方密切联系或 派员驻厂催发催运等。这是一种预防为主的方法。(2)事后积极调整补救。在已经发生提前或延期到货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在可能发生超储时,必须研究多余量如何处理,如准备存放条件和所需资金, 积极外调或调整生产任务等,力争减少损失。在可能发生缺货时,则应筹措所缺物资 或调整生产任务

11、。 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与供方的联系办法和驻厂催货工作,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 发生。 根据实际超储或缺货数量调整下一个周期的订购量,使之符合储备定额的要 求。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的策略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的策略很多,最基本的策略有 4种: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 量、固定订货点策略,即(Q, R)策略;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 略,即(R, S)策略;周期性检查策略,即(t, S)策略;综合库存策略,即(t, R, S)策略。1. (Q, R)策略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对库存进行连续性检查,当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即发出一个订货,每次的订货量保持不变,都为固定值Q。该策略适用于需求量大、缺货费用较

12、高、需求波动性很大的情形。2. (R, S)策略该策略和(Q, R)策略一样,都是连续性检查类型的策略,也就是要随时检查库存状态,当发现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 R时,开始订货,订货后使最大库存保持不 变,即为常量S,若发出订单时库存量为I,则其订货量即为(S-I)。该策略和(Q, R)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订货量是按实际库存而定,因而订货量是可变的。3. (t, S)策略该策略是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S,如果检查时库存量为I,则订货量为S-I。经过固定的检查期t,发出订 货,这时,库存量为II,订货量为(S-I1)。经过一定的时间(LT),库存补充(

13、S-I1), 库存到达A点。再经过一个固定的检查时期 t,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2),经过一定的时间(LT-订货提前期,可以为随机变量),库存有达到新的高度B。如此周期性检查库存,不断补给。该策略不设订货点,只设固定检查周期和最大库存量。该策略适用于一些不很重 要的、或使用量不大的物资。4. (t, R, S)策略该策略是策略(t,S)和策略(R,S)的综合。如图8-3所示,这种补给策略有一 个固定的检查周期t、最大库存量S、固定订货点水平R。当经 过一定的检查周期t 后,若库存低于订货点,则发出订货,否则,不订货。订货量的大小等于最大库存量 减去检查时的库存量。如图8-3所示,当经

14、过固定的检查 时期到达A点时,此时库 存已降低到订货点水平线R之下,因而应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等于最大库存量S与当时的库存量I1的差(S-I1)。经过一定的订货 提前期后在B点订货到达,库存 补充到C点,在第二个检查期到来时,此时库存位置在D,比订货点水平位置线高,无须订货。第三个检查期到来时,库存点在E,等于订货点,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3),如此,周期进行下去,实现周期性库存补给。订货点法的局限性订货点法能够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但是会有库存积压现象。订货点法对原料的要求较高,要求原料具有以下特点: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对独立的物料需求是连续发生的提前期是已知的和固定的库存消耗之后应立即补充无法很好的解决何时定货的问题在订货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物料需求计划(MRP),较好的解决了何时订货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