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49626218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9.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报告(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综合课程实习报告报告编写人 : 何云松专 业 班 级: 水文1002指 导 教 师: 杨军耀 张志祥 陈军峰 刘楠实 习 地 点: 山西省交城县水峪贯镇实 习 时 间: 2013.6.18-2012.6.25 目 录第一部分 文字报告部分第一章 绪言21.1水峪贯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21.2实习目的31.3实习任务41.4实习的工作概况和内容安排5第二章 实习区概况72.1自然地理概况72.2气象与水文特征72.3地形地貌9第三章 地层岩性123.1.地层岩性123.2 本区地层主要特征分叙:13第四章 地质构造254.1 概述254.2 区内主要地质构造及其

2、构造应力状态分析25第五章 地质发展史315.1 构造发展史315.2沉积发展史32第六章 水文地质条件336.1地下水类型及补、径、排条件336.2地下水的水动态特征35第七章 地质灾害357.1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357.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37第八章 总结与自我体会42第二部分 综合地质图件1、水峪贯寺沟实测地层剖面图比例尺:1:5002、水峪贯寺沟实测地层柱状图比例尺:1:5003、水峪贯教学填图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250004. 水峪贯教学填图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25000 第一章 绪言1.1水峪贯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水峪贯地区位于吕梁山中段太原西山煤田的西南部。以狐偃山主峰为中

3、心,总面积约350,地处东经,北纬。交城县至古交市公路纵贯本区,而古交市和交城县与太原市分别又铁路和公路相接,目前太原市与水峪贯每日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运行,交通十分方便。本区属吕梁山系,其主峰狐偃山,标高为2207m,一般高程在1100 m-2000 m之间,相对高差500 m-900 m,属中高山区。区内西北部山高林密,东南部地势略低。西冶川自西北向东南流出山区后,经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境于介休城汇入汾河。附交通图及行政图如下图1.1.1水峪贯行政区划图1.1.2 水峪贯地区遥感图1.2实习目的 本次野外实习是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最重要的一次实践实习,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过的地质学基础,第四季地

4、质,水文地质学基础等相关课程而设立的,加深对地质学理论基础的理解,通过本次实习,一方面认识和了解地质现象,另一方面能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的基本工作方法。主要掌握以下基本技能:1.地形图进行野外定点;学会野外读地质图、地形图;能野外利用罗盘测量方位、产状、地形坡度以及野外定点的技能。2 学会掌握野外地质和地貌剖面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的岩石类型,对地层进行分层划代;观测褶皱、断层等基本地质构造,并学会进行定量半定量的量计工作;能识别基本的地貌类型,并根据地形图和野外测量对地貌体进行定量量计。在此过程中应将野外实习内容和课堂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加深和巩固的目的,又达到延伸和扩大的

5、效果。3 在野外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地层层序、接触关系、构造特征等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根据地貌形态、沉积物特征、侵蚀与切割的关系等分析地貌的成因及其演化历史。4 掌握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和收集的前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通过对交城县水峪贯镇的榆林沟、寺沟、陈台沟、王文沟、大水沟、小水沟等地的地层观察以及剖面测量和地质填图,再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实习区内的地形、地层岩性、岩浆岩体、地质构造、气象水文条件、古生物、地下水补给及径流排泄条件、地质灾害等。通过野外实习,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中,

6、加深对教材知识的应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另外,要通过实习培养野外实习的方法和技能,学会一定的观察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原因和过程、各种地形地貌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增加同学们考察地理和各种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1.3实习任务综合课程实习是水文水资源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具体要求如下:1熟练地使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形图,地质图;并能通过地形图和罗盘采用交汇定点的方法在地形图上定出相关的地质点位。2.对水峪贯地区的

7、岩性,地质现象进行实地观察学习,对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岩石的学习;各个相关出露地质层的观察认识,通过对寺沟,榆林沟,大水沟的实际查勘进行。学会在野外肉眼鉴定和描述岩石岩性的方法,熟悉实习区内的地层特征,掌握地层层序的划分。3在实践过程观察分析实习区内地质构造类型,找出判断其类型的依据并分析其特点(例如褶皱向斜,断层,节理裂隙)。4通过对岩石岩性,产状,沉积环境判断岩层的环境,从而判断出其形成时期和特点,从而进一步推断其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从而指导相关的水资源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5分析区内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地形图和实际观测分清相关地区的沟,谷,山脊,陷落洞,找到相应的分

8、水线和汇水面积,进一步判断河溪径流的形成和发育,以及水流风化作用对地形地貌的作用。分析相关的河流阶地形成,水土流失6对该地区的寺沟进行实测剖面工作(从太原组到刘家沟组,分三组进行测量。通过室内整理后得到相关的数据,分别作出实测剖面图和综合地质柱状图。7.进行水峪贯地区的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填图工作,包括野外测量和室内资料的整理。对区域岩层不同时期的划分,填图8水文地质条件的实地查勘测,观看当地的井水位,泉水出露,河流从而判定其地下水的水位和流向和补排关系。利用当地的了解岩溶水、裂隙水等水文地质特点及其富水性和隔水层和含水层。9、当地灾害地质环境的实地勘察,了解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特点、预防措施及处理

9、措施。并测量寺沟的一新滑坡的滑距。1.4实习的工作概况和内容安排实习的总的指导思想是确立统一工作方法,统一思想。本次实习的主要分为五个阶段。1).资料的准备工作,实习所用资料的收集和复印,吕梁山中段水峪贯地区地质综合研究,记录表表,地形图,以及坐标值和实习所用器材(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测绳等)一系列的实习必备材料。2).踏勘。这是实习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方面在过程中可以认识野外的基本地质现象,岩石的认识和鉴别,地质现象的观察和解释,对好课本中的基本知识进行实践性的验证。其次是为下一步工作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做好前期的准备。3)实测剖面,对寺沟进行实测剖面并编写相关的综合剖面图和柱状图等图件。4)

10、.地质填图,分为3个小组,分别对大水沟周围进行测量,大致定出相关的地质点,地层的分界线,地质构造的产状,勾绘出侧区的地质图。5)室内资料的整理和报告书的编写,及综合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包括地质图,柱状图,剖面图,水文地质图)。具体的实习日程如下:6月18日(星期二)早,从学校出发前往交城县水峪贯实习基地。下午进行了登高望远。实习地点,西边小山。(基地水峪贯镇西冶河西冶河口南侧小山半坡原路返回)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能熟练的测量各个地质构造及岩层的产状特征,地形图的判读和通过罗盘进行交汇定点确定相关地质点。6月19日(星期三),天气,阴,实习内容前往榆林沟,观测太古界河口群(Arj)区域变质岩系,上元

11、古界震旦系霍山组Z1h寒武系,奥陶系灰岩。6月20日(星期四)到寺沟奥陶系与石炭系地层出露处进行认识观察。6月21日(星期五)由于下雨,未进行野外查勘。由陈老师讲述相关地质图件的编写,主要将对寺沟岩层实测方法及实测剖面的作图方法。6月22日(星期六),分为三个小组,对寺沟进行实测剖面工作6月23日 (星期天) 前往陈台沟和王文沟,观察山前大断裂及其次生构造,水峪贯陈台向斜,王文地区的岩浆岩,矽卡岩的形成及产状特征。当天下午在基地听课,张老师和杨老师分别讲述了地质填图和地质报告书的编写。6月24日(星期一),前往大水沟进行地质填图,测量各个地层的分界线的产状。6月25日(星期二),前往大水沟和西

12、冶川交叉河口出进行地质填图。下午返校。附实习区的地质研究概况第二章 实习区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水峪贯地区位于吕梁山中段太原西山煤田的西南部,以狐偃山主峰为中心,总面积约350km2,地处东经1115211200,北纬37373745。交城县至古交市公路纵贯本区,而古交市和交城县与太原市分别有铁路和公路相接,目前太原市与水峪贯每日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运行,交通十分方便。本区属吕梁山系,其主峰狐偃山,标高为2207m,一般高程在11002000m之间,相对高差500900m,属中高山区。区内西北部山高林密,东南部地势略低。西冶川自西北向东南流出山区后,经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境于介休城汇入汾河。2.2

13、气象与水文特征2.2.1 气象条件水峪贯地区属严寒微湿气候区,年均气温3左右。1月份气温最低,为一15-20;7月份气温最高,可达3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450mm,雨季多在78月份,48月份为无霜期。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区,年降雨量700mm以上;海拔1500-2000m的高寒山区,年降雨量650mm以上;海拔1400m左右的的山区,年降雨量500-550mm;海拔900-1200m的山区及边山区,年降雨量500-550mm。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季节差异大,强度变化大。年最大降水量827.1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为316.5mm(1965年),年最大降水为年最小降水量的2.5倍

14、,且大多集中在79月三个月。最长连续降雨日12天(1966年7月248月4日),总降水量达127.8mm,最大日降水量137.5mm(1981.8.1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001400mm。风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6m/s,最大风速达20m/s(1977年2月20日)。2.2.2 水文境内水系发育,所有的河流均属于黄河水系、汾河流域。按照汾河一级支流划分,境内河流为文峪河流域。文峪河流域包括文峪河干流及其支流西冶河、东西葫芦河等,它们分别发源于交城县西北部关帝山的孝文山、松树岩、后岭底前云山及四十里跑马堰山峰。流域内森林覆盖面积大,植被良好,清水基流长流不息,

15、多年平均流量2.0m3/s。西冶河是文峪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古交市松树岩南麓老牙沟,河流全长38.2km(其中交城境内河长37km),在交城南恶水地界入交城县境,流经交城县古洞道、水峪贯、东社三个乡镇,于西社村东汇入文峪河干流,流域总面积284.07km2,河道纵坡23,糙率0.04左右,河型属羽毛状;河谷川内共有沟涧22条,河槽以砾石、卵石间夹有孤石为主,河床基本稳定。在流域下游曾于1959年修建横山缓洪水库一座,库容1090万m3。现该库已报废。西冶河流域地形地质为侵蚀构造石灰岩区,属吕梁山背斜东翼,山峰海拔在17002200m之间,流域山峰耸立,峰顶深圆缓延,沟谷深切,岩溶发育,泉水曾多次出露。流量仅有0.2m3/s,为当地工农业分用。实属季节性河流,流域河谷中段河流冲刷严重,砂砾堆积面宽广,形成300400m的河床滩地川面,局部地段可见一级阶地。区域内植被较差,森林现存只占总面积的33.7%。西冶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能多,气温低,无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