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原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49209036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业生态学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业生态学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业生态学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业生态学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原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生态学原理(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1、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 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 经济环境对其的调节控制规律,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化: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赫尔非生物环境相 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4、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水 体、气体、土体。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淡水、

2、海洋 生态系统。根据受人类干扰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 统。6、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 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环境组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7、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是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多了人工环境组分。3、农业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较弱。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的 精生产力比较高。6、农业生态系统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社会经 济规律。7、农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 人类需求为中心的。

3、(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稳定机制、开放程度、 服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第二章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因素的营养元 素。2、耐性定律(谢福尔):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 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性上下限时,就 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由生物个 体组成的,它是具有可与个体相类比的特征。4、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嵌 式分布。5、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1、偏利如附在鲨鱼腹上的 鱼。2、原始合作如稻田养鱼3、互利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负相互作用:1、捕食2、

4、竞争如稗草与稻对光、水、养分的竞争3、寄生如寄生于其他植物的菟丝子4、偏害作用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6、种群的年龄结构式判定种群动态的重要方面,根据年龄金字塔 的形式,可分为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衰退型种群。7生态对策:生物为适应环境而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也即生 物以何种形态和功能特征的适应而在其生境中生存和繁衍后代。8、生态对策的两种类型:r对策者、k对策者。两对策者的区别:r对策者生活周期短,个体小,死亡率高,且无 规律,生育时间早,终身仅繁殖一次,但生殖耗能大。对繁殖的高能 量分配时它的特征之一。它往往是临时性生境的占据者,适应多变的 栖息环境,其对策基本是机会主义的,

5、可以产生种群突然爆发或猛烈 消亡。虽竞争力弱,但繁殖率高,平衡受破坏后恢复的时间短,灭绝 的危险性小。K对策者:生活周期长,个体大,死亡率属密度制约密且有规律; 种群大小常在K值上下波动,因而种间竞争激烈,常生活在稳定的环 境中,生殖耗能较少,大部分能量用于逃避死亡和提高竞争能力。遭 到激烈的变动后,恢复的时间长,种群易走向灭绝,如大象、恐龙 等。这类生物对稳定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应加强保护。9、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 失,另一物种侵入,出现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 展变化的过程。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特征:方向性:1、具有共同的方向且不可逆。

6、2、有规律3、可预 测4、生物量随着演替而增加。5、顶级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稳定状 态。10、生物多样性: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所生存环境 的总称。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1、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答:1、单一化驯化和栽培2、外来物种引进和入侵3、农业环境污 染4、农业过度开发第三章1、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是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和能量、物质在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2、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分结构、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包 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时间结构(时序排列)、营养结构(食物 链结构)。3、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

7、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 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4、时间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与特定环境条件下,各种生 物种群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积累与当地资源协调吻合的状况。5、杜能农业圈理论: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 圆圈层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农作圈、林业 圈、谷物农作圈、谷草圈、牧业圈、荒芜圈等6哥同心圈层。6、立体农业: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庭院立体种养模 式、农林立体模式、综合立体模式。7、食物链加环类型:食物链生产环、食物链增益环、食物链减耗 环、产品加工环、食物链复合环8、城市郊区的作物按杜能原理如何安排?答: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农

8、作圈、林业圈、谷物农作圈、谷草圈、 牧业圈、荒芜圈。1、自由农作圈紧靠城市,地租很高,只有采用高度集约化的耕作 方式才能获得较大收益,以蔬菜、鲜花为主并包括其他不易运输、运 费昂贵或易于腐烂的农产。品,如供奶牛食用的新鲜苜蓿、牧草等。2、林业圈。城市建筑、家具用木材,用量很大,运输距离限制得 很短,但木材不易腐烂变质,单位面积收益也较低,所以配置在农作 圈意外的第二层。3、谷物农作圈提供的农产品主要是谷物和畜产品。4、谷草圈由于距城市较远,运输费很大,农业经营粗放,土地休 闲。5、牧草圈离城市太远,大量土地用来放牧或种植牧草,以牲畜及 乳制品供应市场。6荒芜圈是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第四章

9、1、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之外,其它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 量。2、按来源可分为自然辅助能和人工辅助能。3、自然辅助能包括风能、潮汐能、水流能、降雨能、地热能。4、人工辅助能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联 结起来的链索结构。6、能量流动的途径:第一条途径:能量沿着食物链各营养级流 动,每一营养级将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体 中,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的分解,又将生物体的全部能 量归还于非生物环境中。第二条途径:各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及排泄物或 残留体进入腐食食物链中,在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纷杂的有机

10、化合 物被还原为CO2/H2O及其他物质。第三条途径:生物有机体都要进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将生 物化学潜能转化为热能散失于环境之中。7、十分之一定律: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率大致 为十分之一,其他的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的选择性浪费及呼吸和排泄 等而被消耗掉。8、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 都大大少于前一营养级,因此,营养级由低到高,其生物量个体、生 物量及所含能量呈现出下大上小的塔形分布。9、生态金字塔可分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10、次级生产:除了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生态 系统的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生

11、长发育、繁衍后 代的过程。11、次级生产的主要作用: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改善膳食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物质循环,增强农业系统的功能性。12提高次级生产的主要途径:合理利用资源、注意饲料量与饲养 量的协调、采用配置饲料结构、控制动物活动。第五章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包括生物所必须的 营养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圈内,沿着特定的途径,从 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进行着流动和循环。2、生物地球换血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3、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水循环、气体循环、沉积物循环。4、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循环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 分输入率

12、和输出率农业生态系统的库存量低、流量大,但周转快农业生态系统养分 保持能力弱,易造成流失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供求易产生不同步5、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调节原则1、合理输入2、建立养分再生机制3、强调养分保蓄、 供求同步4、充实有机库存5、提高投入效率6、整体优化调节的具体途径:1、合理安排归还较高的农作物及类型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3、农林牧结合,发展沼气,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促进秸秆直接还 田和过腹还田4、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归还率5、养分区域性富集6、生物放大作用: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 体内的残留物浓度不断提高,于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内的有毒物质 的残留物浓

13、度愈高的现象。7、C循环失衡对农业造成的影响:不利影响1、C失衡会引起气候 变化,气候变化使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雨涝、干旱、高温 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2、农业病虫害更加猖獗,农业生产条件变化,生产成本和投入大 幅度增加3、农业生产布局、结构将出现变动有利影响: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气候变暖对农业可能产生有利影 响,如可以使大米、玉米等喜热高产作物种植地域向北推移,低温冻害将会减 轻。第六章1、信息流:各种信息在农业系统的组分之间和组分内部的交换和 流动。2、信息流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利用人工光源或暗室控制植物的 花期利用人工合成的昆虫信息素进行害虫预测和防治等农民根据作物的长势和长相判

14、断栽培措施利用灯光诱杀害虫等利用气象工程进行天气预报等。第八章1、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即 系统学、经济学、生态学原理。2、中国生态农业:因地制宜的利用现代科学,并与传统的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的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3、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的异同点?不同点: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模式。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充分 利用传统农业精华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现代科学及物质投入的重要 作用

15、,把保护环境和提高生产力形成统一的发展目标,使生态、社 会、经济三大效益达到有机统一,符合我国的国情,在实践中易发 展。而国外的生态农业则讲究尽量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机械等现 代工业支农产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功能组织生产,突出强 调农业生态效益的提高,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同点:强调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1、强调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技 术相结合。2、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3、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的4、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5、个体农业的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5、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主要有:农林牧渔复合生态工程、多层次高 效利用复合生态工程、庭院农业生态工程、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工程、 绿色食品农业生态工程、乡村旅游农业生态工程补充:1、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 人工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二分化形成的 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群体。2、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物和环境、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 互适应所维持的一种平衡状态。3、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