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懂得,所以仁慈 ---苏州市2014年语文中考说明会摘要主讲人:苏州教研员 徐雪明先生地点:苏州星海实验学校时间:2014年1月11日一、评价要求 考生应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四学段7-9目标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是: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及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二、评价范围 1、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部分略读课文及部分名著推荐与阅读、诵读欣赏、专题等2、涉及课文的考试内容,约占除写作以外的考试内容的35%-50%,其余的50%-65%可涉及与课文相当的现代读物(包括一般政治、科技、文艺读物和苏州市初中语文读本上的课文) 3、试卷形式:1)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2)题型:客观题---填空、默写、选择 主观题---改错题、简答题、语用题、其他开放性试题3)难度:7:2:1三、重要考点说明:(一)古诗文默写:1、名言名句,不会避重点和以往考点。
2、诗词文兼顾,以诗为主兼顾词文3、涉及部分作者、篇目4、2014年中考默写篇目:见附录(二)语言运用1、不考名词术语,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要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也是要关注的三)名著阅读:1、精读片段:课文中的所选语段,对情节、人物、场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以点带面,促进对全书的理解2、读好整本书:了解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3、2014年名著阅读考察篇目:《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四)文言文阅读:(要当作文章来读,阅读、理解是首要的)1、课内:1)理解文言词语 实词(2015年起可能会在语文中考自测丛书上公布范围)、主要的虚词六个(之、于、而、以、为、乃)2)理解文言句子(对内容、句式的理解) 3)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特色2、课外:1)难度:浅显的文言文,与教材中的篇目难度相当 2)阅读要求:讲究整体把握,不求字字落实,关键的句子翻译字字落实3、定位:课内文言文的迁移和再认识4、题型:翻译2015年起题型会改变)5、分值:4分6、解题要求:直译,关键的实词虚词句式要落实五)课外现代文小阅读:1、重点:能筛选和整合重要的信息;能分析文章结构。
2、文体:2014年继续考议论文但平时也应注重说明文教学)3、关注: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标等)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4、区分不同文体的特点5、重要句子含义的解释、段落的作用六)现代文阅读:1、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基于知识积累、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述如:对文章的结构把握,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情感思想3、概括分析:对文章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抒发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比较全面的认识4、品味与揣摩: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揣摩5、评价: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2)对文本的内容作出合理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和判断5、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技巧,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1、修辞手法:哪些修辞格,然后根据修辞格的特点,并结合文体内容,分析其含义、作用2、表达手法: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进行分析(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3、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内容分析。
4、行文结构:线索、顺序脉络、以小见大、承上启下、过度照应、伏笔铺垫、呼应、开头和结尾的方式,结合内容分析七)文学作品的分析:1、分析形象: 1)文学作品的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哲理,或者体现某种具体的人物精神的景象或物象,形象具有典型性 2)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什么形象,或形象具有什么具体的特殊含义,形象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3)通过字里行间,整体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种形象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形象饱满2、品味语言: 1)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点 2)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作品语言技巧评价优劣,如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得体具有什么样的独特语言风格,以及这样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独特表现力 3)要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点,然后在作品具体的语境中分析,通过比较,体会其用法意义3、课内现代文阅读要求:1、课内现代文阅读题,尽可能选择相对完整的语段,在其独立自足的语境中,命制题目,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2、课内现代文阅读题,忌深、忌偏、忌怪八)写作:1、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现。
事实不等于真实)2、对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闪光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3、关注:恰当的表达方式(如记叙和描写、议论和抒情),合理的顺序和详略,有特色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的内容记叙文:好的立意,精巧的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议论文:初中阶段一般不作要求4、要求: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2)写作范围和内容更注重向生活开放,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泛的写作平台3)题目提供的思维空间较大,同时也有一定的限制4)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但不是不要文体,反对夹叙夹议的文章5)提倡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呈现百花齐放状态2014年还是重在命题作文的训练不会考话题作文6)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7)哪怕只是自己写几段话(也会得10分以上),不要去照抄考卷上的文字(得分极低) 附录:2014年文言诗文默写篇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 古文:1、《孔子语录》 2、《曹刿论战》《左传》 3、《桃花源记》陶渊明4、《三峡》郦道元 5、《岳阳楼记》 范仲淹 6、《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古诗:1、关雎《诗经》 2、蒹葭《诗经》 3、《观沧海》 曹操 4、《饮酒》陶渊明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次北固山下》王湾7、《使至塞上》王维 8、《春望》杜甫 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10、《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1、《赤壁》杜牧 12、《泊秦淮》杜牧13、《夜雨寄北》李商隐 1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15、《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16、《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7、《登飞来峰》王安石 18、《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19、《游山西村》陆游 20、《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21、《天净沙 秋思》(古藤老树昏鸦)马致远22、《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2014年名著阅读篇目:《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 【写在后面】2014年苏州中考和去年相比不会有大的变化。
因为懂得,所以仁慈”,这是苏州教研员徐雪明先生在苏州市2014年语文中考说明会引用的张爱玲的一句话因为懂得师的不易,因为懂得生的辛苦,因为懂得初中语文教与学的规律,所以苏州中考命题不会偏深、偏难、偏怪整个说明会50余分钟即结束,却不虚此行微雨中本文是根据徐雪明先生的讲座课件、以及本人的笔记整理而成如有疏漏与错误,系本人之过、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