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实用模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4818876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6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实用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实用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实用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实用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实用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实用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实用模板)(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1(4307字)一、语文教学现状(一)关注名家(教师之友和“教育在线”上的几篇_)1、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魏书生缺乏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人文关怀,缺乏站高望远的知识视野,缺乏对教育作为必要的乌托邦的切身理解,而只能成为一个对应试教育服服帖帖,对教学大纲亦步亦趋,惟技术论的、匠气十足的语文教师。2、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钱梦龙倡导和践行的“三主三式导读法”无疑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实力派、技术派的地位,这一教学法虽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包装但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教法的范畴,还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学重视基础、讲深讲透讲实的技巧化的翻版。3、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于

2、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文”,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无论是从文道结合的角度,还是从文以载道的角度,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文,以文祭道。4、“教育在线论坛”不只是请教李镇西水云香君:一直有个想法,一直不敢提出。但为了核实一下,还是要请教李镇西老师。多次听人说,李镇西老师的课上的好,班主任当得优秀,可是学生考得不好。李镇西:是的,我有过考不好的时候,而且我从不讳言,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过。相反,我特别辉煌的高考和中考成绩,我则很少提及。像魏书生那样的常胜将军,我的确不是。特崇拜魏、李两位:魏的人生观,李的教育观。我以为,魏书生有大师的

3、魔力,李镇西有诗人的气质。(二)关注现状1、教学目标虚化新课标中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建议是“随文讲解”,一些老师对要不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到底哪些是有用的语文知识、采用何种方式教学语文知识等问题产生了认识上的混乱和偏差,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缺失、含糊。由于有些人对“训练”提出质疑,因而能力目标处于悬空状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类情意目标本身模糊、隐性,更难落实。2、教学内容泛化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因此,有些教师,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与整合。语文课上成了知识常识拼盘课、五花八门杂

4、烩课。语文课应该以语言和言语为核心,如果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语文课就会被上成思想教育课、民俗文化课、旅游观光课、艺术鉴赏课、手工制作课、科学知识普及课势必导致语文课的变味、变质。3、教学过程表演化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如:将学生分成几个方队,设男女主持人各一名,教师则以评委的身份出现。课堂气氛如同娱乐节目或“智力大冲浪”那般热闹,参与者(最优秀的学生)的情绪也高涨,但多数学生由听老师讲课的听众,变成了看同学表演的观众。又如: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选出组长,抽到或领到讨论题,经过一番看似热烈的讨论,小组派出代表(大多是组长)发言,美其名曰这是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花架子。这样

5、的阅读课似乎很“活”,实现了所谓的互动,实际上却走入了表演化的误区。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顺着文思、文情、文势自然流动的过程,是他们不断调动自己的人生积累和作者交流的过程,是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灵受到触动、陶冶、洗礼的过程,是他们渐渐领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应该是集中的,情感是专注的,心灵是沉静的。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捕捉到关键的言语信息,深深地思考,形成独特感受和独立见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品出意味、情味,悟出为文之道和做人之理。4、教学手段形式化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出现了赶时髦、图形式的现象,不仅没有很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

6、,反而弱化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课文中有些能给学生带来丰富想像的文字描述,被一些教师变成了用幻灯打出的图画,结果使活生生的东西凝固、僵化了,使本可以由一个个大脑想像出一幅幅图画变成了教师大脑加工成的一幅画,这自然禁锢了学生的再造想像。二、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向1、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完全可以自学,语文这个工具也只有_自学才能真正掌握。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的教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2、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忌讳面面俱到。教语文课,一般无须

7、逐段地分析,更不应该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3、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过程,本来应该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并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语言文字训练指的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其中重点是读和写的训练。第二,语言文字训练包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训练语言。要让学生自己掌握那些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的句子、段落、篇章。积累的主要手段是朗读、熟读、背诵、抄写、默写等。第三,语言文字训练是凭借课文进行的。4、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

8、学生自行探索、自己发现的过程,而不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5、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和教师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1)是“首席”(2)是“资源”(3)是“关怀”2、文本在阅读教学中的位置阅读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要忘本(三个“本”依次指“文本”、“教学根本”、“阅读教学的本质”)。(1)文本是有规定性的,“文本的规定性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结构,而对文本意义作随意理解和解释。”(2)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情境性,语言活动。(见“武进中学语文”对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两点认识)3、强调“读”读(指朗读或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综合能

9、力。1、朗读能力首先表现在心理素质上。2、朗读也体现一个人的识字能力。3、朗读还体现一个人的理解能力。4、朗读更体现一个人的语感能力。四、关于语文习惯的培养1、养成的习惯2、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3、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5、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6、养成做文摘的习惯7、养高声朗读的习惯8、养成背诵诗文的习惯9、养成批注_的习惯10、养成做阅读练习的习惯11、养成观察思考生活的习惯1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13、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14、养成写作提纲的习惯15、养成研究_题目的习惯16、养成作文开头打草的习惯17、养成修改_的习惯18、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19、养成课堂大胆发言的习惯20、

10、养成积极参加语文活动的习惯五、关于作文第一,要有整体性,序列性。有些老师从初一起各老师便训练学生话题作文,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而且容易弄巧成拙。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选取自己擅长的一种文体。”如果事先没有作过各项文体训练,又怎么进行选取呢?所以我们说,初一就老老实实训练记叙文,初二则说明文和记叙文,初三上学年还要训练议论文,下学年便主攻话题作文,这便是整体性,序列性。面批,可细批,可组织学生互改等。第二,要重视讲评,分类讲评。老师在浏览全班学生的作文以后,对存在问题的代表性作文(根据要求)与学生共同探讨,进行批改。学生明确要求后,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有时需要反复修改,提升作文的档次。不要只评

11、讲优秀作文,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欣赏优秀作文的水平,而是提升自己作文档次的方法、技巧。至于话题作文,它包括许多综合的技巧。有几点要强调:1、选好标题,力求新意(标题好本身可加分)2、开头不要过于追求词藻华丽而写些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入题要快,结尾应顺应_,力求深刻。3、要善于点题,与话题挂上钩。4、营造“亮点”,特别是语言的生动性。5、千万要写好字,要让老师赏心悦目地欣赏你的_。六、做一个快乐的语文老师(一)乐观豁达1、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1)对领导,不亢不卑;对同事,以诚相待。对学生,平等,关爱。“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刻也不能忘了自己曾是学生”(李镇西)(2)适应现实,不埋怨。改变

12、自己就是发展自己。(二)教书育人1、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育人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语文老师要有童心。2、会学习,善思考,勤反思。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2(2893字)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而语文课教学的改革,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更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难点。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努力的探索。反思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缺乏学生主动思考的体验传统语文课堂一直是教师展示个人才情的舞台。教师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讲课热情洋溢,课堂气氛活跃。殊不知,学生只是当了旁观

13、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的理论,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想到,也没有时间想到自己的感悟,久而久之,使学生们思维僵化,滋生了依赖思想,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俗话所说的“巧母拙女”。教师的讲解全面透彻,虽曰爱之,实则害之。二、缺乏学生与书本的直接对话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在预习中,学生粗粗的读遍课文外,教师限于课时有限,一般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教师通常是在上面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听的是雾里看花。试想,一篇_,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灵气,小说的底蕴,在学生对课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又怎能被领会?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缺乏与课本的密切接触,缺乏自己的主

14、动深入思考,又怎能不是舞里看花?教师的架空分析,只能是把_肢解的支离破碎,就像把金鱼从水里捞到桌面上来供大家欣赏一样。三、缺乏新鲜的有活力的课题多少年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构成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材千变万化,学生性情各异,然而,教师的教法却没有多大长进,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使得教师在新旧教材的变轨中,一切跟着感觉走。所谓的成熟就是在教参的诠释上更高明一些,所谓的经验无非就是一些方法技巧:应试现代文阅读分几步走,作文如何开头都是抽象的理论,冰冷冷的原则,都是准备好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去装去填。四、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的站在讲台上,盛气凌人的

15、发号施令,板着面孔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不允许学生有一丝的不恭。教师要求学生动作整齐划一,回答异口同声,把学习不好的学生统统斥之为差生,希望学生像鸵鸟一样,一头扎进书山学海。学生一不听话,教师便把他们视为另类,巴不得把他们除之而后快。师生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感情不能融洽,教学难有成效。五、缺乏自我素质的提高多年来,教师常教导学生,“不进则退,不思则惰”,却从没对自己说过,“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多年来,教师惯于严格要求学生而疏于自我提高。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教师显的固步自封,孤陋寡闻。教师对于学生需要什么,想些什么,则是茫然无知。说实话,读书,对于很多语文教师来说,也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有几个老师能通读四大名著,有几个老师能写的一手好_,有几个老师能自觉钻研教育理论,并以此知道教育实践。身为人师,才疏学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