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论语的看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48170532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对论语的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对论语的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对论语的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对论语的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对论语的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对论语的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对论语的看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对论语的看法 题目: 论语之我看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摘要:论语作为我国的四书之一,其内容十分的广泛,其中孔子及其弟子对“仁”“义”“礼”的解释也非常到位,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在现在,论语也有学习的必要性,是中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非常必要的读物。 关键词:论语 核心思想 仁 义 礼 必要性 一、论语的历史地位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论语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

2、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今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二、论语的核心思想 无论对论语的理解存在多少分歧,有一个共识总可以作为研究的前提:“仁”、“义”与“礼”是 论语的三个核心概念,它们在全书中出现频率极高。据杨伯峻在 论语译注中的统计,论语中 “仁”出现109次,“义”出现24次,“礼”出现74次。1 (一) “仁” 所谓“仁”,是对于大写的“人”的反思,是人类精神的自

3、觉,也是孔子心目中“人的最高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仁者,人也”(礼记中庸),又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力求做到“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爱”的本质就是肯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和牺牲,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对方永远快乐,永远不要让对方担心。“爱是精神对自身统一的感觉”,因而是“自然形式的伦理”。以论语来看,“仁”所指的是人类一切美德的总和,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一种高位的价值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在论语中, “仁”还有一种定义,它既是一种德,又是一切德。作为一种德,其要义是

4、“爱人”;作为一切德,它是全德之名,能行恭、宽、信、敏、惠诸德于天下,便是“仁”;因此,一切正当行为都是“仁”之表现。1 (二) “义” “义”,则是针对这种高位价值观而做出的具体表现,是对客观行为表现的性质判断尺度。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篇)。 对于“义”,论语中是将它作为一个已有的概念所运用的,没有像“仁”那样扩大化的描述,而是从一个侧面对其进行了论证。“义”源于两个字,一个是与它形同的“义”字。该字可解释为威仪或神圣的准则。后来,威仪中的“义”字演变为“仪”,意思也变为仪式,礼仪。另一个则为“宜”字,它在历代文献中多次出现,最

5、初指的是杀性,杀俘以祭祀的意思。 总的来说,孔子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是以“偏仁”来教育他的弟子以及其他人的,希望他们可以慢慢地学习积累,有“偏仁”走向“全仁”的崇高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一个“义”字开始着手。当然,孔子并没有直接指出来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我们可以从论语中的部分篇章中里获取到信息。如里仁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由这些可见,“义”与“仁”是有密切关系的。 (三) “礼” 礼,便是对“仁”和“义”所共同做出的

6、具体要求。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篇)。礼又分为礼制、礼仪和礼义。礼制是对于国家的种种制度而言;礼仪,是对人际交往和各种典礼的要求;礼义,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种种原则。 论语的“礼”建构和追求的是个体与家庭、民族直接同一的伦理世界。“伦”,即西方道德哲学话语中的所谓 “伦理实体”,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和精神形态。与西方道德哲学不同的是,“礼”不仅表现出强烈的“伦”的实体气质,而且彰显家庭与国家直接统一即家国一体的伦理规律。 人无礼无以立。“礼”是一套等级制度,社会上不同的人,按照礼的要求都能明确自己的定位。所谓“礼

7、”,就是礼仪,也就是将内心的敬意表现在身行上的行为规范。在论语中,孔子曾指出“礼后乎”,也就是“礼”后面的那个“敬意”才是真正的“礼”;即使如此,也不如老子中所一针见血地指出的“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更能说明其实质。2“礼”在论语中的意义非常之高,“礼”总结了“仁”与“义”的外在表现,只有在日常中做好“礼”,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仁”与“义”。 三、学习论语的必要性 1.学习论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诸葛亮曾说:“志当存高远。”意思是说,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志向要高,志向要远大。青年时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的时候,而志向的高远,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

8、,各种人生观都存在,都会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学生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必须学习经典,在经典中汲取力量。孔子到死都没有实现他的理想,这不是说他的所作所为没有意义。他的为理想而执着追求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让我们想到了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人们眼里,他是一位英雄,虽然是一位悲剧的英雄。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也动摇过,但不久又重新振作起来,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正是中学生所缺少的,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学生所缺少的。 2.学习论语,体悟孔子和弟子的关系,学生可以学到为人之道。 孔子为一代大师,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的弟子来自

9、社会的各个阶层,孔子得到所有的弟子的尊重,这固然和他的为人之道,高尚的人格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一些理念。与学生相处,首先,孔子尊重学生,有教无类的思想,便是他提出来的。其次,他关爱学生,宽容学生。而这,也是当地学生缺乏的。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的是人际交往,在与人交往中,缺乏的是宽容。孔子是大师,尚且宽容待人,平等的对待弟子,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3.学习论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切向钱看”,“有钱能使鬼推磨”,似乎已成了真理。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只看他创作了多少金钱,这种观念,也影响了学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10、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熊掌,生命,道义,这三者当中,到底应该选取什么?孔子云:“富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富贵,如果可以追求,哪怕是坐下等之人,他也愿意做。孔子也追求金钱,但有前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不符合道义,孔子就不屑一顾。孔子的金钱观,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中学生学习。 4.学习论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错就改的态度。 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他强调实事求是,反对不懂装懂。这句话给人的启示是,谁都会犯错误,但关键要改正。而这正是一个平常人的表现。圣人也会犯错,人最不可缺的是一颗平常

11、心。在成长的过程中中,正确的评价自己,不出现心理失衡,能提高学生耐挫能力。3 四、结语 论语系统论述了人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及人生观。论语中特别重视做人,认为崇高理想是从学习中获得并建立起来的。因此总结出了教育为本的观念,认为如果要使社会朝着完善的方向发展,必须要重视提高人的情感素质和理性能力。在文化上讲究包容性,提出“和而不同”的主张,也成为世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孔子的这些优秀思想不会因历史的变迁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而且其优秀思想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而后世的我们应当重视论语,学习论语,为自己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念。 参考文献: 1 樊浩.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中国社会科学,2023(3):125-206 2 百度百科 3 张惠娟.当代中学生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对论语的看法 对论语的感悟 对毛泽东的看法 对工作的看法 对人生的看法 对腐败的看法 对体育的看法 对友情的看法 对述职的看法 对爱情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