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设计语文模板5篇

请****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10KB
约23页
文档ID:448020582
教学设计语文模板5篇_第1页
1/23

教学设计语文模板5篇教学设计语文模板篇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小峰母子俩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这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家庭文明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即学会体贴 【学情分析】 我们班有45人,他们都特别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他们集中精力听课时间较短,爱玩爱动,绝大多数同学喜欢识字,喜欢分角色读课文因此,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上课的节奏紧凑,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和投入到课堂上来 【教学策略】 1、采用多种方法的识字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课堂的效率。

2、充分创造机会,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 3、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理解词语,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自读、自悟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布置预习任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起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都是家里的好孩子,那你为家里的人做过什么事呢? (请个别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 (板书:7棉鞋里的阳光) (齐读课题) 看看这课是说谁关心家里的人,怎样关心? [设计意图:直入课文的主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如何关心长辈,为理解小峰为奶奶晒棉被这一行为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 (1)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自读提示的要求,把课文读好吗? (学生说:“能!”) 那就认真去读吧,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别人 2、学生自由读 三、交流讨论,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读: 棉(mián)鞋照(zhào)到 晒(shài)棉被(bèi)盖(gài) 上午(wǔ)饭收(shōu)棉被 脱(tuō)下躺(tǎnɡ)好 合(hé)上眼(yǎn)睛(jīnɡ) 摆(bǎi)在妈(mā)妈 奶(nǎi)奶放(fànɡ)回 2、让学生说说哪些难读,并说理由 难读的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读,如: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3、让学生说说你会读哪些 教学设计语文模板篇2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工程,我们语文书的第一篇课文就热情地赞美了我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引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懂课文,领略长城和运河的美。

3、让我们在聆听播音员阿姨的朗读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好吗?打开书本,仔细听,认真看注意两节中的相同部分 二、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共两节第一节写了长城,第二节写了运河有哪些内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读男、女生齐读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2、(出示书上的两幅图)这就是看到的长城和运河,是在哪里观察到长城和运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读一、二行 3、(在“奇异的景象”下加上点)注意这些带点的字,再读读这两行,你能体会到当时的心情吗?读出那惊喜的感情 4、这两个“奇异的景象”一个是(),一个是()它们分别“奇异”在哪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括号标出来,并且读一读体会体会 5、交流所划的句子出示) 6、看看图,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想象一下,“巨龙”爬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 ——课前,大家读了《新补充读本》上的《长城》一文,从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师: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板书:雄伟壮丽) 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8、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敬佩)你想说些什么?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9、出示:看图,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运河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 10、交流: ——运河像绸带,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朗读时,要注意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看地图)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这条长长的运河也是无数老百姓用简陋的工具一点一挖成的,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1、引读最后两行诗句这里的“人间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们能想象出当时修筑长城、开凿运河所遇到的困难吗?除了你们能想到的,还有许多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许多辛酸苦辣,可我们的祖先却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人间奇迹”啊! 12、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来赞美它们吧! 三、布置作业 1、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用上学过的词语(“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等)写一段话 2、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星期三下午上网的时候搜集资料,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教学设计语文模板篇3 设计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诵读《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学生回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解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解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生: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想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古人云:独而无学友。

生: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生: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对,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解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