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47955407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毕业论文(设计)学 生 陈 司 琪 学 校 专 业 指 导 老 师 完 成 时 间 (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长沙 410128)目 录一、人际交往的原则3(一)平等原则4(二)真诚原则4(三)宽容原则4(四)互助原则4(五)适度原则4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5(一)交往方式多样5(二)交往范围开放5(三)交往内容广泛5(四)交往界限淡化6三、大学生的人际关系6(一)人际关系6(二)社会认知6(三)社会动机6四、人际交往的技巧7(一)真诚的肯定对方7(二)善用语言的技巧7(三)耐心地聆听对方8(四)展现友善的微笑8(五)展示幽默的光辉

2、8(六)要热情交往8(七)要理解尊重9(八)要以诚相待9(九)要宽容谅解9(十)消除依赖感9五、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特点91、为人正直112、讲究诚信113、宽容待人114、换位原则115、互相帮助、互相进步11六、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摘要: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当人的置身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交往,每天也有可能遇到社交的难题。交往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正如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所言: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来自社交和处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相当多的人由于不能和某些人和谐相处而苦恼,这些矛盾发生在上下级、同事间、同学间等。有些人也总在瞒怨别人不好,孰知人际关系的

3、钥匙就在你自己手中。与人交往和沟通,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 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对人际交往的艺术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礼仪、沟通、做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礼仪;沟通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地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同时,人际关系也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到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发育过程中有着举足

4、轻重的地位。有一种说法认为,大学就是个小社会,而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得要与人交往和沟通,而在大学生的面前就摆着这样一道棘手的难题一如何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充分利用自己与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编织一张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具有较高的情商,而且也为自己人生、事业的成功增添了重要的筹码。清楚的了解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对于正在为踏入社会作准备的大学生来说,可谓踏入社会的必备武器。 大学生在刚刚进人大学校园,开始全新的生活时,大部分人都有强烈的与他人交往的愿塑。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有的同学会适应环境,踌躇满志,有“ 如鱼得水” 的感觉;有的同学

5、却感到孤独,离群索居。这表明,只有与他人交往的愿望足远远不够的,如果想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人际交往的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它包括很多的方法和技巧。为了使自己的交往行为能够引起对方良好的应,从而引发积极的交往行为,在交往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平等待人应该是为人真诚、待人诚恳。大学生来四面八方,年龄、学识、经历相近,虽然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个人能力有差异,但绝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真诚原则 真诚是大学生高尚品德的重要表现,只

6、有真心付出,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做到与人相处有诚心,襟怀坦荡,表里如一。 这样才能使对方放心,赢得他人对 自己的信任,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使彼此间相互理解,并为进一步交往奠定基础。 (三)宽容原则 宽容要求相处时为人要豁达开朗,做事不斤斤计较,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宽容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消除彼此间的紧张和矛盾。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由于认识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和冲突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要求同存异,虚怀着谷,要学会忍耐和控制,要理解个性之间存在的差异,允许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存在,要用宽容心去对待别人的缺点与不足。 (四)互助原则 互助表现在交往的过程中,交往的双方相

7、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互助既满足了双方各自的需要,又促进了相互间的联系,深化了感情。但如果一方只是索取,而不付出,就会影响双方的关系。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尽义务,相互付出,多献爱心,解人之困,救人之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指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行为得体、合乎分寸、恰到好处。适度原则影响着其他的原则,有很强的普遍性。适度原则体现在许多方面,常见的有:自尊适度、热情适度、豪爽适度、言谈适度、信任适度等。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自尊适度、热情适度和信任适度等。自尊适度一是防止自尊心太弱,从而产生自卑;另一方面是要防止自尊心过强,产生自傲、自负。热情适度也是

8、一样的,一方面不能热情过度,另一方而也不能热情不足,两者都会令人产生不快的感觉。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也发生诸多新变化。(一)交往方式多样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传统的交往方式主要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书信、参加文娱体育活动、郊游、联欢玩耍、吃喝、探亲访友、各种沙龙聚会、社团活动等。但是当代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融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因此,短信、网络等方式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方式式。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越来

9、越习惯于用网络的方式来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人际交流方式排第一位为:短信,占805,其后依次为面对面交流,占747,手机通话占501,QQ、MSN占341,固定电话占195书信占88电子邮件占63。(二)交往范围开放 大学生平时的交往范围和对象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朋友、同学是他们最要的交往对象。但是。由于手机、网络等媒介的介入。使得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大打破了时空限制,其交往范围不再局限于班级、院系范围内,交往触角还伸向校园之外。在高等院校集中的大城市,校际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从具体交往的对象来看,其不仅注重与新老同学的交往;同时注意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与企业家、

10、科技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接触。(三)交往内容广泛 以往大学生的交往主要在学校里交往内容以交流感情、切磋知识为主。而当今大学生交往的内容则日益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就日常具体交往内容而言则包括爱好兴趣、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情感、政治思想、对他人的看法、人生哲学、学习经验、恋爱观点、各种信息、文体生活、国家大攀、社会风气等。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交往内容的不断扩充,使学生们日益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再加上交往方式的多样。使得大学生们能够通过实习、调研、参观、等多种社会实践方式吸收社会信息。不断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四)交往界限淡化 异性大学生之间交往界限在过去是非常

11、清晰的。而当今的大学生认为异性问的友谊是存在的,可贵的,应该大胆追求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来自多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对与异性交往的认同度更高,交往意识更强,热衷于通过各种方式恋爱或怙交异性朋友。在现今的大学里,学生们谈恋爱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以至于“考研、上网、谈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三、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从三个理论来讨论:人际关系,社会动机,社会认知。(一)人际关系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里关系。在当代大学生中很多人在开始的交往中往往会很相信对方,相信程度比较高,相信对方不会故意占自己的便宜,认为最后会达到大致的平

12、衡,所以能够容忍一时的不平衡。以致到最后发现自己过于付出,发现有太多的不平衡,此时就会选择离开对方,放弃这段人际,也会对人际关系感到厌烦。也有些同学在最后交往失败的原因是不够诚实,不够去跟他人沟通,只会在最后说我们曾经是朋友现在怎么会弄成现在这个局面,然而她没有去思考过自己到底存在哪些让别人不想去交往的原因。事实上是她过于保护自己,不想让任何人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久而久之他人也就讨厌了这种虚伪的面目。适当的表露自己是对他人的信任,也是增加彼此之间距离,相互理解与信任的方式。(二)社会认知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自我知觉,也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在此包括了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人

13、际关系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产生的。交往伊始,谁不想给对方留下一份美好的印象呢?同样,谁不想与留下好印象的人继续往来,以此作为深入交往的基础?在交往中也很注重自我的自尊,所以我们要在人际方面建立自尊,过分的去践踏他人的自尊的话会导致失去一段友谊,在人际方面将会得到他人的冷面,冷语。所以在人际中要懂得树立自我自尊和保护他人自尊。(三)社会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主要动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当代大学生的许多动机是为了获得更加优秀的成绩,让老师去特意的关注自己,获得学校荣誉,然而往往这些动机以隐蔽的形式去获取的时候会被学生厌恶,很难得到

14、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也许表面上是很好的关系,当面临各自利益冲突的时候,彼此之间就是陌生人一样。这样的交际往往在大学里面是存在着很多,也是被批判的。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也就会形成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听取他人建议。这样使彼此之间失去了沟通的能力。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语言上的交际。明显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是,他们普遍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或朋友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多数人选择了听之任之的态度。当自己遭遇挫折时,多数人会采取默默承受的方式,只有少部分人会找人倾诉。因此,大学生之间发自内心的交流日趋减少,同学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淡。然而,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都表示,他们特别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而往往又有许多的交往让他们失去交往的信心,觉得在大学里不可能存在着友谊的交往,也就淡化了人际关系。 四、人际交往的技巧 大学生处于一个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但只有良好的愿望还不够。不少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有的事与愿违,这是因为没有掌握交往的技巧。 (一)真诚的肯定对方 自尊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需要,人对肯定的渴望绝对不亚于对食物和睡眠的需要。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倾向与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