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评析译者语言风格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7940791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比评析译者语言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比评析译者语言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比评析译者语言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比评析译者语言风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比评析译者语言风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比评析译者语言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比评析译者语言风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比评析译者语言风格众所周知,不同的文学作品有其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文学作品的风 格包括作品的思想风格、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而语言风格则是指人 们在书面或口头语篇中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它是作者用 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孙燕,2002)。对于译 者风格,很多学者已经从阐释学角度、译者主体性等角度实行了分析 与研究。作者选择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陶渊明诗歌的两个英译本 的译者风格实行研究,主要从语言层面和修辞层面实行探讨,以期能 够找出两个译本在这两个层面上的风格特点。1.1文学文体学的概念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文体学中也融合了语言学因子,成为一门具 有独立地位的交叉学

2、科。而文体学与文学体裁相结合,文学文体学便 应运而生。文学文体学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评论之间的一门学科,它 包含有语言学对语言本身的描写,也涵盖了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分 析。此处借用了申丹教授对于文学文体学的定义,文学文体学即指以 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审美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它是连接语 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注重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表达 和增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申丹,2002)。1.2文学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就文学作品来说,文体特征在很大层面上表现了该作品的文学价值, 所以,对于以作品为对象的译者来说,能否恰当地处理作品中的文体 特征在很大水准上影响翻译的整体质量。文学文体

3、学的研究方法有助 于解释作品中的语言特征,在翻译过程中将这些特征在译文中得以再 现,最终更加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在翻译中,文 学文体学的主要应用范畴为小说、诗歌、散文等的翻译,旨在研究各 类翻译文体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 结构入手,尤其注重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特征,进而对翻译文本的文体风格实行分析阐释。所以,如何才能将原文中的文体特 点在翻译中得以体现,便成了文学文体学在翻译领域的研究焦点。2译者语言风格探讨译者的语言风格是指译者在对原文实行翻译时,译文中出现的具有文 体价值的语言特征,这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及修辞层面。语言层面主 要涉及词汇层

4、面,句法层面以及衔接层面的特征,而修辞层面则体现 为翻译中各种修辞手段的使用。2.1语言层面语言层面上体现的风格特征集中在词汇、句法及衔接上,这三个方面 的特征是译文作品风格在语言层面的外在表现。2.1.1词汇层面词汇层面的主要体现即为词汇选择,尤其是选择那些在形式上或内容 上偏离常规的词汇。这些特殊词语使得译文产生了独有的文体价值和 美学效果。因为各个译者在翻译时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同,他们在翻 译过程中对词汇的选择也存有差异。所以,各个译者的词汇选择体现 了该译者在词汇上的风格特点。以下是汪榕培教授与谭时霖先生的陶 渊明诗歌英译本,从中能够看出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词汇选择差 异。以下选择责

5、子中的前四句,探讨两位译者在词语选择方面的 特征。原文: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儿男,总不好纸笔。译文1:Myhairatbothmytempleshaveturnedgrey;Myskinandmusclesweakenday byday.AlthoughIhavefivesonsinmyownright,Noneofthemwouldliketo readorwrite.(汪榕培,2000)译文2:Myhairatthetemplesisgreywithage,Flaccidaremyskinandmuscles.Bl essedIamwithfivesons,Butnonegoes

6、inforthewritingbrush.(谭时霖, 1992 )从以上的两个译文不难看出,一方面,汪译文将原文以押韵的 方式翻译出来,他的词汇选择迎合了陶渊明诗歌押韵的特点,而谭译 文在形式上则更为随意,也没有押韵现象的出现。所以,汪译本在形 式上更加接近于原文。另一方面,最后一句“总不好纸笔”,陶渊明 想表达的是几个儿子都不爱读书,两位译者对“纸笔”两个字的译法 也存有差异,汪将其译为readandwrite,而谭将其译为writingbrush,前者为意译,将纸笔的内在含义表达了出来,使 得译文流畅富有逻辑;后者用writingbrush来指代读书写字,也 起到了同样的意义效果。2.1.

7、2句法层面译者在句子的翻译过程中,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句法手段来获取原文 的某些文学或文体效果,比如减缓或加快节奏,以产生对人物形象的 突显或强调的作用。不同的译者对同一个句子或同一类句子采取了不 同的翻译方式,即体现了译者在句法上的风格特点。以下选择了陶诗酬丁柴桑中的前六句实行分析。原文:有客有客,爰来爰止。乘直司聪,惠于百里。飧胜如归,聍善 若始。译文1:Herecomesourguest,herecomesourguest,Whorulesoerpeoplewithou tarest.YourservicewhichisjustandfairBestowsblesstopeoplehere

8、a ndthere.YoufollowtruthwithduerespectAndlistentowhatiscorrect.(汪榕培,2000)译文2:Aguest,aguest,Anofficialcomes!Upright,hetendstopublicgrievanc es,Devotedheistothecountrysgood.Wordsofwisdomhesavours,Open heistowholesomeadvice.(谭时霖,1992)两位译者对原文中的后四 句的翻译采用了不同的句法结构,汪译文采用了陈述句的语序,将原 文意思缓缓道来,而谭译文则采用了四个倒装结构,对原文

9、中的客人 的高贵品质实行强调。从句法上来看,汪译文对客人的高贵品质的赞 赏不如谭译本突出。2.1.3衔接层面语篇层面涉及到语篇结构和语篇连贯,语篇结构指的是整个篇章的构 成方式,连贯性要求合适的衔接词语,将整个语篇连接成为逻辑的整 体。衔接的目的是连接语篇中的句子关系,即句子间衔接词语的使用, 可达到语篇连贯的效果。一般说来,语篇中含有多个句群,衔接包括 句群内部各个句子之间、句群与句群之间的连接,体现语篇结构上的 粘着性和意义上的连贯性。因为此处探讨的是诗文的连贯,涉及到的 也就是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此处选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中的诗句。原文: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译文1: After

10、Ihavewashedmyhandsandfeet,Illhaveasiptogivemyselfatrea t.(汪榕培,2000)译文2: Washedup,hesitsbackundertheeaves,Tohisheartacupofwinebringsch eer.(谭时霖,1992)在这个例子中,汪译文采用7After 一词, 这个词的使用能给译文读者留下动作发生的前后顺序的印象;而谭译 本则是利用过去分词的表达方式提示译文读者动作的先后顺序。但显 而易见,前者将顺序行为体现得更加明显,使得译文在衔接上更具逻 辑性。原文: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译文1:Althoughthefar

11、merslifeisreallyhard,Fromthishardshiptheycann eerbefreed.(汪榕培,2000)译文 2:Bitteristhefarmerslot,Fromwhichthereisnoescape.(谭 时霖,199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田家的生活非常地艰苦,但是要 摆脱这个痛苦却很难。汪译文将这种转折关系用Although表达得很清 楚,谭译文则并未将这个层转折关系用具体的转折连词表述出来。所 以,从上述例子能够看出,汪译文在翻译时更加地注重句子之间的前 后逻辑衔接,而谭译文则并未使用衔接词对句子之间的关系实行连接。2.2修辞层面文学作品中对于修辞的

12、使用极为常见,尤其是在小说的创作中。作者 试图从“反复”与“叠词”的视角切入,对陶渊明诗歌英译文中的修 辞方法实行研究。反复的修辞方法的使用能够对某个对象实行强调, 而叠词则可用于抒情。能否对原文中“反复”的修辞方法实行准确的 翻译也影响到了该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效果。陶渊明诗歌中 “反复”这个修辞的使用较为频繁。归鸟中有四节,每一节都以 “翼翼归鸟”开头,对这种修辞手法,汪译本和谭译本都采用了反复 的修辞方式,保留了原文的美感。汪译本将这四个重复都翻译为“ReturningBirdsglideinthesky”,谭译本也几近如此,除了第一句 译为“Leisurelyflewthebird

13、s ”之外,后三句均译为“Leisurelyflewthereturningbirds”,这两位译者的翻译方法几乎 相同,都保留了原文诗句重复的修辞方式,达到了同样的文学效果。 另一类便是叠词的应用,该修辞方法在陶渊明诗歌原文中使用颇多, 并常置于句首,用以抒情或强调。因为叠词是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方法, 所以在诗歌翻译中并不能将这种修辞手法得以体现。以下选用陶渊明 诗歌停云中的前两句,译文中并没有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中对叠 词的处理方法。原文:蔼蔼停云,蒙蒙时雨。译文1:Thecloudsarependingdenseonhigh,Whilespringraindrizzlesfromthe sk

14、y.(汪榕培,2000)译文2:Drenchedarethemotionlessclouds,Onandondrizzlesthevernalrain.(谭时霖,1992)3结束语综上所述,文学文体学在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的译者风格中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文学文体学的研究视角,以上对陶渊明诗歌的 汪榕培译本与谭时霖译本的译者风格实行了分析,发现两位译者在语 言的各个层面都存有差异,这可用于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同一 事物存有不同的认知,这种不同的认知理解对于其翻译作品也产生了 影响。总体概括来说,汪榕培译本在语言层面上更加接近于原文,而 谭时霖译本则显得更加的随意自然,更加趋于陶渊明诗

15、歌简单朴实的 特点。不过,两位译者在陶渊明诗歌翻译的修辞方面则体现地较为一 致,对于英汉语言中都存有的反复的修辞特点,两位译者都能将其在 译文中再现,而对于叠词这个仅在汉语中存有的修辞方法,两位译者 在翻译中都未有体现。原文的结构、内容及风格。所以为了充分再现原文的内容、结构和风 格,译者一般都采取直译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当时中国的翻译文学占 据中心地位,鲁迅也同意翻译不但是引进西方新的内容,而且也是引 入新的表达方式,即采取“宁信而不顺”的直译翻译策略。可见,在 当时,鲁迅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是在所难免的,是为了中国文学的发 展,为其注入新鲜血液。2.4鲁迅翻译的价值和意义鲁迅先生以前说过:他的

16、那些译文是针对中国人的一剂泻药。鲁迅的 翻译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汲取外国新鲜 思想、新表达法和新词语,促生了中国白话文,也促动了新小说的发 展,丰富了中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生机,主导了中国文学的发 展,这在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其翻译生涯中,鲁迅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毅力,忍辱负重地 坚持直译甚至带病超负荷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也创下了很多 “第一”:第一个提出直译翻译策略;第一个将波兰等国作品翻译到 国内;第一个把域外很多作品译介到国内;第一个把域外短篇小说翻 译到国内;第一个策划出版翻译丛书。鲁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富于远见的视野,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致力 于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勇于创新、另辟蹊径,发展丰富中国翻译 文学。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心生一种希望,认为小说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