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谱——王邦奎分支2023年7月2日 初稿2023年12月4日 整理2023年2月1日 印目录一. 起源 ···········3二. 祖训 ···········4三. 家训 ···········5四. 宗派 ···········6五. 家谱 ···········7六. 结语 ···········8一.起源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号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太原王氏的一衍派王祐,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于是宋太祖派王祐出任大名府,要他假作衣锦还乡,“便宜”行事,并以赵普相位相许,要王佑除掉符彦卿,王祐自是心知肚明,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祐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
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祐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祐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祐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祐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二.祖训三槐世第,及至于今,英才辈出,卓尔不群孝悌为先,忠信为本,惟耕惟读,恩泽子孙不奢不侈,颗粒成廪,婚丧从俭,持家以勤嫁女择媳,勿尚重聘,积德行善,不惟俗伦自强自立,处事以忍,广结贤良,不谋非分当差有事,尊上宽仁,努力进取,友朋谨慎勿以诱善,祸及自身,勿以亲恶,招惹公忿酗酒无度,伤其身心,聚众赌搏,财帛散尽贪婪飘荡,荒废青春,胡作非为,辱没先人恋衙投宦,必爱人民,忌才害贤,毒族害群耸人告讼,不如兽禽,利令智乱,灾难必临祖灵在天,察尔甚真,阴诛阳谴,追究必深祖灵阴佑,和顺永存,后裔繁昌,福寿盈门。
一荣一辱,天地一新,世德世业,纠察昭昏一谦受益,一满招损,神灵有鉴,莫辱斯文阴受其殃,阳恶是因,安贫乐道,其心也欣焚毁朝夕,何堪明晨,纨绔堕落,愧对乡邻不肖为贤,浪子如金,振兴美族,直上青云秉公惩戒,繁荣后昆,恭愿后裔,永传家珍百世不竭,积厚且纯,张德扬惠,守规遵训三.家训——王邦奎和为贵 孝当先 勤为本 俭持家 赌败家 多读书 常动脑 学科学 看市场 广交友 处好友 对己严 心宽阔 夫妻和 是家宝 立大志 做大事 男女平权 和气互尊 敬老爱幼 德孝当先 心中有德 目中有人 心中有爱 行中有善 全家一心 黄土变金 兴家要勤 保家要俭百善孝当先 家庭和为贵 子女要严教 夫妻莫猜忌 有事多沟通 事事多商量 互敬又互爱 内外不称霸 长辈爱下人 子女孝老人 做文明家庭父子和而家兴旺 弟兄和而家团结 妯娌和而家幸福 夫正派而家能守 妻贤德勤俭持家四.宗派尚清高明,延道邦庆 敬慎之宗,心恒守本以人为宝,克绍家声——一九四七年合谱时制定宗派的作用:避免近亲结婚,辨别同宗之人的辈分大小五.家谱一世 二世三世四世 ...王庆荣王敬良王雪蕊黄金丽[妻]王昕妍王庆明王敬林赵成菊[妻]王敬柱王君娴张 丽[妻]王敬坤父王邦奎王庆珍母周应秀王庆国王伟姚维菊[妻]李诚诚李沛准常素云[妻]李忠情李恩静朱倩倩[妻]李恩泽李小燕王庆理王旭徐福霞[妻]徐森王庆録王赓汪 林[妻]王君六.结语树有根,水有源,特做此家谱。
一来让后辈知晓其根,遇同姓知其是否一家二来教育子弟,让其知先祖之勤勉,位列三公之卓绝望后代更好,青出于蓝制作:王旭 王庆国,王庆録,王敬良 协助:李沛淮,王庆理,王敬柱,王雪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