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笔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4591121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概论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学概论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学概论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学概论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学概论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概论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概论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概论笔记导论美学:简单说来就是人类思索美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在理性层面认识美,提高美的鉴赏力,从而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去创造美的生 活和美的世界.一,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 美学的对象和方法三, 本课程的基本框架一,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武举论美,乐论,诗论,画论,书论(二)西方:1,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18 世纪:1750 年鲍姆加通美学,标志着美学诞生3,德国古典美学:康德,黑格尔,美学史第一次高峰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革命性意义: 奠定理论基础;完成审美本体论转向;提出方法论原则.(四)美学研究细化;流派多元;部门美学;中国美学 二,美学的对象和方法

2、(一)美学的研究对象: 1,学术观点:否定说;美与艺术;审美经验;审美关系 2,审美关系中的美的本质,美感,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审美教育 (二)美学的研究方法:1, 原则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具体方法: 哲学思辩,艺术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 发生学方法,科学实证,语言学现象学解释学等 三,本课程的基本框架1,美学概论: 属美学美学理论,美学史,门类美学中的基本理论部分,即美学的核心内容.2, 基本框架:A, 美论,美感论,形态论是构成理论的核心骨干B, 艺术美论,审美论,美育论是构成理论的丰满的血肉C, 余论部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

3、的形成,并通过呈现研究中曾经和正 在面临的难题,展望美学发展的未来第一章 美论 美论:是对美学元范畴的研究,即美的事物美之为美的根据及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本质规定 性和一般原理.一, 美的探索(一)(二)二, 美的本质(一)(二)三, 审美关系(一)(二) 美的探索(一) 美是难的,但并意味着美的本质的不存在,以及美的本质的无法发现. 1,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A,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黄金分割率);B,苏格拉底:有用就美;C,柏拉图:美的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D,亚里士多德: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E,普洛丁:神(好比 太阳)是一切美的本质2,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A, 达芬奇,莎士比亚肯定自然界本身的美

4、和美感的正当性(艺术是镜子);B, 狄德罗:美是关系-真实的美,相对的美;C, 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性质,美即美感;D, 博克:美是事物的客观性质,唤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感,小巧,光滑,娇柔. 美的探索(二)3, 古典美学:A, 康德:美是崇高的象征,”美涉及的是知性和理性对象的形式,超越了具体的认识和道德内 容;B,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历史主义的方法,主体与对象 在领导中的统一,客观唯心论的头足倒置;C, 费尔巴哈:自然界和人替代”绝对精神,实现自然主义,人类学基础上的美学;D,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想应当如此 的

5、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是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一一生活 是美的母体;重大突破与发展;阶级观点的初步尝试4,三个论美模式:A, 美在自然属性:美在客观形式(技术美学,迪扎因,设计美学);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一心理基 础(弗洛伊德,阿恩海姆,苏珊朗格)B, 美在现象之后的本质:柏拉图理式,普洛丁 太一;康德人类集体理性”,黑格尔绝对理念; 休谟主体性;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柏格森生命哲学.C, 美在关系,美是生活:狄德罗美在关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说 美的本质(一)对美的本质必须尽可能地按照马克思本人对美的理解进行界说.1,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劳动:劳动不仅改造着外在自

6、然界,而且历史地改造着自身.A使主体于客体开始分化;B使身体器官 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C创造了人格化的世界(第二自然):在产品中再现了人的意志和力量.2, 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正在,即将及象征性的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包括内在自然, 外在自然).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基础是劳动实践:A 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必然结果(劳动实践把人自身从一切存在物中区分出来,提升为主体, 同时把外部世界和自然对象变成人的无机身体,为我而存在的客体,造成了主体活动成果的体 外积累);B 人化自然在实践中不断扩大:主体的素质和本质力量得到巩固,充实,丰富和完善,在人的创 造本性驱使下,通

7、过创造性的实践来实现,为了自己的本质和需要,人不断的从事实践活动;C 美的规律:劳动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美的规律就是生产中的造型规律,即主体目 的与自然规律的统一,即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的规律是一个没有实际内涵的概念, 在实践中把美的追求,美的体验,美的理想等,审美的加以实现便体现了美的规律.美的本质(二)3, 劳动创造美:A, 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自然按照人际所到的自然,认识的自然,有所改造的自然,人造自然,人 体自身的自然等次序,按照其人化的不同水平进入人的观照范围,成为人的精神把握的对象, 进而成为美的事物.B, 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美感是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

8、: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 精神能力的专注发展了感官的特长:概括性(理论家),联系性(通感),情感性(情感舒展与投射), 创造性(远距离欣赏)C, 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主体通过劳动把本质力量投射,确证在对象中,客体在劳动 中不断唤醒着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人在劳动中直观自身.4, 美的本质的尝试性回答:A, 美从哪里来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B, 美怎样产生劳动使人获得了社会的,普遍的,自由的本质,又将其物化在客观世界中;创造了 美的事物,创造了审美的人及其美感.C, 美是什么 劳动世界成果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便体现了 美的本质.美是人性的证明.审美关系(一

9、) 在美的领域中,种种范畴只有在审美关系中才能得到理解.1, 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1)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层次上是审美对象,而在深层的层面上却是通过对象间接的审美自己 (我们的本质).(2)审美关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A, 审美关系不同于认识关系:明理和经过概念的逻辑判断并不导致审美.B, 审美不能排除认识:广博的认识有助于扩大加深审美范围,提高主体的美感能力. 审美关系以认识关系为前提和基础,审美不是认识,却包含或趋向与某种认知.C, 审美关系不同于功利关系:功利活动的目的是占有,支配甚至是消灭对象,具有排他性;审美 活动的目的是观照对象

10、,求得精神的享受与充实,具有共享性.D, 审美关系潜伏着功利关系:功利活动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功利关系本身的内涵也在丰富,社 会美,自然美包含浓厚的伦理意味,艺术也要求尽善尽美.审美关系(二)2, 审美关系中美的多重属性A, 个体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莱特.B, 民族性:同一个对象对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审美内涵.C, 阶级性:在审美关系中,美还有阶级属性.复习思考1, 谈谈你对理解美的几种模式的看法.2, *你怎样理解美的本质3, *谈谈劳动和人化自然的美学意义.4, 简述美的规律的两个层次.5, 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6, *谈谈审美关系与认识关系,功利关系的区别与联系.7, *审美关系中美

11、的属性有那些 举例说明.注:带*号的要重点掌握.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是美学理论的关键.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 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欣 赏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审美意识系统是具有历时性的观念结构,审美感受具有共时性, 是美感形成的基础,也是审美意识系统的核心.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二) 二,美感的心理结构三,美感的特征 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一)(二) 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 从广义的美感入手,追溯人类审美意识系统的宏观历程.1,美感论的历史回顾:A, 柏拉图:美感是人的灵魂

12、在迷狂状态下对美的理念的观照.B,夏夫滋博里:把先验的审美感 官(内在感官,第六感官)当作美感的基础.C,精神分析学派:把美感归结为被压抑的本能的一种 特殊的宣泄方式.D,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博克社会生活的情欲,自我保全需要.E,费尔巴哈: 美感来源于人在对象中直观到了人的本质.F,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感是从审美对象上观照到生 活所引起的愉快.G达尔文:高等动物的生物进化就形成了美感.H,弗雷泽:巫术说.2, 美感的形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A, 制造劳动工具最早也是最明显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自由活动的特性,不仅得到了 物质的满足,也在心理和精神上体会了创造的快乐,即美感的胚胎.B, 原始人的图

13、腾崇拜尤其是巫术活动,在人类审美意识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的过程中,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C, 对象的意义要靠人的感觉来发现,包括美感在内的人类感觉的产生,是人类长期劳动,使自 然界得以人化的结果一一自然界人化的过程是全部世界史的过程,因此,美感也是整个世界史 的产物.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二)3, 美感的丰富与发展A, 美感的领域的扩大和审美观念的丰富:原来对人来说一些疏远的,可怕的自然现象,如荒芜 人烟的大漠,波涛汹涌的海洋,冰封雪盖的极地,惊心动魄的火山爆发,都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B, 审美感受的细化和深入:从比德到畅神显示了美感的深入好纯粹;20世纪的反传统倾向,既 刷新了人类的审美趣味,审美感

14、受,也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C, 美感的差异性和共性:美感的时代性,不同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生活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审美 能力,审美趣味,审美取向,不同的审美感受;美感的民族性,审美意识的民族差异,尤其是艺术的 民族性,使得这个世界的审美活动丰富多彩;美感的个体性,先天的生理素质,神经类型,气质禀 赋各不相同,后天的社会生活经历,文化修养,职业习惯,审美活动的形形色色,造成个人的审美 感受,审美取向和审美趣味的差异美感的共性,a人同此心,心同此理;b,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 具有某种普遍性,共同性,延续性;c,形式美具有共同性.美感的心理结构1,美感的心理机制:美感活动中知情意之间的关系A, 智力机

15、制,认识活动与美感活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会影响对事物的审美判断,只有形 成了具有深刻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智力结构,才能使人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对社会美和艺术 品的审美感受更加深入,更加强烈.B, 意志机制,行为活动与美感活动:a,意志使人专注于审美活动,驱使人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 升华为理性认识和精神上的愉悦;b,意志保证人的审美能力认识美的规律,并在审美活动中提 高和完善自己,达到美感活动的最后目的.C, 情感机制,情感活动与美感活动:美感就是人的情感机制行使感受功能,进行审美判断的心 理过程一一审美观念和审美需要的提升,使人们在美感活动中的情感愉悦更加强烈,甚至上升 到意志自由的境界;美感活动借助于想象力把审美客体和情感结合,形成审美意象,继而通过 对审美意象的凝神观照,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D, 美感活动是以情感机能为主体,以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的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提 升人从认识必然到意志自由的心理过程.2,美感的心理结构:A, 双重的动态结构:表层上,审美器官直觉把握审美意象;深层上,以情感为中介,审美意识系统 对审美意象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B,既是共时的又是历时的:就共时性而言,美感活动是一个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