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某铁路双线隧道超前预注浆、径向注浆及溶洞注浆施工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45828485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某铁路双线隧道超前预注浆、径向注浆及溶洞注浆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某铁路双线隧道超前预注浆、径向注浆及溶洞注浆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南某铁路双线隧道超前预注浆、径向注浆及溶洞注浆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南某铁路双线隧道超前预注浆、径向注浆及溶洞注浆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南某铁路双线隧道超前预注浆、径向注浆及溶洞注浆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某铁路双线隧道超前预注浆、径向注浆及溶洞注浆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某铁路双线隧道超前预注浆、径向注浆及溶洞注浆施工方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编制依据12、编制目的13、隧道概况1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4.1、工程地质14.2、水文地质24.3、工程地质条件44.4、环境工程地质评价54.5、工程地质条件评价65、注浆堵水及地层加固措施66、注浆施工方案76.1、注浆方案的选择原则76.2、超前帷幕注浆86.3、径向注浆176.4、溶洞注浆197、施工组织197.1、施工人员组织197.2、主要机械设备208、质量保证措施208.1、质量保证体系208.2、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219、安全保证措施229.1、安全目标229.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229.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239.4、安全技术措施249.5、安全保证措施25*

2、隧道超前预注浆、径向注浆及溶洞注浆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隧道设计图纸1.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3、隧道防排水、辅助工程措施通用图2、编制目的明确隧道注浆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规范隧道注浆施工作业。3、隧道概况*隧道位于湖南省湘乡市潭市镇及棋梓镇境内,为方便施工,*隧道共设置辅助坑道2座。其中1#斜井为双车道断面,与线路交汇里程为*,线路夹角为90,斜井长度345m,综合坡度为9.2%,最大坡度为10.3%;2#斜井为双车道断面,与线路交汇里程为*线路夹角为42,斜井长度409m,综合坡度为8.7%,最大坡度为9.5%,两座

3、辅助坑道均为永久性辅助坑道。*隧道为双线隧道,线间距5m。隧道进口位于曲线上,曲线半径R=9000m;隧道出口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纵坡为人字坡。进口至*为18上坡,*至*为4的上坡,*至出口为5.5的下坡。隧道最大埋深218m,隧道最小埋深约28m。*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根据地表调绘及物探揭示存在7条断层破碎带,并存在多处浅埋地段。隧道地质多为板岩及灰岩。根据不同围岩级别,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级围岩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级围岩、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4.1、工程地质、地形地貌*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侵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主体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支

4、脉向东南方向分布,隧道线路横穿主体山脉,整体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522m,最底标高136m,相对高差386m。地貌受构造及岩性控制明显,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坡度3050,局部山高坡陡,沟谷深切,陡峻成崖,地表植被发育,基岩零星裸露,山坡平缓地段及低洼处多垦为旱地和水田。、地层岩性隧址区根据地质调绘及钻孔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破洪积(Q4dl+pl)碎石土、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细角砾土、泥盆系上统(D2l)泥质砂岩,泥盆系中统棋梓桥(D2q)灰岩、泥灰岩、砂岩;跳马涧组(D2t)石英砂岩,砾岩、粉砂岩夹页岩;远古界板溪群上亚群拉揽组(Ptbn2)砂质板岩,硅质

5、板岩;燕山期(52b)黑云母花岗岩及各断层黑云母花岗岩及各断层中断层角砾、断层压碎岩(Fb)。、地质构造隧区属长平坳陷盆地的西南端,新生代开始,整个长平盆地上升为陆地,繁育北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及若干次级构造,其中北东是罗霄山系北端,西北是雪峰山余脉的东缘,中部是长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极其复杂。隧址区位于公田新宁深大断裂以东区,具有多期复活的发展史,对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发展与分布起主导控制作用。因受多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区内断裂结构极为发育,据大地电磁测深物探结果,有4条构造破碎带,且规模较大,由于隧区地表植被发育,土层及基岩风化层较厚,地表调绘未确认,并见3条物探未测

6、到构造。4.2、水文地质、地表水隧道地表水主要是水塘和隧道洞身地表山涧溪水,一般常年有水,降雨除下渗基岩外,多沿坡面排泄,汇入溪沟。雨季区内各主要冲沟呈现出一个暴涨暴落的急变型动态过程,暴雨过后溪沟水较正常水位高出35倍。地表水分布情况见表1。表1 地表水分布情况序号里程工程名称类型高程流量(m3/h)或汇水面积(m2)备注雨季旱季1#*隧道水库165.6大水库、无法目测大水库、无法目测农田灌溉2#*隧道溪沟水2232746.8691.2生活用水农田灌溉3#*隧道溪沟水193.33456864生活用水农田灌溉4#*隧道溪沟水210.21728432生活用水农田灌溉5#*隧道溪沟水212.834

7、56864生活用水农田灌溉6#*隧道溪沟水262.451841296生活用水农田灌溉7#*隧道水塘250.6600400农田灌溉8#*隧道井泉水226.7864216生活用水9#*隧道水塘190.91728432生活用水10#*隧道水塘265.520001500农田灌溉11#*隧道水塘248.4480300农田灌溉12#*隧道水塘207864500农田灌溉、地下水地下水类型较全,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碳酸盐类岩溶水、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及断层构造水四大类型。地下水主要有大气降水补给,地形切割强烈,地下水径流途径短,循环交替迅速,地下水多于沟谷下部沿裂隙面就近排泄,无明显的排泄

8、基准面。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类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构造断层水除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受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动态变化严格受降水制约,变幅较大。地下水的运移和富集以岩性为基础,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诸因素的影响,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面,断裂交汇处,裂隙发育地段等地下水相对较富集。、隧道涌水量预测隧道的分段最大涌水量如表2所示,最大隧道涌水量Qo=36561m/d,隧道正常涌水量Qs=13924m/d。各地层涌水方式各有不同,预测灰岩岩溶水,砂岩、砾岩地带裂隙水、构造破碎带水量大,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附近有大股状涌水,其他地带有滴水或股状裂隙水。表2 隧道分段最大涌水量、正常涌水量表分段编号分段里程LQ

9、s(m3/d)Qo(m3/d)M195350862904641633590195784846602189948533015326546470169760774001857793865026829529147039001703108302202962113042100764123161887796132551184418143954075135315420557222001640429136794.3、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分级正洞围岩分级见表3。表3 正洞围岩分级一览表起点里程终点里程围岩级别长度(m)起点里程终点里程围岩级别长度(m)、气象资料湘乡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

10、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18,一般东南部高于西北部1.52,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48,极端最低气温为-3.1,七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730,极端最高气温为43.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700mm,46月为雨季,78月高温多暴雨,9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线路经过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特征周期分区为一区。、不良地质*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地质作用剧烈,碳酸岩分布广泛,不良地质特别发育。有岩溶、构造破碎带及影响带等不良地质现象。4.4、环境工

11、程地质评价工程应减少对隧道进出口及斜井井口山坡的开挖,避免对山体的扰动,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及引起的边坡失稳等,施工应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以利于水土保持。隧道开挖会造成洞身以上地表水渗漏,井、泉干枯或地面塌陷,从而恶化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隧道沿线水塘广布,山涧冲沟较多溪水发育,施工开挖有可能切断地表水源,导致沙塘村70户330人、长城村125户500人、峡山村90户400人,共285户1230人畜的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影响极大。故隧道施工开挖应加强封堵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地表水、井、泉水的渗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弃渣应有专门的弃渣场,严禁乱堆乱弃,以免淤塞沟、渠,侵占农田,

12、应选择合理堆放场地及设置必要的挡渣工程。4.5、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隧区覆盖层厚度2.022.0m,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D2t)石英砂岩、砾砂岩,棋梓桥组(D2q)泥灰岩、灰岩、砂岩,泥盆系上统龙口组(D2l)泥质砂岩,震旦系(Ptbn2)板岩,燕山期(52b)黑云母花岗岩。洞身段工程地质条件差异性大。隧道进口为燕山期(52b)黑云母花岗岩,岩体风化强烈,全风化带(W4)厚度达22m,砂石呈砂粒状,进口工程地质条件差。隧道出口为(D2l)泥质砂岩、(D2q)泥灰岩、灰岩、砂岩,覆盖层厚度35m;强风化带(W3)厚23m,泥质砂岩岩质稍软,工程地质条件差。隧道洞身DK99+801DK99+950、DK100+240DK100+950遇构造带,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破碎,工程地质条件差。5、注浆堵水及地层加固措施为了防止突水、突泥(石)及改良地层,确保施工安全,或保护地下水资源,对以下段落采取注浆堵水措施,见表4。表4 注浆措施一览表序号起讫里程长度(m)围岩分级堵水措施附注1超前上半断面注浆全风化花岗岩2径向注浆居民区3超前上半断面注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