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4558946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解决的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落实“以发展为本位”的理念。“发展本位”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德、智、体、能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们原有的人生观、世界观与道德价值观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的教育必须肩负起人文精神重塑的重任,而三维目标的达成给原

2、有的教育观注入了新的内涵,填补了原有教育的欠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与塑造,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激励与提升,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然而,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新课程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将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3、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学习,知识是促进人发展的基础,突出发展为本,并不是忽视知识的作用,而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引导学生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逐渐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动思维,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健康健全的高尚人格,使三维目标达到融为一体的境界,这是强调生成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更是课程改革实践的首要课题。3新时期人才的需要。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激

4、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衡量人才最根本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国家兴旺,人才为本。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聚集人才的战略高地。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谁抓住了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依靠人才这个根本和教育这个根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十分紧缺,尤其是高、精、尖领域。有些人专业方面有特长,但道德素养不尽人意;有些人道德高尚,但知识欠缺;还有些人专业方面有特长,品行端

5、正,道德良好,但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低下,人才的不全面已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的成长是由三维世界构成的。其一是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其二是对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会学习;其三是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即学会做人。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为构成青少年成长的三维世界奠定了基础,三维目标的达成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新时期人才的需求。4教育全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本身在于促进每一个个体全面而平等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6、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是摆在教育现实中的重大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偏差:在理论上,有的把学生全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等同起来,有的把学生全面发展和大家齐步走划等号;在实践中,有的只关心部分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有的只关注学生局部发展而不关注学生身心的整体发展,这种种偏差都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落实,而课三维目标的达成恰恰实现了学生身心、学业、人格的和谐发展。5我校361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鉴于新课程标准颁布不久,三维目标也刚刚提出,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制定三维目标、如何有效达成

7、三维目标、如何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还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因此我校选取了以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为研究的切入点,进行多角度地阐释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多方位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新课程,从书本到课堂操作,从认识到行为变化,从生硬的依照条文到娴熟地掌握与运用,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甚至需要付出巨大艰辛。根据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来看,普遍存在以下情形:(1)教学目标的确立具有极大的盲目性。(2)忽略了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透视目前我校的 堂教学,便会发现教学三维目标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操作都缺乏深度,在实施层面上

8、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形式化及不均衡,这严重影响了 的教学质量,影响了 的教育功能,也影响着新课程改革所要力图达到的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最终目的。(3)忽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从“满堂灌”到“满堂问”,甚至是一“问”到底,问题设计杂而滥,不会选取切入点,抓不住关键,找不到捷径。(4)新课程实施后,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但接受仅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能够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提出了“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以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研究,力求探索初中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有效策

9、略及方法和途径,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实现 的教育教学双重功效。具体解决以下问题:1分析我校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现状。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目标的落实,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然而,由于受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深度,在实施层面上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不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但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反而出现模糊、虚设、缺

10、失现象,甚至出现从传统课堂教学只抓双基的极端走向放弃双基的极端,一些课听完总让人觉得心虚、失落;(2)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新课程所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主要是期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如何审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如何认识如何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既强调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感悟,在过程中发现自身的思维,升华对问题的认识。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意识不强,或者有此意识但在设计和操作上出现“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与方法的价值、真缔丧失殆尽,也使得很多课堂教学过程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3)情感

11、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贴标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于学生的内省和内化,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活动,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但是,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牵强附会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胡乱联系起来,没有在知识的基础上,过程与方法中渗透情感体验,而是给知识强行穿上一件情感的“外衣”,使得课堂变的既怪味又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研究影响我校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因素。 从“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来看,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相互间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在教学中往往有将三大教学目标割裂开来的现象

12、。 (2)对学生的体验关注不够,缺乏尊重、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某些问题上依然在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引向自己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来,这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3)目前教师的素质在短时期内还适应不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不断反思和发展的过程。清楚地认识这些因素,将有利于教师采取有的放矢的解决措施。3重构教师对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认识。(1)加强认识。“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认识现象和探究问题的依托与凭借;“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解决问题所必备的途径与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教育教学所承载的带有终极意义的目的所

13、在。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具有奠基性作用,离开了知识的习得,也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在 教学中,如果说,了解知识与形成基本的学科能力是程的第一层次要求;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把握探究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则就是高一个层次的要求;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健康健全的高尚人格,才是最高层次要求。(2)注重整合。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单单有了知识、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

14、;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独立传授的,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过程与方法”本身要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联结在一起,假如把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教学的根基才不会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离开知识和能力目标,课堂教学就如同空中楼阁;没有“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就难以落实;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就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在教学中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就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

15、法中。4探索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要理解内涵,理清关系。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其次,要经历过程,强化体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要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就要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能力将停留于记忆性层

16、面,学生很难有对方法的感知,更难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悟,这样的结果则是教育的失败。体验不仅仅是当堂亲身经历的,也可能是过去储存积淀的经历的唤醒和激活,不必要所有的教学过程都要经过实验探究,要适当地抓住即时体验和课外体验。体验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介质。要强化体验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阐释和创新理解,相信学生的自我经验,肯定学生的自求自得。 再次,要改变评价,发展潜能。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评价必然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要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采取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增加道德综合评定和健康评价等多方面内容,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生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