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㈡SAS(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咸**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1.70KB
约10页
文档ID:445560477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㈡SAS(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第1页
1/10

12.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㈡SAS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正确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2.会用“SAS”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及进行简单的应用.3.了解“SSA”不能作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三、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圆规等四、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基本事实---“边边边”判定方法文字语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几何语言:在△ABC和△A′B′C′中,∴ △ABC≌△A′B′C′(SSS)2.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步骤:① 准备条件:证全等时要用的条件要先证好;② 指明范围: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③ 摆齐根据: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④ 写出结论:写出全等结论.知识精讲两边一角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每种情况下的两边及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1.边 角 边 2.边 边 角注意:边角位置关系:“两边及夹角”;“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探究: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C′=AC,∠A′=∠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定理应用格式:在△ABC和△A′B′C′中,∴ △ABC≌△A′B′C′(SAS) 典例解析例1.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 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 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 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如果能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由题意可知,△ABC和△DEC具备“边角边”的条件.证明:在△ABC和△DEC中,∴ △ABC≌△DEC (SAS)∴ AB=DE【点睛】证明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时,常常通过证明它们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或对应角来解决.【针对练习】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的A端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进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 此时C,D到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解:BC=BD. 理由如下:在△ABC和△ABD中,∴ △ABC≌△ABD (SAS)∴ BC=BD思考:如图,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 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ABC与△ABD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即AB=AB,AC=AD,∠B=∠B,但△ABC与△ABD不全等. 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例2.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A.AB=DE,∠B=∠E,BC=EFB.AB=DE,∠A=∠D,AC=DFC.BC=EF,∠B=∠E,AC=DFD.BC=EF,∠C=∠F,AC=DF解析:要判断能不能使△ABC≌△DEF,应看所给出的条件是不是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只有选项C的条件不符合,故选C.【点睛】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位置来考虑,只具备SSA时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例3.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证明:∵BE=CF∴BE+EF=CF+EF即BF=CE在△ABF和△DCE中,∴△ABF≌△DCE(SAS) ∴∠A=∠D例4.如图,CA=CB,AD=BD,M、N分别是CA、CB的中点,求证DM=DN.证明:连接CD,在△CAD和△CBD中,∴△CAD≌△CBD(SSS) ∴∠A=∠B∵M、N分别是CA、CB中点,且CA=CB∴AM=BN在△MAD和△NBD中,∴△MAD≌△NBD(SAS)∴DM=DN 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使知识形成体系,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达标检测1.分别找出各题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为什么?3.如图,AB⊥CD于B,且BD=BA,BE=BC.求证DE=AC.4.如图,已知AC=AD,AB平分∠CAD,求证:AB平分∠CBD.5.如图,AB=AC,AD=AE,∠BAE=∠CAD.求证△ABD≌△ACE.6.如图,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F=CE,BE//DF,BE=DF,求证:AB//CD.【参考答案】1. 解:(1)在△ABC和△EFD中,∴△ABC≌△EFD(SAS)(2)在△ADC和△CBA中,∴△ADC≌△CBA(SAS)2.解: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理由如下:在△EDH和△FDH中,∴△EDH≌△FDH(SAS)∴EH=FH3. 证明:∵AB⊥CD∴∠DBE=∠ABC=90°在△DBE和△ABC中,∴△DBE≌△ABC(SAS)∴DE=AC4. 证明:AB平分∠CAD∴∠1=∠2在△ABC和△ABD中,∴△ABC≌△ABD(SAS)∴∠3=∠4即AB平分∠CBD5.C5. 证明:∵∠BAE=∠CAD ∴∠BAE+∠EAD=∠CAD+∠EAD即∠BAD=∠CAE在△ABD和△ACE中,∴△ABD≌△ACE(SAS)6. 证明:∵AF=CE∴AF+EF=CE+EF,即AE=CF∵BE//DF ∴∠1=∠2在△AEB和△CFD中,∴△AEB≌△CFD(SAS) ∴∠A=∠C∴AB//CD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从操作探究入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直观性,有利于学生从直观上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