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4529337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下面对文中第二句话的标点,最恰当的是(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2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弃去:弃去弃去_还卒业:_3“问之”是指李太白问老媪。他是这样问的:“_?”4人们为什么给山下的小溪取名为“磨针溪”呢?下面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为了纪念曾经在这条小溪边磨针的老媪。B.为了纪念曾经经过小溪的大诗人李白。

2、C.为了学习发扬老媪坚持不懈的磨针精神。2.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取之,信然。”中的“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A.对,是B.答应,信守C.这样,如此D.表示一种语气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尝/与诸小儿游。B.诸儿竞/走取之。C.此必苦/李。D.唯戎不/动。3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为什么王戎没有动?_。4读了短文,你认为七岁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3.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3、:“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面的词。弃:_ 是:_ 方:_2文中加点的“之”指代_。3翻译下面的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4由文中的这个故事衍生出来的一句俗语是:_5说说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_4. 文言文阅读。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注释)徙:迁徙。孤:小时候父亲去世了。 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师事:以师礼相待。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肆:店铺。辄:就。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充的

4、祖先是会稽上虞人,后迁到魏国的元城郡。B.王充到了京师后做了班彪的老师。C.王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乡里因孝顺被称颂。D.王充虽然读了大量的书,但是仍旧不熟悉各家学派。2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学习目的D.学习范围3王充家境_(a贫困 b富裕),他是通过_的方法来读书的。4王充求学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_5请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_5. 文言文阅读。 松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寒,虽至冬日,其色长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注释至:到。1“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 )A.冬天的一天B.冬天C.像冬天的日子。D.寒冷的天气。2对“松,

5、大树也”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松树,是大树。B.松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术。C.松树是可以长成大树的。D.这棵大树是松树。3想一想,写一写。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还可以(_),可以(_)。6. 阅读理解。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译文)后羿在西王母娘娘之处得到了能够脱离死亡的仙丹,但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偷偷的吃掉了仙丹,并奔到月亮上,居住于此,变化为蟾蜍,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之精灵。1“嫦娥奔月”中的“奔”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是(_),意思是(_)。(A紧赶,赶忙或赶急事;B奔走,急跑。)这个读音还能组成词语(_)。它另一个读音

6、是(_),可以组成词语(_)。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羿(_)请不死之药蟾蜍(_)(_)3嫦娥是怎样飞上月亮的?(请引用原文回答。)_4故事为什么说嫦娥飞上月亮变成了丑陋的蟾蜍?_5远古人借助神话寄托自己的幻想,在嫦娥奔月中,人们的幻想是什么?实现了吗?请举例说明。_6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月”字的成语,请写在下面。(至少2个)_7.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日:“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若:如果。物:指人和事。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和桂树。譬如:好比。瞳子:瞳孔。明:看见。1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给

7、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尝月下戏(_) A品尝看戏B曾经玩耍(2)人语之日(_) A对说徐儒子B说话的2在文中用“_”画出体现徐孺子聪明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_8. 文言文练习。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

8、取火”的道理吗?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_9.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郑人买履(l)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坐:同“座”,座位。之:到去。操:拿,携带。反:同“返”,返回。及:到,等到。遂:终于。宁:宁可。无:不。1给下面的“度”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A指量好的尺码。 B量长短。(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是(_)2借助注释,

9、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原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大意: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大胆的写一写。_10. 小古文阅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宋:宋国。坏:毁坏,损坏。筑:修补。盗:小偷。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家:指这家人。智:认为聪明。1(朗读停顿)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翻译句子)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毁

10、坏了墙壁。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儿子十分聪明。3(整体感知)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_。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认为孩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原因是(_)(填序号)。A孩子先说的“必将有盗”,邻居是跟着孩子说的B孩子和邻居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4(品读感悟)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炎帝之少女(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2)故为精卫(_) A事情,事故。 B因此。(3)以堙于东海(_) A填塞。 B淹没。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_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A.自不量力B.英勇顽强C.聪明能干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12.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戏:玩耍,嬉戏。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譬如:好比,就好像。瞳子:眼睛的瞳孔。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_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