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4464512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成培训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相关知识要点】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解题思路方法】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方法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 解题思路 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

2、质生成”的本质特征进行逐项分析。解 高粱酿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承受不了过大的内部压力而发生的破碎,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均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B。 说明 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弄清爆炸的实质。爆炸可分以下三类: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例2 以下现象,一定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A.褪色 B.发光发热 C.潮解 D. 风化解题思路 抓住能表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

3、依据。解 褪色和发光发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而褪色,电灯在通电时发光发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潮解是指某些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由于固体本身的成分并没有改变,应属于物理变化。风化的本质是结晶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D。例3 下列各种制备方法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工业制氢气;实验室制氢气C.工业以CO2制干冰;实验室以水制冰 D.工业开采金刚石;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解题思路 通常情况下,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如:水、氧气、氮气、某些矿石等)

4、,工业上均用物理变化的方法制取;自然界不存在或存在很少、难以提取的物质,工业上常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制取;而在实验室里,常用气体的制取一般采用化学变化的方法。解 A.工业制氧气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由于氧气本来就是空气中存在的物质,把它分离出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常用KClO3、KMnO4或H2O2分解的化学变化方法。B.工业制氢气常用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方法,实验室制氢气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均是化学变化。C. 工业以CO2制干冰和实验室以水制冰都只发生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均是物理变化。D.工业开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方法;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由于反应物石墨中的碳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

5、成了新物质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A、D。说明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新物质”是指原物质中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的物质,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辨析方法例4 在以下叙述中: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石蜡受热熔化;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解题思路 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中所叙镁的性质,只能在中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中所叙石蜡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在中的物理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解

6、答案为:;。说明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所进行着的一个过程,两者在文字叙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用“能”、“易”、“可以”、“具有”等词。3.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方法例5 下列记录的普通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 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 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解题思路 根据自己亲历的对普通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可知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不会下沉。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解 答案为:B。例6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7、 B.产生大量的白烟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固体氧化镁解题思路 现象一般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表面状态,在化学实验中常伴随的是颜色的变化或气泡的产生,或沉淀的生成等,至于气体沉淀等生成物是什么,单凭现象是不能确定的。本题中,“生成固体氧化镁”是实验得出的结论,结论是依据实验现象经过推理而得出来的。解 答案为:D。说明 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将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相混淆。4.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实验探究方法例7 观察一根生日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颜色、状态、构造,然后点燃,经几分钟后把蜡烛熄灭。(1)请上网搜索后回答:生日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呈现多种颜色? (2)请用实验证明:普通

8、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不会呈现多种颜色?要求写出有关的猜测、实验步骤、现象、分析和结论。解题思路 (1)这是一项家庭小实验的探究活动,可用“生日蜡烛”的关键词上网搜索获得答案。(2)根据收集到的有关生日蜡烛成分的资料,对普通蜡烛的成分提出猜测,设计用普通蜡烛制作生日蜡烛并进行燃烧的对比实验。解 (1)上网搜索后可知:生日蜡烛中掺入微量其它物质后,燃烧时发生焰色反应而使火焰呈五颜六色,如掺入食盐火焰呈黄色,掺入氯化铜火焰呈绿色,掺入氯化锶火焰呈洋红色。(2)提出猜测:普通蜡烛中不含微量食盐、氯化铜等发生焰色反应的物质。实验步骤设计:取三小段普通蜡烛分别点燃,待蜡烛熔化后,分别将微量食盐和氯化铜粉末撒

9、在熔化的其中两段蜡烛上,观察三段蜡烛燃烧的现象。现象:普通蜡烛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撒有食盐的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撒有氯化铜的蜡烛燃烧产生绿色火焰。分析和结论:根据普通蜡烛、撒有食盐的蜡烛、撒有氯化铜的蜡烛分别燃烧产生不同颜色火焰的现象,说明普通蜡烛中不含微量食盐、氯化铜等发生焰色反应的物质,证明推测正确。所以,普通蜡烛燃烧时,不会呈现多种颜色。说明 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到结论,这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这种方法需要提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并运用实验来证明或否定这种推测。【典型习题训练】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 B.牛奶变酸 C.碱式碳酸铜受热变

10、黑 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 2.以下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爆炸 B.燃烧 C.发光发热 D.固体受热变成气体 3.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都可能产生新物质D.析出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4.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北京中考题)A.有导电导热性 B.有良好延展性C.具有银白色光泽 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5.根据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可以区别下列各组物质,请把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1)铜片和铁片:;(2)蔗糖和食盐:;(3)汽油和清水:;(4)银块和铝块:;(5

11、)金刚石和玻璃:;(6)水银和白银:。6.把黄豆粒大的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钠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由上述实验现象可归纳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7.(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用 夹住镁条,观察到的现象为 。(2)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原因是 。(4)由上述三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 等成分。 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

12、论:石蜡的物理性质是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两端处最先变黑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后一定生成了 和 。(江西中考题)9. 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 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 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气;小鹏

13、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气体;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 (4)现象与结论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004年全国天原杯初中化学竞赛题) 专题二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二)关键知识点拨(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1.2.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1.决定(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2.等式(1)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在原子中)(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离子所带电荷数=其化合价数值(4)元素最高正价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5)元素最低负价数=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原子团的化合价=其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四)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