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练冲刺专题卷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444530622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练冲刺专题卷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练冲刺专题卷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练冲刺专题卷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练冲刺专题卷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练冲刺专题卷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练冲刺专题卷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练冲刺专题卷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冲刺专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对立与民族交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小题)1(2022日照)“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解析】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描述了赤壁之战,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2岳阳)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

2、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解析】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2齐齐哈尔)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C项正确;巨鹿之战是秦末战役,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淝水

3、之战是东晋与前秦的交战,处于两晋时期,排除D项。故选:C。4(2022湘潭)仔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代表“曹魏”政权区域的是()AABBCCDD【解析】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魏在北方,故其中代表“曹魏”政权区域的是D。故选:D。5(2022永州)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A长

4、平之战B楚汉之争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解析】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赤壁之战。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式奠定了基础。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2022怀化)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郾城大捷【解析】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

5、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C符合题意。故选:C。7(2021青岛)三国演义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了许多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通过该书,我们可以了解的战争是()A马陵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解析】据所学知,通过三国演义我们可以了解的战争是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故选:C。8(2021济南)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

6、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B西晋的统一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D南北朝并立【解析】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前,已三分天下,因此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9(2022南通)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统一全国的是()A西晋B东晋C隋朝D唐朝【解析】266年,司马炎建

7、立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2023二道区校级一模)西晋与秦朝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B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C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D都是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西晋与秦朝“都是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这一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是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1(2023靖江市校

8、级模拟)如图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其中与示意图中A相关的史实是()A定都洛阳,短暂统一B北魏改革,民族交融C定都建康,开发江南D兼并六国,中央集权【解析】据所学知,三国之后完成国家统一的是西晋,故A处的王朝是西晋,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西晋灭亡,国家再次分裂。故与示意图中A相关的史实是定都洛阳,短暂统一,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西晋不符,排除。故选:A。12(2022通州区一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曹丕建立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孝文帝改革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锺

9、繇创立行书书法艺术进入新阶段D西晋灭亡吴国结束三国分裂的局面【解析】据所学知,229年孙权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排除A;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北魏,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无关,排除B;锺繇创立的是楷书而不是行书,排除C;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结束三国分裂的局面,D项对应正确。故选:D。13(2022海门市二模)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年代尺空白处应填()A三国鼎立B孙权称帝C西晋统一D西晋灭亡【解析】由空白处的时间“280年”并结合所学知,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C项符合题意;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排除AB两项;西晋灭亡是在316年,排除D。故选:C。14(2

10、022英德市二模)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鲜卑族氐族越族汉族ABCD【解析】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可知,魏晋时期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迁往中原地区,中原人口迁往江南。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鲜卑族、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A符合题意。故选:A。15(2022耿马县一模)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B280年,西晋灭吴西晋统一了全国

11、C291年,八王之乱直接导致西晋的灭亡D383年,淝水之战使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AABBCCDD【解析】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故选:B。16(2022安丘市校级模拟)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B推恩令的实行C君主的腐朽统治D民族矛盾激化【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西汉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晋惠帝时出现了“八王之乱”,给西汉和西晋以沉重的打击,

12、A符合题意。故选:A。17(2022青岛)综合如表所示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三国志魏书卫觊传“(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三国志吴书全琮传“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解析】据史料内容“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并结合史料出处可知,史料反映了东汉末年人口南迁。史料内容不能说明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排除A

13、C;东汉末年社会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B。18(2022南通)如表呈现了东晋南朝时期修建的两大水利灌溉工程概况。该表体现了江南地区()时期地区工程灌溉田亩数东晋江苏丹阳新丰堰八百余顷南朝(宋)浙江湖州吴兴塘二千余顷A水陆交通发达B自然条件优越C普遍使用筒车D逐渐得到开发【解析】根据表格内容东晋时期江苏丹阳地区的新丰堰水利灌溉工程可以灌溉八百余顷田地,到了南朝(宋)时期,浙江湖州地区的吴兴塘,可以灌溉二千余顷田地,这些数据表明体现了江南地区得到了逐步的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反映了两大水利灌溉工程的灌溉情况,没有涉及水陆交通发达和自然条件优越,故排除AB;筒车是唐朝

14、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故C普遍使用筒车,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19(2022张家界)“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A北京B西安C洛阳D南京【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时期,吴国都城建业,也就是今南京;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建康,建康即今南京。从420589的170年里,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即今南京,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六朝”的都城无关,排除。故选:D。20(2022北京)如图图文材料说明()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青瓷莲花尊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南朝青瓷莲花尊”、“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推动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没有涉及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