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四散文阅读测试 3一、(•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 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 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 寂静的书房里……”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 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 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④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灵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 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⑤陪伴你的,有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 的雀啼,充满果汁的空气,仍在饶舌的蟋蟀……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红或 蓝的牵牛花,隐隐战栗的棘条,一两滴被蝴声惊落的露珠,月挂树梢的氤氯,那蛋壳般薄 薄的静 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跃 和伊始,乃富有动感、饱含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 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注入了新的热力。
⑦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 大自然最宠爱的一幅杰作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易受孕、最受 鼓舞的时刻,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让青春荡漾、幻 念勃发的时刻使我们看清了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 生机和道路……⑨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大自然 以其神奇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 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 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仔细想想,或许确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 的凌晨一一睡眼惺怯,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揉着, 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
踩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猩红的浮光突然 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一一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 不关心它……?或许还有其他的机会,比如登黄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 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 中,大幕拉开,期待已久的演出来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 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见了,和预期的一模一样你会突然惊醒:这 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美则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 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 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一一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 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 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 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 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有删改)1 .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
(2分)2 .第⑤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2分)3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 “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 了♦ ♦(2)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 地打着呼噜一一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4 .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 什么? (3分)5 .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 (3分)二、(•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伞铺街李汉荣①人在天日晴爽的时候,常常是记不起伞的所以先人才留下了叮咛:饱带干粮晴带 雨伞这句朴素的老话,被一辈辈人们重复着 一“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娘,我记住了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爹,我会带上的②就这样,叮嘱带伞的爹娘走远了,记着带伞的儿女也走远了,一代代的人都打着伞 走远了③只有上苍把下不完的雨,藏在江里海里,存在云里雾里,准备在每一个人的路上,随 时泼下来④所以,当我每一次走过伞铺街,我的眼睛似乎突然有了重瞳,有了多重视力我从 临街的门里看到了更多的门,从院子里看到了更深的院子,从人群里看见了更多的人群, 从已没有伞的门面上看见了很多的伞,很多年代的伞,很多样式的伞。
我看见木伞、荷叶 伞、棕皮伞、布伞、油布伞、尼龙伞;我看见了唐朝制伞的人,宋朝卖伞的人,清朝修伞 的人,民国打伞的人我还看见不知哪个朝代的粗心后生,可能是唐朝吧,那是个气魄宏 大、情思奔放的年代这后生有点大大咧咧,出门忘了带伞,走到半路下雨了,他衣衫都 湿了,路途遥远,雨还在下,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于是,他在雨地里跑着,差点撞着了一 个挑着一筐韭菜叫卖的老汉,他慌忙道歉,他终于找到了伞铺街他走进了卖伞的铺子,当他谢过店家,打着伞上路,那雨点儿打在伞上,就有点平平仄仄的韵味了,一首唐诗, 而且是一首意境温润、对仗工稳的律诗,就在伞下问世了我还看见,那是民国,新式的“洋伞”刚刚流行,伞铺街也突然洋气起来了那一对年轻人紧挨着走在一个伞下,男的 举着伞,女的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在雨点儿的掩护下,他们说着生活的烦恼和打算,倾诉 着细微的情感时大时小的雨落在伞上,时而砰砰飒飒,时而滴滴答答,有时,哗啦啦, 一下子就把伞上的积雨洒下来,好像把青春的苦闷都洒下来了——这变化着的雨声,恰到 好处地掩护了他们一路的交谈和小小的秘密,他们就在那雨声里渐渐走远,走远⑤就这样,走在伞铺街上,我总是遇见世世代代在雨里打着伞走过去的人,我总是听 见伞下的低语、细碎的脚步和小小的秘密,那遥远的过去年代的雨,斜斜地飘过来,一次 次把我的心悄悄打湿。
而更多的伞刚刚举过来,又匆匆走过去,就随着一个朝代走进了历 史的深夜⑥我真想,让时光回流一小会儿,我要走进那个穿着一袭青衫的古代书生的伞下,与他 交流对雨的看法和对时间的理解,然后,一起去赶考,去漫游,去登高望远,在高高的山 顶,在雨后的白云上,写一卷新诗⑦可是,当我把心里的羽毛收拢,安静地站在如今已没有伞铺的伞铺街上,安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安静地听着起起伏伏的市声,我听见的却 不是高亢的浩歌,也不是豪华的话题,我听见的却是世世代代 说了千百年的那些朴素的老话,从时光的门后,从历史的院 落,从深深的天井,清晰地、恳切地、潮润地传过来:“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娘,我记住了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爹,我会带上的……”1 .用一个成语概括“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的含义 (2分)2 .第④段运用了点面结合、详略有别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 (4分)3 .第④段结尾有人续写了下面一段文字,恰当与否,请分析说明 (3分)那是当年的母亲,擎一把油纸伞,站在有些许凉意的风里古寺檐角的铁马挑出三两 句轻叹,一丛野菊在细雨中露出数点浅笑当当”的钟声在校园的寂静里惊起几只鸽 子,孩子们从门口飞出来,飞到母亲的伞下,飞进温暖的怀里。
母亲轻轻拭去孩子额头的 雨丝,他们渐行渐远,淡出这深红老绿的秋天……4 .有一种写作方法叫“以实写虚”,如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昨瞌舟,载不动许(3分)多愁”本文也有几处运用了这种写法,试举一例分析说明 (3分)5 .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两次出现,请从结构、情感和主旨三个角度分析其作用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娘,我记住了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爹,我会带上的……”三、(•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从容与忙迫①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马和之的《闲忙图》,画一个老渔翁在河滨树下织草履,鱼 篓斜倚树根,一片闲适景色命名典雅异常,取忙迫之中,心神安适从容之意,对当今的 生活情趣,真有无穷的启发②现在的生活情趣,只剩有一个“忙”字可以存在了,大家见面,第一句话总是近来 “忙”得如何?我去参加一个宴会,一位老友不终席而要去,向大家一抱拳说:对不起, 我还有三个场合得去应酬一下!他匆匆离去之后,我不禁大惑不解,真的忙到了这种地步 了吗?人生趣味尚存几许?③说是在美国还更忙,忙到了先生开车,太太向他口中塞三明治,危急到这样程度了 吗?真的是“分秒必争”在电视上我从篮球比赛中学到了一个术语:紧迫盯人!④忙是我们这个世纪的特色,大家天天在“读秒”。
试想一桌最好的满汉全席,却限 你于三分钟内吃完,那还有什么味道?因之我不禁喟然叹曰:忙是 20世纪最可怕的癌病,我们若不能消灭它,它就要来消灭我们⑤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南宋范安仁的《鱼藻图卷》,每一展拜,都使我想到庄子与惠 子的濠梁之乐:“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西湖是我旧游之地,最有名的玉泉观 鱼,那池阁之上便写着“鱼乐园”三个大字!一一我常想,人为万物之灵,而自我忙迫如 此,可以人而不如鱼乎?⑥圣路易城市立美术馆中的《落花游鱼图卷》,可称为现今传世鱼藻图中之顶尖绝 品,是北宋刘粢的杰作,且见于宋徽宗的《宣和画谱》之著录我曾特意拜观:水面落 花,水中游鱼,一一都描绘如神……而且他匠心独运,画的是在水里活生生的鱼,一片雍 容大雅、乐得平生的模样,和我在欧美其他美术馆所见到的鱼市图大不相同,那真是人为 刀俎我为鱼肉⑦名满天下的齐白石也曾画了三条小鱼,名之曰《三馀图》,这是的谐音妙用,鱼馀 同音,便假借通用他在上面题字云:“画者工之馀,诗者睡之馀,寿者劫之馀,此白石 之三馀也”一一一片闲适从容气象⑧他原本是木匠,木匠应该做工,但是工作之馀,也来挥洒几笔水墨丹青他原来并 不想做诗,但是“睡起东窗日已红”之后,兴犹未尽,也偶尔来歌颂一下“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的“四时佳兴与人同”,不亦是充满了生之乐趣吗?至于“寿者劫之馀”, 那是对高年长寿的歌颂,在兵荒马乱的 20世纪中还能活到九十几岁的高龄,不是也可以来浮一大白吗?⑨若推究一下这种三馀图之由来则久矣,益发能显示出人的生活 从容,因为原来的三馀是“夜者日之馀”一一日出而作,所以晚上是 我悠闲的时刻;“雨者晴之馀”一一不能出外耕田,便是我读书作画 的机会;“闰者岁之馀”一一这就是千字文上的闰馀成岁。
古代历法 为了调整太阳年与太阴月的关系,常于不含“中气”的月份,或只有 一个节气的朔望月处置一闰月,在古代人的想法中这是一笔意外的收 获,又可以从容自在地闲散几天了!拿古代的自在有馀和现在的忙迫不堪一比,我们不禁 大为怀疑起来,这内中的得失消长如何调剂,才能使现下当今的忙迫癌症起手回春化为一 片从容祥和,庶几能切问近思乐我平生?⑩这要有一双挽狂澜于既倒之大手笔,也是点黑铁为黄金的大手段,套用孙中山先生 的一项说法,得先来个心理上的大建设,姑名之曰反宾为主之法因为如今人随着机器在 转,久已喧宾夺主,如今反其道而行,先立其大者,“我为主”,事虽忙迫,须还由我 处!这样一揽辔澄清,马上宾主易位,宇宙一片清明,要忙由我,要闲亦由我,多少自在 从容!?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