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讲座企业标准体系(0)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前世今生 引 子1. 我国企业管理的部分现状分析1. 1 管理的概念1.1.1 管理的名词概念(ISO9000:2000 3.2.6 的定义):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1.1.2 组织的概念1.1.2.1 名词: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1.1.2.2 名词: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和设施(ISO9000:2000 3.3.1 的定义)1.1.2.3 动词: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1.2 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策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3 管理的经典
2、案例:分蛋糕(甲分甲挑与甲分乙挑)讲述管理机制的重要性。2. 企业管理部分现状分析之杂、争、合2.1 杂的体现2.1.1 企业管理各阶段管理体系混杂,不成配套体系(企业整顿期 经济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 标准化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C) ISO9000/14000/OHSAS18000/SA8000认证)2.1.2 企业上级检查要求多,为应付检查的办法多,为顾客满意的办法少,以上级检查为关注焦点,不是以顾客满意为焦点。2.1.3 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是:重技术轻管理。2.2 争的体现2.2.1 各种管理手段争先推出,认为我们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争抓管理手段。2.2.2 政府出面力推TQC等
3、管理模式,可谓用心良苦,但TQC很快沦为QC小组成果发表会。(背景:从1978政府推动TQC的活动,92年中国市场经济刚确认,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拉动力,无法真正开展TQC,流于形式,至使TQC收效甚微。)2.2.3 政府部门是“要求”企业做什么(吩咐),而不是“服务”,而且管理部门多,混乱,许多文件形式的东西政出多门,无法协调、统一。2.2.4 从ISO9000的引进,开了个好头,至少找到了一个平台,提升企业管理理念和水平的平台。2.2.5 ISO9000/14000/OHSAS18000/ISO17799/SA8000等等国际标准/先进国际行业标准的纷踏至来,这些体系的融合比较困难,企业管理
4、也犯难。2.2.6 我们的企业管理需要的是配合、合作、联合,这些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各个体系只是侧重点、角度不同而已,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所以各管理体系不要孤芳自赏,贬低其他管理体系。2.3 合的体现2.3.1 涉及到体系的几个术语:2.3.1.1 体系(ISO9000:2000 3.2.1)2.3.1.2 管理体系(ISO9000:2000 3.2.2)2.3.1.3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2000 3.2.3)2.3.1.4 ISO9001:2000-4.1 总要求2.3.1.5 环境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2.3.1.6 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总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5、。2.3.2 合的体现2.3.2.1 标准化的原理:简化、统一、协调、优化为合提供了基础,为搭建一个寻找多个体系的结合点、联合线、融合面的平台准备了必不可少的原材料。2.3.2.2 全面质量管理基的思想、QMS等系统理念与标准化原理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今社会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之一。2.3.2.3 都将P-D-C-A作为管理的有效手段,都将持续改进各管理体系作为目的。3. 有关质量管理的讨论3.1 质量管理发展的各阶段3.1.1 20世纪20年代质量检验管理阶段3.1.2 20世纪40年代统计控制管理阶段3.1.3 20世纪60年代TQC管理阶段(四全一科:全过程、全企业、全指标、全员的质量管理模
6、式以及以数理统计方法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方法)3.1.4 20世纪80年代标准质量管理阶段。注:我国现在的企业存在着这四大发展阶段理论的共存混用的现象。其实这几个阶段发展中,前一阶段并不是简单的对后一阶段的否定,而是发扬和深化,是一种扬弃。3.2 80年代标准质量管理阶段3.2.1 1979ISOTC1763.2.2 1987ISO9000族3.2.3 1994ISO9000族修订3.2.4 2000ISO9000族修订3.2.5 ISO9000族:2000强调P-D-C-A的应用和应用特点,抓关键的A阶段处置评价改进。3.3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新解3.3.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为人民服务”3.3.
7、2 领导作用领导作用发挥到关键处,别搞歪门邪道3.3.3 全员参与“群众是英雄”3.3.4 过程方法核心内容3.3.5 管理的系统方法系统论,弹钢琴的方法,十指运动,缺一不可,但学会抓关键。3.3.6 持续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3.3.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实事求是3.3.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商场如战场,实现双赢、互利是目的。如是: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分类指导。3.4 供应链3.4.1 关于供应链的几个术语:供方、组织、顾客3.4.2 供方、组织、顾客的关系图 增值流 增值流 资金流 资金流 信息流 信息流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要求提供服务销售合同组织要求享受
8、服务采购合同 顾 客供 方组 织要求:组织对自身的评审(自我完善)、组织对供方的评价(选择合格供方)、组织对顾客服务(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3.5 过程和过程方法的概念3.5.1 ISO9000:2000 3.4.1的术语:过程(强调P-D-C-A的增值作用)3.5.2 产品的概念及分类(ISO9000:20003.4.2术语)注意:服务这一产品,概念也比较广,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尤其是无形的如在宾馆提供给顾客的舒适享受也是产品。4. 企业管理“众人划桨开大船“4.1 各体系在企业中的目标是统一的,只是角度不同,各体系应该有度量,容得下别的体系。4.2 企业标准体系可简化多个管理体系,提炼共性的
9、东西,设置体系的支撑和基础。4.3 多体系的共存、协调发展4.4 实现1+12的优化效果注1:多体系的整合遵循戴明的P-D-C-A循环原则,坚持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目标这些基本的原则。注2:QMS和优秀模式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QMS只谈质量,而优秀模式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总体过程业绩的全部。财务管理体系等其他 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体系 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企 业 标 准 体 系 驶向企业管理胜利的彼岸OHSASEMSQMS企业标准体系融合之歌:有融乃大谈统一,管理多头寻简化同舟共济讲协调,体系融合更优化。5、对标准化的探讨5.1 借鉴国外的有益
10、经验,审视我们的标准化建设5.1.1 美国标准化的经验(赵老师考察感想)5.1.1.1 在美国,无论是什么公司,一切为消费者考虑,无时不刻的把标准化与法律法规紧密结合。5.1.1.2 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各种行业协会)的协调:相互依存,各有重点的协调关系。a、 标准的制订是相对分散的,没有一个唯一的统一管理标准化的法定部门,政府给予了企业很少但很强的限制(如在涉及到安全、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也给予企业更大更广的空间。b、 法律法规的制定以企业为主线,而标准的制定又是以行业协会为主。政府只作宏观调控,或注重法律的建设。行业协会负责对标准协调。c、 政府(ANST)与民间(NIST)的分工合作
11、:一是政府建造,二是产业界制定,三是官方与民间合作,四是政府把强制性的要求纳入标准中,让行业协会去协调。在我国,就标准化的管理部门而言,存在着是统筹部门管不起来,分管部门交叉打架的争权现象。出现企业面对众多的“婆婆”,不知该找谁而苦不堪言的尴尬局面,借鉴别人的有效管理模式又未尚不是好办法。5.1.1.3 从实际出发制定并作出及时快速反应,主要体现在把标准与法律法规紧密相连,尤其是安全、卫生、健康、环境方面更为突出。a、 由于政府反应滞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标准由市场说了算,而不再是政府部门说了算,政府部门不再干预。b、 在推行ISO等国际标准时,实行集中与分散的统一,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的Q9
12、000、QS9000标准,只要通过了这两项标准就可以直接通过ISO9000认证了。c、 在建立标准化体系和制定标准时候,必须把消费者的利益、员工的健康和环境影响放在更重要的位置。d、 产品质量的优劣有一个报告定期向消费者发行,独立的、建立健全为消费者服务的发行机制,具有非常强的公正性,它不作广告,专门讲产品质量优劣,凡是在上面公布的合格产品,都是消费者可以100%放心购买的。5.2 计划经济背景下中国和前苏联的标准5.2.1 标准是政府制定的,连企业标准也要政府批准,所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所有标准都是强制性的。5.2.2 标准本身不是法律,但在我国由于受政治因素约束接受前苏联的标准化的深刻影响
13、,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但发展的方向仍然是朝着自愿体制一步步的转变。5.2.3 国务院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强调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列入计划完成数、不计产值、不准出厂(背景:经济效率低下,产品只重量,而不重质!)5.2.4 到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颁布,经济变革初期的产物,它不再坚持所有的标准都必须强制执行,把企业标准的制定权一部分还给了企业。5.2.5 政府实施监督检查的职能,但在标准与法律的关系上依然处于模糊状态,至今没有一份法律文件规定中国法律体系中包括了标准。政府保持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行政权力协调的能力。5.3 欧共体的协调标准5.3.1 欧洲是近代标准化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