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及意义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4348791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及意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及意义江苏省大丰市草堰镇第一中心小学 李龙锁摘要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而且对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实践对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劳动实践 途径 意义 主体性 创新苏霍姆林斯基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诸问题一书中写道:“我们是紧密联系德育、智育、美育来看待劳动教育的,我们认为学校的教育使命就在于,要使劳动进入个性的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的生活,要使劳动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成为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这段话揭示了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对培养人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

2、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要求未来的生产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因此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今天,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

3、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将加强学生的劳动技术和实践教育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因此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提高教育质量,让小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主体意识,提高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发展个体特长,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劳动实践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未来生活的需要。劳动实践可以促进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而许多企业同时又招工难的现实,人们对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小学,绝大多数的学生是

4、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因此,尽快改变“吃饭妈妈喂,走路爸爸背,长到十八岁,干啥都不会”的状况,劳动实践教育尤其重要。一、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途径厂、课、街、点。近年来,我们按照小学生要“学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的目标,通过厂、课、街、点等途径,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厂虽然我们学校没有校办厂,但学校周边有众多的私营玩具厂,还有我镇的土特产生产基地松花蛋厂。我们组织学生到这些厂参观,参加生产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讲劳动的意义,二是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技能。我们让学生参观生产流水线,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给学生讲只有依靠集体的

5、力量才能高效完成生产任务的道理。让学生看到从原料到产品的复杂程序,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的教育。课我们将劳动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加强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劳技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这种过程性的学习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措施,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

6、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塑造完美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自我责任感。劳技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是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劳技实践课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比的。实践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并能动地运用知识去指导实践,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使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都得到发展和锻炼。我们把苏教版劳动技术教材与乡土特色相结合,分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三个层次来安排教学内容。为了巩固课的教育效果,我们还为每一个学生设立了一张“家务劳动卡”记录在家劳动的情况。一年的试验证明,劳动技术课学生喜欢

7、,家长支持。街建立学校前后的红领巾卫生街,轮流组织学生上街打扫卫生。全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全部参加,每天有学生轮流上街捡废纸,每星期轮流上街打扫一次,寒暑假、节假日也不停止。他们还用卖废品所得的钱,建立小队、中队基金会,作为活动经费。今年重阳节前,六年级学生还组织了慰问队,手捧自制的花篮,肩扛扫帚,到镇敬老院慰问老人,给老人送温暖。点依靠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建立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点,学生定时、定点参加劳动。我校的中高年级学生组成红领巾服务队常年活跃在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学们带上授带或袖章,到古镇一条街等场所,有的维持秩序,有的宣传交通法规、宣传保护古镇文物古迹的意义,有的搞卫生。我们学

8、校的操场周围有地方可以种花草,就把这些地方分给学生做试验田。二、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意义发展主体性和培养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而且对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实践对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劳动实践对发展小学生主体性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劳动实践是人的主观的、感性的活动,是主体凭借物质手段,改造客观物质的过程。人的主体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没有实践活动就无所谓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课堂教育虽然对学生而言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学习场地、时间和内容的局

9、限,这种认识和实践活动是单一的,再加上现存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利,而劳动实践活动则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2、劳动实践为小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未来社会之路。当代小学生当然知道“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但是,作为家庭的小主人、小皇帝却不一定愿意经历劳作的辛苦。有些学生甚至不管家境如何,都肆意放纵自己。这种学生根本看不到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容不下不会劳动没有竞争能力的人。劳动实践是历史的、社会的活动,拉近主体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上,磨炼意志,提炼思想,适应未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二)劳动实践对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影响。 1

10、、能满足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需求。 我们通过组织劳动实践活动,解决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他人,探索未知,探索未来的精神需要。我们让学生试验栽花种草,如引导学生观察现有的虞美人颜色,设想要培育的品种目标,各自制订培育方案。然后按照自己的方案去实施。虽然许多学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有新的发现,了解到花草变异的基本规律,亲近了自然。2、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是一切创造的源泉,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

11、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如我们开设的玩具娃娃创作吧以玩具的造型为主线来进行教学,通过设计、下料、缝制、填充、缝合、装饰等工序制造玩具作品。通过劳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玩具的制作过程中,老师只教给他们制作的方法,至于造什么形体则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来进行思考和操作,自己设计创作,因此每个学生制作的形体都不一样。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并在他们面前摆上问题,让他们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12、。强化学生积极探索追求完美的心理取向,活跃学生们的思想。个体作品有取材、造型和艺术的局限性,如何使“死”的东西变“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作品的可行性、实效性。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重视情境因素,就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掌握技能的热情和欲望,启迪学生的才智。 3、能满足小学生渴望独立和成功、展现个人才华的精神需要。 我们发现过去的教育通常是弥补过错的教育。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你不能怎样”,“你不要做什么”的教育,学生追求自立、自强的渴望被压抑下来,无法真正地、充分地展示个人才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展。劳动实践活动给了学生一个相对自由、自主、独立的小天地。从我们组织的模型、工

13、艺品等比赛上看,学生们都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模型会飞能跑,看到自制的工艺品放在展室里,内心充满了喜悦与自豪。创新是个永无止境的大课题。让学生体验前一阶段创新成果的愉悦感,总结经验,多鼓励、多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思考,以求获得新一轮的创新。4、磨练学生意志、满足学生喜爱活动,乐于交友的精神需要。学校贯彻省“五严”规定后,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增加。但独生子女相对闭塞,单调的家庭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各种精神需要。劳动实践恰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动项目。我们利用学校食堂开设的美点小作坊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工作室。工作室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中西点心,来认识点心制作的过程、方法、常用

14、工具及设备;学习并初步掌握“擀、按、卷、包、捏、叠、拌”等多种手法。在操作实践过程中,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体验到家务劳动的艰辛和同伴合作的重要,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爱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主体性发展。5、让知识回归生活,激励实践创新 。我们上劳动与技术课,目的是让劳动与技术课上学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引导学生沿着“激发劳动愿望主动参与劳动学会劳动本领”的方向发展。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知识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生活与劳动教学效率,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面向生活,走向生活。我

15、们学校每学期都向学生家长发放“学生行为习惯问卷调查表”,其中劳动习惯及突出成果是重要内容之一。几年来,我们通过上述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在平凡的劳动中,所有学生经受了锻炼,增强了劳动观念。去年,我校一年级曾作过一次调查。全年级共128名学生,独生子女占95%。据统计,在家不做家务的占80%,吃饭由长辈喂的占15%,60%的学生书包、文具盒由家长整理,近半数学生不会扫地。后来,一年级四个班的班主任与学校后勤处联系,组织学生到住宿生宿舍参加公益劳动。一个学期中,整个年级活动14次,平均每一个学生参加5次。一学期以后,已没有学生要家长喂饭了,学习用品也自己整理了。并有85%的学生自己洗袜子、洗红领巾。部分学生能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倒垃圾,自己叠被子等等。家长也普遍反映,自己的孩子变得勤快了懂事了。实践证明,劳动教育是促进小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的好途径,并且这种途径是无法替代的。参考文献: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诸问题苏霍姆林斯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名言辞典爱因斯坦名言,警句,格言,语录 叶圣陶教育名篇叶圣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