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光现象复习(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3233730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光现象复习(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轮光现象复习(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轮光现象复习(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轮光现象复习(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光现象复习(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市高新区学校物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 光现象(二)一、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时都需要一个可折转的光屏作用是:(1)说明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2)便于比较反射角(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3)将光屏向后折,则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位置不变;二、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由于光的 ;2、平面镜成像所需要的器材有两支 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一把 、火柴。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 ;(所成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物对称)。速记平面镜成像:

2、虚像正立大小等;左右相反上下同;像物到镜等距离;连线与镜像垂直;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选择什么作为平面镜:玻璃板。(2)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对实验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要求:完全相同。(4)为什么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实验中玻璃板怎样放置:垂直于桌面(或竖直放置)。(6)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7)蜡烛的像能否用光屏接收到:不能。(8)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什么: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9)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

3、大小;确定像的位置。(10)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11)一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12)怎样验证成两个像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的原因: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实验。(13)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14)多次实验要改变什么:改变蜡烛的位置。(15)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16)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17)在较暗处实验效果更好。三、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边缘 ,中央 。 凹透镜:边缘 ,中央 。2、透镜对光的

4、作用:凸透镜:对光起 作用。(入射光线顺延折内边) 凹透镜:对光起 作用。(入射光线顺延折外边)3、透镜的基本概念: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中心称为光心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 F ”表示;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虚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4、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过焦点;(3)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后将平行主光

5、轴传播。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焦点;(3)延长线过虚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后将平行主光轴传播。5、判断透镜种类有三种方法:一是根据透镜定义按形状分类;二是根据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分类;三是根据成像规律分类。四、透镜成像:1、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应用:“猫眼”、近视镜;2、凸透镜成像:(1)器材:光具座、 、蜡烛、 ;(2)排放顺序:实验时点燃蜡烛,将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 中央。(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像与物的位置光屏能否承接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

6、fv2f照相机异侧能u=2f倒立等大实像v=2f-异侧能fu2f幻灯机异侧能u=f不成像uu放大镜同侧不能(4)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倒立一定是实像,实像物像异侧;正立一定是虚像,虚像物像同侧;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倒实正虚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焦点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成虚像时(焦点内):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垂直主

7、光轴移动问题:凸透镜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像随透镜同向移动蜡烛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像随蜡烛反向移动凸透镜成像为实像时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5)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成虚像;烛焰在焦点上不成像;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可能凸透镜不在蜡烛与光屏中间。(6)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太阳光沿主光轴照射到凸透镜上,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最小的亮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中心到亮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用一发光小灯泡,沿凸透镜主光轴

8、移动,当透镜射出的光为平行光时,测出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移动光屏和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为止,此时蜡烛到透镜即为凸透镜的焦距的2倍。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 ,靠近眼睛的是 ,物体通过物镜成 、 的 像(相当于 的镜头);物镜成的像经过目镜再成 的 像(相当于 )。经两次成像就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物体了。2、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用来把物镜成的像 。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让物镜收集更多的光线。3、视

9、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 ,看物体越清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对应练习: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9所示的实验。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如图2所示,蜡烛在平面镜M中所成像的位置应在图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3、小军同学身高1.6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1m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 m。若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4s,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m,像的大小

10、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平静的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人站在湖边能看见水中的鱼儿与鸟儿在一起嬉戏。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 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 现象;找到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 (填“不变”或“变化”);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 (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 。5、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7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

11、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 _。(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 _。(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选填“虚”或“实”)。6、“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

12、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图2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A2.1 mB2.5mC4.6mD5m8、(双选)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图7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9、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下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2)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15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或“靠近”)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