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4307561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与朱元思书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3)、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4)、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

2、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2背诵课文。(三)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三、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环节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环节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

3、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

4、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百度搜索】(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作者介绍)【百度搜索】生: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

5、的一封信的节选。(三).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百度搜索】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二读: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朗读: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请学生圈

6、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导引:对照注释和词语手册,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小组讨论,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组长记录疑难,交给老师;教师把疑难放在全班讨论涉及重点词句字词:任意东西、许、独绝、甚、若奔、皆、上、指、千百成峰、千转不穷、无绝、忘反、犹、见(xin)日(四).朗读成诵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五).让想像飞起来 练习一: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景物描写: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水皆

7、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练习二:望景生文【百度图片】 996329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3&-1&di44075612655&objURLhttp%3A%2F%2F%2Fuploadimage%2F2007%2F03%2F02%2F1%2F20070302142937.jpg&f

8、romURLhttp%3A%2F%2F%2Fscenic%2Ftongjunshan-intro-5.html&W500&H320&T9287&S44&TPjpg让学生观看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 (六)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1、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

9、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2、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3、第三段写“奇山”。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提示: (1)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2)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

10、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3)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师:那么,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生: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

11、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师:作者又是如何写“奇山”的呢?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师:作者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 生:山峰、泉水、鸟叫、蝉鸣、猿啼、树木。 师: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 生:视觉山峰、树木 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师: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

12、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师: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树木茂密 师: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七)体会语言特色-语言美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整齐简练等特点,补充骈文知识)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八)话题链接人与自然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

13、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百度搜索】 (九)教师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

14、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十)作业安排全文朗读、背诵默写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重写课文。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附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吴均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清高隐逸(负势争高,息心忘反)六、教学反思: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文言词汇的基础上,更应该有所创新,提高对文言文的文学品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领悟和传承。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所以在教学的设计中,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文章如何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写景手法的品析上。通过多角度朗读,抓文章总分的写作结构等方式,感受吴均体的特点。真正达到对富春江独特自然美景的体悟上。八、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 学校:青州市庙子初中 姓名:曲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