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画创作技法战中国画讲笔墨究造型,讲气质重格调,南北朝时期的画家谢赫对中国画进行了一次概论与品评,依‘六法’而论,画品并与人品,既而形成最初的品评标准中国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气韵生动、传移模写------是总观和总表事物形象色彩的内在美,是主要法则;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是分观并分表事物形象色彩相应相随的外表美,是基本法则;骨法用笔、经营位置--------是机枢会通意象实象的内外结合美,是主要的技法主要法则和基本法则及主要技法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所以说‘六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用笔用笔----中国画技法术语指国画钩线、点戳,用笔应有动物的“骨力”,以比拟用笔的功力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赭;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用笔----中国古代品评人物画的标准之一《古画品录》所举“六法”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骨法用笔不是指线条的平铺直叙,而是要讲求用笔的意趣、力度、气韵和趣味,它体现了画家对于线条的认知程度及对画面意境的探索 骨法用笔主要是指绘画中线条的内在精神所构成的张驰有度的韵律美及“自律性”以及线条在绘画造型中对形象结构刻划的肯定性。
所以称为“骨法用笔“.正因为这样谢赫才会提出‘’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鸽基本功问题,渐次转向学画者起码的技才问题笔有大、中、小、长、短、肥、瘦之分写意人物画以用大、中型笔居多,很少用小型之笔因为写意笔性粗松,大、中型之笔容易发挥这种特性,当然各人可按自己的画风和习惯去选定适合的笔型以毛色纯、开锋后尖毛整齐、肥瘦得体、弹性好特别是笔之回弹聚散性好等为标准但由于画家各人习惯与画风不相同,必然对笔之要求也不一样一支质好之笔,也许会不如一支用惯的笔那么顺手就是这个缘故用墨 “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笔墨二字,得解者鲜,至于墨,尤鲜之鲜者矣往往见今人以淡墨水填凹处,及晦暗之处,便谓之墨,不知此不过以墨代色而已,非即墨也且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即墨到处,而墨不能随笔以见其神采,尚谓之有笔而无墨也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对“笔墨”的见解是:“笔与墨会,是为絪緼,絪緼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緼之分,作辟混沌乎,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
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用水水的使用画写意人物画离不开用水,笔、墨、色的特色的发挥很重要的因素便是用水,“墨非水不醒,醒则清而有神”,画面要有神韵,首先必须掌握用水技巧用水涉及笔端含水多少,纸与笔的品类,用笔的速度及接触纸面的时间长短,用笔的力度与方式,还有水本身的不同性质等等譬如,笔端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画面渗化的结果,而同样的含水量,在不同的用笔速度与力度情况下,又会产生不同的枯湿感含同样水分的软毫与硬毫,因为软毫放水慢,而硬毫放水快,会产生不同的笔痕,而不同性能的纸质又会直接影响水分渗化度的大与小同样的含水量又会因中、侧、卧、逆的不同用笔方式而产生不同效果如中锋水顺流,侧锋与卧锋水不顺流,而逆锋又会因笔毛时紧时散而减少笔毛与纸接触面,使宣纸无法集中汲取笔端所含之水等等而水本身的不同性质又会影响其与色与墨的调合效果,如清水、混水、矾水、胶水、酒水作为调合之用,或者单独使用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趣味清水是最常用的,前面提到的笔、墨、色的效果,指的是清水的作用混水可使色泽稳重,矾水可使色墨之笔痕清晰,胶水可减缓渗化速度,使部分色墨似化非化,并保持湿润之感觉,酒水可加速渗化范围,也会使有的 色与墨沉淀等。
不同的水如果先入纸面都会在生宣纸上形成水晕与笔痕,而这种水痕产生排它性,使后敷之彩与墨无法将其全部覆盖从而保留住隐现程度不一的痕迹以表现某些特殊的效果大量的清水又可以部分地冲移未干之色与墨的痕迹,或直接冲渗入色墨之中产生新的水痕用纸画国画用的纸主要是宣纸,宣纸有三大类:①生宣是未上过胶和矾的纸,渗透性大,吃水多,易渗化涸晕,适宜画写意画生宣中的净皮单宣较好用在净皮单宣上再加工,叫做特种净皮单宣,其质密软,面光平,特别好用,用来画画也顺手,既见线,又见墨色在生宣纸上刷上一层白矾水便制成熟宣矾有固定性,墨色在纸上不洇,适合画工笔画③半生半熟的宣纸是在生宣纸上加少量的矾制成如煮硾宣,适合画半工笔半写意的画除宣纸外,还有高丽纸、皮纸、麻纸皮纸产于浙江等地,物美价廉,便于出好线条,便于晕染若用以画云,则层层晕染易制造气氛,不留痕迹,细腻美观选用皮纸时,可以捏住画纸一角,轻轻抖动纸面,不带声响者为佳质优的宣纸应具备如下特色:松而不弛,紧而不实,光而不滑,润而不燥易见浓淡干湿层次,经揉搓而无损坏写意画与工笔画最明显的工具区别便是用纸,用生宣纸作画是写意画发挥艺术特色很关键的因素,因此纸本身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作画效果。
生宣优劣的识别是从事写意画首先碰到的问题现今的生宣生产以安徽为基地,红星牌生宣纸是安徽宣的名佳产品,红旗及六甲等安徽宣,质量不稳定,且假冒产品甚多,安徽宣的特点是白净、质纯、渗化性好,笔痕清晰,色墨明亮,因此是大多写意画家的主要用纸大家知道,宣纸和普通书画纸是天壤之别的宣纸具有润墨性强、抗虫蛀性强,遇潮遇湿不变形,遇光遇热不褪色等特点,特别是用于书画艺术时,用墨浓而不亮、实而不死,淡而不灰由于宣纸具有以上特征,能使艺术品珍藏数百年上千年,并且不蛀不腐,受到广大用户和收藏者珍爱据现在科技分析,新闻纸只能保存不到50年时间,书画纸大约在200年左右就不能留存了,而宣纸超过1050年还能保持原来的用途和性能而书画纸一般选用龙须草或竹浆或木浆或几种混合而成的纸张,这些纸张虽然在制作工艺上(从打浆----捞纸----晒纸----剪纸流程来看)与宣纸相同,再加上近年来,人们为改善书画纸的润墨性、品相等,在书画纸纸浆中加入了一些材料,使得书画纸性能逐步接近宣纸假的就是假的,如何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鉴别宣纸与书画纸呢?我个人认为,一看,二摸,三试,就可区分开来就是肉眼分辨法,具体办法是,拿起一张纸,对着光亮透视,你会发现,真正的宣纸纸面上密布着云朵,云朵上有一些丝状物,这些丝状物,就是檀皮纤维;还能发现燎草的筋丝(一张四尺整张的宣纸上总有10条左右,这是因为人工制作的燎草,总不可能太干净);而龙须草制作的书画纸上不仅没有,相对而言,它表现的过于洁白(宣纸中的沙田稻草是经一年的日晒雨淋逐渐漂白,带有很淡的黄色)。
二摸从手感上说,宣纸有“软如棉”之称,触摸上去有柔软细腻的感觉,拎起在空中抖动声音小,把宣纸揉成纸团再摊开,会皱而不破,韧而平滑,好象触摸绸缎;而书画纸则不够软,有粗糙之感,拎起在空中抖动声响大,质量不同的书画纸感觉都是不一样的试就是用墨试用笔把较淡、淡、较浓、浓的四种墨痕描于纸同一处,观察纸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纸,它能清晰地显示笔痕与层次,而书画纸,在笔痕交叠处显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浓的墨汁后,纸张由于纤维度差,会因难以承受而断裂当然,这种试验跟纸的品种和厚度也是有关系的中国画的画具还有水盂,调墨、调色之盘,镇纸,也可包括印章与印泥等,但因为这些不直接影响作画产生的艺术效果,便不——详述了。